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山区

联合创作 · 2023-08-01 00:08

地名由来:因烈山得名。淮北市区东南十公里处有一座山,从山顶到山底有一条自北向南的大裂沟,宽约数丈,深不可测。所以古人叫它“裂山”,后来改成“烈山”。

淮北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淮北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淮北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2023年1月,烈山区古饶现代农业产业园被列入为第五批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烈山区人口数量为24.92万人,位列淮北市各县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位,位列安徽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83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991位。

2021年4月,烈山区上榜2021中国特色美食百佳县市榜第95名。

2020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烈山区上榜。

2020年10月,第三批安徽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名单出炉,烈山区榜上有名。

2020年6月,烈山区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淮北片区)。

2018年8月,烈山区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烈山区位于淮北市主城区南部,素有淮北市门户区和南大门之称,辖三镇、四个办事处、一个经济开发区,全区总面积388平方公里,人口24.9万,是一个具有丰富矿产、电力、旅游、人力、市场等资源优势的新兴现代化工业旅游区,是淮北市城市“东进南扩”的重点发展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建有力有序,拥有“中国土地复垦示范区”、“全国经果林建设百强县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国家矿山地质公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中国软籽石榴基地”等多张国家级城市名片,“塔山石榴”、“黄营灵枣”、“和村苹果”等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烈山区人口集中,矿藏丰富,工业发达,属于淮北市重工业区。全区总面积为384.88平方公里,占淮北市总面积的14.2%,烈山区建置沿革及其疆域,随社会发展多有演变,归属屡易。历史上曾隶属于徐州、宿国、相县等,新中国以来,先后隶属于濉溪县、淮北市管辖。1980年为淮北市划置的一个县级行政区,1984年元月体制改革后成立全能烈山区。2006年3月开始,烈山区置烈山镇、宋疃镇、古饶镇3个镇、杨庄、临海童、百善、任楼4个街道办事处,有21个行政村、42个居委会。

烈山区为淮北市1980年划置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一面环山,大部分是平原,气候温和,塌陷区水面广阔,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人口集中,矿藏丰富,工业发达,属于淮北的重工业区。烈山区位于市区的东南,西、南与濉溪县相接壤、北与萧县、杜集区、相山区相连接,东与宿州市埇桥区相毗邻。南北狭长。东西略窄。西有濉河、雷河环绕,宿丁公路、濉阜铁路横贯其中。合徐高速淮北出口、青龙山火车站和青龙山港口坐落于内。

区境内北长25公里,东西宽15公里。全区总面积384.8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4.2%,其中陆地面积353.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1.1%,水面总面积5.2万亩,占总面积的8.9%,山地面积5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4.2%,全区耕地面积27.5万亩,占总面积47.2%,人均可耕地0.8亩。

历史沿革:

1980年4月,设烈山区。

1992年,濉溪县宋疃乡划入烈山区,设宋疃镇。

1996年,烈山区辖3街2镇。

2004年,濉溪县撤销马桥乡,并入新蔡镇,同时将新蔡镇划入淮北市烈山区,下辖3镇,5个街道。

2004年底,烈山区辖4个街道、3个镇。

2006年3月,烈山区将原有的3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2个乡镇,5个街道。

濉溪县原赵集乡与原古饶镇合并,成立新的古饶镇,同时划入烈山区。

2007年,进行村级区划调整,由84个改为50个。

2008年进行社区区划调整,将原社区调整为32个,村委会改居委会2个;调整后全区共有社区34个。

截至2021年,烈山区辖5个街道、3个镇。

浏览 1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