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桥村

联合创作 · 2023-08-15 03:45

南桥村在石岐南偏东15公里,五桂山镇政府南偏东4.8公里处,辖10个自然村。驻地溴脚(地名)。1953年建南桥乡,因所辖南坑、石莹桥两村最大,且在乡的中心,交通方便,故在两村名中各取一字而命名,沿用至今。2012年有231户928人,其中男性430人,女性498人。计有古、张、甘、陈、巫、黄、钟等姓65个,其中古姓、张姓为大姓。

清乾隆和道光年代,南桥属谷都管辖;1944年属五桂山抗日根据地五桂山区政务委员会管辖,称石莹桥乡;1953年属第二区三乡管辖的乡;1958年属三乡公社,称生产大队;1974年划归五桂山区建设指挥部(后称五桂山区、五桂山镇)管辖,1984年称为乡,1986年改称村,1989年称管理区,1998年复称村委会。

村内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城桂公路主干道从村中心穿过,石横公路与城桂公路接通。1991年后,村委会筹集资金112.8万元修筑村道8.1公里,使水泥道路连通各自然村,并与公路衔接。村内有小学校、信用社、卫生站、个体小商店和小食店。

原耕地面积1224亩,主产稻谷、花生,次为薯类和蔬菜,并饲养“三鸟”。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兴起,村委会筹资自建工业厂房10554平方米,在境内先后引进甘怡饮料厂、百嘉尚糖果厂、阳光电力公司、工艺厂、富山清泉有限公司、富田饮料厂、华山特种陶瓷厂等民营企业10家。1996年后,旅游业开始发展,在境内先后办有逍遥谷度假村、茶趣园、五桂风情园、聚华园、客家庄等一批旅游景点,成为五桂山旅游的中心。各自然村还建有水果场、花木场和农庄等。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为777.5万元,2000年达5799万元,比1985年增长645.9%。2003年工农业产值上升到7227万元,比2000年增长24.6%,其中工业产值增长29.6%。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为1257万元,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为1147万元,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为1180万元,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为1264万元,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为1735万元,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为1910万元,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为2060.47万元,2011年农村经济总收为2304.48万元。

集体积累逐渐增多,村民生活不断改善。1985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700元,2000年提高到4688元,2005年为7166元。村委会先后投资新建了南桥小学1963平方米的教学大楼,建设各自然村水泥路5000平方米,建设各自然村自来水工程,解决了村民生活用水。2001年,在旅外华侨古润金先生支持下新建了村卫生站大楼。并在石莹桥村侧开发了一个环境优美,交通方便的住宅新村“凤形村”。全村实行了合作医疗制度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落实了五保户供养和特困户扶持、义务兵优抚措施。

所辖大部份村庄是中山抗日根据地,石莹桥和槟榔山两村曾是珠江地区游击指挥部及珠江纵队司令部驻地,所有自然村均为革命老区村庄。全村旅居外国和港澳地区人数众多,属中山侨乡之一,古润金、古榕、古华康是知名的侨商、侨领。

建国以来历任村(大队、乡、管理区、村委会)主要领导人有:古添喜、古茂光、巫华灼、张记生、钟子光、古启云、古玉维、黄和平、黄建军等。

南桥村附近有孙中山故里旅游区、中山詹园、中山逍遥谷、孙文西路步行街、中山城(中山影视城)、中山市中山公园等旅游景点,有中山脆肉鲩、神湾菠萝、中山杏仁饼、黄圃腊味、石岐鸽、三沙花木等特产,有中山咸水歌、黄圃飘色、沙溪鹤舞、黄圃麒麟舞、舞醉龙、南朗崖口飘色等民俗文化。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