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桥镇
地名由来:“城桥”为原县城与桥镇(因普济桥得名)的合称。
2022年1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城桥镇为2021年度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1年12月,城桥镇被评选为上海市法治建设示范街道乡镇。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城桥镇榜上有名。
2020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城桥镇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县村镇。
2020年11月,第二批上海市特色创业型社区名单揭晓,城桥镇榜上有名。
2019年12月,国家民委命名城桥镇为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2018年5月,城桥镇被命名为2016-2017年度上海市文明镇。
2011年10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城桥镇2011年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之“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概 况】 城桥镇位于崇明岛中部南沿,南濒长江南泓道,东与新河镇相望,西与庙镇为邻,北与建设镇、港西镇接壤。城桥镇是崇明第一大镇,也是县政府的所在地,是崇明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城桥镇行政区域面积为58平方公里,总人口为91319人,其中农业人口28095人、非农业人口63224人。耕地面积2139.6公顷,人均耕地1.14亩。现有16个行政村(其中一个是渔业村),364个村民小组,23个居民委员会,685个居民小组。另外,在崇明岛北沿的黄瓜沙垦区还有二个水产养殖场,养殖面积为2100亩。 【经济规模】 2005年,城桥镇国民生产总值5.03亿元(增加值),其中:第一产业5253万元,第二产业22151万元,第三产业22907万元。 【工 业】 城桥镇历来是崇明县工业重镇,工业经济历经多年的调整发展,仍然是城桥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全镇范围内市、县、镇三级工业企业及民营企业有800余家。工业门类主要有仪器仪表、轻纺化工、服装加工、机械加工、家电产品、建筑材料、环保设备、橡胶制品、锻造业、医药业等。近年来,城桥镇积极推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充分利用县城的地域和人才优势,用足用好崇明县的优惠政策,制订有效的人才招聘政策,吸纳一大批高科技人才服务于企业,努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工业经济稳中有增。与此同时,城桥镇利用地域优势,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着力于招商引资,并在房地产、建筑业、市政工程、交通运输、商业金融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
【农 业】 城桥镇总耕地面积2139.6公顷,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增林、保菜、减粮”为重点,“寒优湘晴”优质水稻的种植面积达1.75万亩,占全镇水稻面积的80%。特色种养业的规模化生产进一步提高,大棚蔬菜、西甜瓜、鱼蟹混养等特色经济效益明显,特别是岛外养蟹面积已有3万多亩。近年来,“三高”农田项目和低洼田改造项目的建设,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提高了土地产出,丰产方建设起到明显示范推广和幅射作用。肉猪、禽、蛋生产基本稳定。大力发展白山羊、奶牛、皮毛兔等食草畜禽的生产。淡水养殖、近海和长江捕捞总产量和产值基本稳定。香菇、平姑等食用菌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经济效益明显上升。已建成一个200亩蔬菜基地。林业生产超额完成县下达的绿化任务。
崇明档案馆
崇明档案馆创建于1998年12月,位于县政府大院内。基地总面积100多平方米,分设有二个展厅。一号展厅布置了“历史沧桑”、“领导关怀”、“生态岛建设”、“崇明“十一五”规划“等四大主题。其中
历史沿革:
原城桥镇为原县城与桥镇(因普济桥得名)的合称,设县治已有400年历史。
原在平洋沙的县城坍于水,知县何懋官决定设县治于长沙。
筑砖城,外筑泥城,设东南、西北及东南城门五座。
明万历十六年(1588)建成。
清康熙十四年(1675)修理城门并易名。
民国初年此处为三桥乡,1949年7月分为环城、颂平两乡。
1954年起城墙陆续拆除平整,城河先后填平,建设环城马路,即今南门路、东门路、西门路及北门路。
1956年城桥镇原五个治安组改组成立三个居委会。
1958年9月成立城桥人民公社,1959年分拆成城桥、城北(今港东)、港西3个公社。
1974年新南横引河开凿后重新划定公社范围。
1984年政社分设,人民公社改设为乡。
1985年城桥镇管辖14个居民委员会及2个行政村。
原城桥乡从东、西、北三面拱抱城桥镇,呈不规则的“凹”字形,乡政府设在桥镇桥西侧。
1993年7月行政区划调整,原城桥乡与城桥镇撤并成立新的城桥镇,管辖15个居民委员会及19个行政村。
1994年11月30日新渔乡的施翘河及老滧河渔业村并入城桥镇。
2000年12月乡镇区划再次调整,原侯家镇与城桥镇撤并成立新的城桥镇,名称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