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福寺

开福寺

共 924字,需浏览 2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开福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四年(553年),原名为文殊寺。
北魏兴安二年(453年),移至现址。
金大定年间,改称福严寺。
元至正初,改名开福寺。此后历代均有修年。

建筑格局

开福寺原为三进院,现仅存献殿、大雄宝殿及戏台,占地面积1095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献殿、大雄宝殿、戏台分别为金元明时期建筑。寺内建筑琉璃脊饰独具特色,除献殿塌毁了部分琉璃构件。其余琉璃脊饰均保存较好,戏台琉璃脊饰有“大明嘉靖五年起工至十一年毕慕绿本显本定本贤琉璃匠乔武男乔宗贯”题记,为阳城乔氏琉璃匠人的代表作。
开福寺

主要建筑

献殿

献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平面呈方形。单檐歇山顶,殿顶简板布瓦覆盖。琉璃剪边。檐柱皆为石制,斗栱为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殿内金柱卷杀圆和,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后乳栿用三柱。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前檐装修不存。前檐明间、梢间柱头斗栱五铺作双昂,次间柱头斗栱五铺作单抄单昂,补间铺作明间五铺作双抄,其余各间无补间铺作,在柱头枋隐刻一斗三升。后檐柱头斗拱四铺作单抄。殿内采用减柱造,减去两次间金柱,仅留明间金柱,在明间金柱头上施阑额,其下为月梁式内额,次间、梢间上施通跨两间大内额,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后乳栿用三柱。

戏台

戏台(原为护神殿,民国年间绅士吴登云进行局部改修为戏台)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柱头斗栱五踩单翘单品,平身科斗栱每间一攒,明间五踩重昂出斜栱,次间五踩重昂。梁架为前五架梁对单步梁通檐用三柱。

文物遗存

开福寺内存民国时期碑一通,戏台琉璃脊饰有“大明嘉靖五年起工至十一年毕慕绿本显本定本贤琉璃匠乔武男乔宗贯”题记。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开福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浏览 1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