草帽山遗址

共 1512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2:09

历史沿革

草帽山
1983年春,敖汉旗文物普查中发现草帽山遗址。
草帽山遗址积石冢
2001年7月,对草帽山遗址约600余平方米的抢救性清理。

遗址特点

综述
草帽山遗址分东、中、西三处,距今约5500年左右。从草帽山遗址的选址、布局、冢坛结构、墓葬等方面都体现了设计者对“3”之数理的特别注重。
草帽山遗址积石冢内墓封石
第一地点
草帽山遗址最东的第一地点在突起的山岗上,经发掘证明是一处祭坛,四周有近长方形的石砌围墙。
第二地点
草帽山遗址第二地点位于第一地点之西隔沟的山梁北部,两者东西相距约500米,遗址高出地表约3米。远看是一个梯形的小山包,近看是三层石砌的塔形建筑,最底层长约30多米,宽约15米,往上逐渐变小。石砌建筑规整,建筑形式前坛后家,用凿成方形的巨石砌筑的祭坛,层层叠起,有方有圆,匀称有序地筑成三层台阶。祭坛北部偏东有用小石块摆出龟形石坛,头朝正北。
草帽山遗址积石冢内的墓葬分布
2001年7月,对第二地点北部约600余平方米的抢救性清理,发现了重要的遗迹和遗物,其遗迹保存清晰、完整,为坛、冢结合的结构。原生土之上为一层黑土,内含有陶片、石器,应为一处早于积石冢和祭坛的遗存,但遗迹不明显;出土有夹砂灰陶之字纹罐残片等,还出有半月形双孔石刀2件。在南部的两坛之间为墓葬区,共清理墓葬7座,均为石板墓。其中有两座墓为二次葬,一座位于南部坛之东侧为小孩墓,其余四座均为头西脚东的单人葬。有两座墓中出土有随葬品,其中1号墓出土方形玉璧和石环各1件;7号墓出土玉环1件、骨笛1件。
第三地点
草帽山遗址第三地点位于第二地点之西南,两者相距200米,并在同一梁岗之上,遗址高出周围地表约2米。第三地点积石家发现了3口石棺及围家一圈的陶片带。由于墓葬离地表比较近,遭到严重的破坏,周围堆砌的石头只剩下了西面和北面。考古人员初步确定,这3口石棺及其周围的陶片带证实,这里是5500年前的一处典型的红山文化坛冢结合的礼仪建筑群。

文物遗存

综述
草帽山遗址出土陶片、石器、玉器、骨器等随葬品。
玉璧
草帽山遗址出土方形玉璧
草帽山遗址出土玉璧外缘边长9.4~9.9厘米,呈方形薄壁形,两面磨光,一侧边缘有一孔。通体鸡骨白,有明显绺裂。现藏敖汉旗博物馆。
石雕人像
草帽山遗址出土红色凝灰岩石雕人像
草帽山遗址出土凝灰岩雕琢的石雕人像,已见四个个体的头部残件。人像大小不一,最大者比真人还要大,最小者额宽只有10厘米左右。可分为写实和夸张两种技法。头部保存完整的祇有1尊,比真人略小,头戴冠,双目微闭。最小一件高颧骨,尖下颏,颈部有联珠式项饰。较大的两件祇存面之局部,其一为睁目,眼球外突,突出眼睛的神力。这是首次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石雕神像,是史前艺术宝库的珍品。
玉环
草帽山遗址出土玉环
草帽山遗址出土玉环,外径7.8厘米,整体磨制,光素无纹,内缘厚,外缘薄,断面呈三边外弧的三角形。现藏敖汉旗博物馆。

研究价值

草帽山遗址对研究红山文化葬制、宗教祭祀、社会结构及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保护措施

2013年5月,草帽山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草帽山遗址位于内蒙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四家子镇北1千米的草帽山后梁上。

交通信息

自驾:自内蒙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政府开车前往草帽山遗址,路程约22.1千米,用时约28分钟。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