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县
地名由来:明正德十四年(1519)始设县,以平和乡为名另说因王守江镇压了象湖农民起义后设县,取义平冦民和、平静宁和、平定咸和之意,据《清一统志·漳州府》:平和县取盗平民和之义,名曰平和。
三平风景区
三平风景区
三平风景区
三平风景区
三平风景区
2022年,平和县GDP总量为302.89亿元,位列2022年漳州各县区GDP排行榜第9位。
2022年8月,平和县入围2021年度中国县级政府政务诚信综合水平百强县。
2022年8月,平和县入选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1年11月,平和县九龙江高峰谷森林康养基地、大芹名峰山森林康养基地被确定为2021年福建省级森林康养基地。
2021年9月,平和县被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2021年6月,平和县上榜2021年农产品电商百强县名单,代表农产品为茶叶(白芽奇兰茶)。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平和县人口数量为45.5万人,位列漳州市各县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5位,位列福建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4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182位。
+查看更多平和县荣誉与相关排名>>
平和县地处福建省闽南金三角的漳州市西南部,介于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与闽粤两省八县(市)毗邻,素有“八县通衢”之称。是福建省重点侨乡之一,也是台胞的重要祖籍地。是原中央苏区县、省重点革命老区县。县城小溪镇,距漳州市47公里。国道官九线、东东线及沈海复线高速公路贯穿全县境地。地理坐标为北纬24°02′-24°35′,东经116°54′-117°31′。全境面积2309.57平方公里,2020年末户籍总户数178154户,总人口61.26万人,常住人口45.50万人。辖17个乡镇(场、区)。是福建省重点侨乡之一,也是台胞的重要祖籍地。全县旅居海外的侨胞,分布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通行闽南方言厦门话。
平和县处于南岭山脉东西向复式构造带与新华夏系第二复式隆起带这两个巨型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境内出露的地层有侏罗系、第四系、白垩系、三叠系,历经多次地壳运动,构造断裂复杂,是一个以北东向褶皱为主干、多组断裂交织一起的网格状断裂构造格局。境内的大芹山和双尖山纵贯南北,把全县分为东南、西北两大部分,地势中部、西部高,向东南和西北倾斜。地貌主要有中山、低山和丘陵等3个类型。其中以丘陵地为主,占全县总面积的65.2%,多分布于东南部花山溪畔两侧河谷地带和山间盆地;其次为低山,占全县总面积的26.3%,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南部陡坡地-;再次为中山,占全县总面积的8.5%,主要分布于境内中部和西北部。全县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有64座,海拔1544.8米的九峰镇大芹山,是漳州市最高峰;工业园区的黄井村海拔20米,是全县最低点。
【气候】
平和县地处南亚热带,东南部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和西北部的中亚热带潮湿气候共存是本县生态环境优势的中心环节。县域内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终年温暖湿润。2020年,平和县年降水量1515.8毫米,较历年平均值少266.5毫米,属偏少年份。年平均气温22.4℃,较历年平均值偏高1.0℃,属异常偏高年份。气候高温日数共有57天,年极端最高温度40.5℃(7月14日,突破历史极值),极端最低气温1.8℃(12月31日)。日照时数1876.0小时,较历年平均值多138.5小时,属正常年份。全年第一个暴雨日期是1月26日,最后一个暴雨日期是9月19日,全年暴雨日数5天。大风日数7天。1月26日受高空槽和东南急流影响,本站出现暴雨,降水量为65.1毫米;8月11日受2006号台风“米克拉”影响,全县普降暴雨,本站降水量91.6毫米,最大为文峰镇柴船村165.9毫米;9月5日受低层切变影响,本站出现暴雨,降水量为70.4毫米;9月12日受低层切变影响,全县普降暴雨,本站降水量51.9毫米,最大为芦溪镇东槐村110.9毫米;9月19日受低层切变影响,本站出现暴雨,降水量为54.2毫米。年内影响平和县台风有1个,为2006号台风“米克拉”(台风级)。2006号台风“米克拉”登陆漳州市漳浦县,随后穿过平和,造成平和县15个乡镇3312人受灾,紧急转移人口969人,直接经济损失676万元。农作物受灾面积2万亩,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432万元;工业交通直接经济损失93万元;损坏护岸2处,损坏灌溉设施16处,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151万元。2020年台风、暴雨、高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均有出现,总体而言,本年除雨量较历年平均偏少,夏秋出现旱情以外,气候年景一般。
资源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平和县全境土地总面积2309.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6万亩,占10.31%,山地259万亩,占74.15%,人均占有耕地0.63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81亩。全县有林地2433630亩,疏林地54840亩,灌木林地48210亩,未成林造林地8280亩,苗圃地360亩,无林地162795亩。
水资源平和县地处九龙江、韩江两大水系的上游,是九龙江西溪、云霄漳江、漳浦鹿溪、诏安东溪、平和芦溪等五大江河的源头,素有“漳州水塔”之称。境内溪涧纵横,河流集雨面积3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37条,其中集雨面积10-100平方公里的河流69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9条,主要有花山溪、芦溪溪、九峰溪、安厚溪、大溪溪、文峰溪、五寨溪等。全县水资源总量27.78亿立方米,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15.6%,人均拥有水量4811立方米,是全国人均2700立方米的1.78倍。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6.6万千瓦,可开发量14.94万千瓦,现已建成投产的电站装机容量为12.63万千瓦。县内地下水总量为4.08亿立方米,已探明地下热水11处。其中,山格镇宝丰村地热72℃,日出水量259.2立方米;南胜镇溪埔楼汤鼎地热62℃,日出水量408.7立方米;坂仔镇桂阳楼南面地热60℃,日出水量345.9立方米。
植物资源全县有林地2433630亩,疏林地54840亩,灌木林地48210亩,未成林造林地8280亩,苗圃地360亩,无林地162795亩。全县森林覆盖率70.3%,绿化程度91.6%。全县森林活立木蓄积量517.5万立方米。竹林立竹量10.9万株,其中毛竹9.7万株,麻竹及杂竹1.1万株。原生植被为亚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植物群落类型繁多,层次结构复杂,具有浓厚的南亚热带雨林景观的色彩,主要有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木和草坡等6种植被类型,15个群系纲、165个群系、408个群丛。
动物资源境内兽类有8目24科38属57种。列入国家Ⅰ级保护有7种,Ⅱ级保护有6种,Ⅲ级保护有2种。鸟类有14目38科83属276种。鱼类有15科41属44种,其中鲤科25属,27种,均为淡水鱼。昆虫有11目55科222种,蜱螨8科22种。
菌类资源境内微生物主要有细菌、酸母菌类、放射菌类、镰刀菌类、多孔菌类和食用菌类。大型真菌种类达27科106种,其中食用真菌所占比例大,银耳、毛木耳等都有天然分布。
矿藏资源平和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两大类,32种,矿点142处。主要矿种有铜钼矿、铅锌矿、硫铁矿、铁矿、石英矿、锰矿、稀有金属、稀土矿和明矾矿、高岭土、泥煤、叶蜡石、花岗岩、水晶矿等。
【旅游资源】
平和旅游资源丰富,山川秀美,人文景观独特,保存着众多体现闽南文化的原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千年古刹三平寺是闽南佛教圣地,香火鼎盛,影响近及闽粤沿海,远至港澳台、东南亚和欧美等地。享有“闽南第一山”之誉的省级火山地质公园灵通岩,以其“雄、奇、险、峻”的火山岩奇观,成为闽粤沿海的旅游热点。太极峰森林茂密、奇峰异石,千姿百秀,别有一番新意,使人流连忘返。“世界文化大师”林语堂故居、台湾“阿里山之神”吴凤故里、榜眼府等人文景点,无不渗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庄上土楼、芦溪绳武楼、克拉克瓷古窑址,以及戏剧、龙艺等各类民间艺术形式。至2018年,全县有国家AAAA级旅游区(三平寺风景区)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灵通风景区)1个、AAA级旅游区(名峰山景区)1个国家、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个。拥有“三平寺”“林语堂”“琯溪蜜柚”三张漳州城市名片,形成以千年古刹三平寺为代表的宗教朝圣游、以灵通山为代表的自然风光生态游、以“打响八闽第一枪”的“平和暴-动”为象征的中央苏区县红色游,以及农业观光游、人文景观游的五大特色旅游格局。
【地方特产】
平和琯溪蜜柚是福建省平和县著名的地方传统名果,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清朝乾隆年间被列为朝廷贡品,同治皇帝赠赐“西圃信记”印章一枚及青龙旗一面,作为贡品标识和禁令。1989年被农业部定为全国优质农产品,参加全国“七五”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荣获金杯奖。1994年第三次全国柚类评比荣获“金杯奖”第一名。1995年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琯溪蜜柚之乡”荣誉称号。1996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认为“绿色食品”。至2018年,琯溪蜜柚是中国唯一获得国家农作物品审定的柚类良种。琯溪蜜柚以其独特的品质,蝉联五届全国柚类评比第一名,其综合指标居全国领先地位,被誉为“柚中之王”。
南胜麻枣是平和县著名茶点。原产于南胜镇,是南胜镇著名的土特产,已有700多年生产制作历史。南胜麻枣是以上等糯米、角棕芋、白麻、白糖、饴糖、花生油等为原料,分三道工序精制。曾于1997年获意大利米兰国际轻工贸易博览会金奖。
坂仔香蕉具有皮薄、味香、肉软、质甜、无芯,风味与营养俱佳的特性。1992年在国家商标局注册“坂仔”牌商标。1995年取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成为国内第一个取得注册登记和“绿色食品”使用权的香蕉产品。1998年被漳州市人民政府认定为知名商标。
白芽奇兰因其芽梢白毫明显,叶张似“竹叶”,成品茶具有独特“兰花”香气的特征,固而得名。它属乌龙茶系的新品种,是平和县科技人员与茶农历经历十多年的努力从地方奇兰群体中单株选育成功的珍稀良种。199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省级茶树良种审定。
小溪枕头饼原为民间以黄芪、桂枝、白芍、炙甘、生姜、大枣捣碎研末,佐以饴糖为馅,以茯苓研成粉为皮,加工制成四方形长枕状的药饼。后因嘉靖皇帝命小溪西城太常李文察上贡,李文察聘请溪口制饼师傅改用香柑、芝麻、花生仁做馅,面粉作皮,拌以猪油,精工制成长枕状茶点上贡。因茶点形似长枕而得名。
历史沿革:
元至治年间,属南胜县,治设今南胜镇。
至正十六年(1356年),属南靖县。
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析南靖县清宁、新安二里及漳浦县部分地置平和县,县治设在河头大洋陂(今九峰镇),属漳州府。
清仍属漳州府。
1913年,属西路道。
1914年,属汀漳道。
1928年,直属福建省。
1934年,属福建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35年,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6年,属福建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7年,划归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县治迁小溪镇,9月属福建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50年,属漳州专区,同年9月属龙溪专区,并划象湖山等5个村归永定县。
1954,年划葛竹等村归南靖县。
1956年,上洋村划归诏安县。
1957年,仙人石、梅林、陂下3个村划归云霄县,并划南靖县板寮乡杨厝村划归平和。
1971年,属龙溪地区。
1985年,属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