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红色文艺轻骑兵
事迹简介
破土而出的“红色嫩芽”
上世纪50年代,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了文化馆,但是草原地广人稀,文化馆并不适合牧区。为此,内蒙古自治区有了一个“在牧区丰富牧民文化生活”的设想。
在蒙古语中,“乌兰”意为红色,象征着光明与革命,“牧骑”意为“嫩芽”,如果把革命事业比作参天大树,那么这支文艺队伍就是这棵大树的“红色嫩芽”。
今年83岁的第一代队员伊兰老人回忆,刚成立的时候,整支队伍只有9个人。演出的时候只有一些简单的乐器、道具和两辆马车,带着队旗就出发了。
由于草原幅员辽阔,牧民居住较为分散,相邻的两户牧民往往相距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为了一场几个小时的演出,乌兰牧骑队员们往往要在戈壁、草原走上几天几夜。
从1957年开始,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内蒙古各地相继建立了乌兰牧骑,并受到了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重视,“红色嫩芽”成为各族群众都非常熟悉的“红色文化工作队”。
第一支乌兰牧骑——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资料图片)
扎根生活沃土 服务牧民群众
乌兰牧骑的节目以反映当地生产生活为主,自编自演,灵活多样。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同时,反映农牧区生活和广大农牧民的心声,成为深受农牧民欢迎的“玛奈乌兰牧骑”(我们的乌兰牧骑),队员们更是被牧民们亲切地称作“玛奈呼和德”(我们的孩子)。
如今60年过去了,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已经从第一代的9人发展到了如今的47人,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几代乌兰牧骑人始终坚持着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这一宗旨。
今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年,也是乌兰牧骑诞生60周年。说起给总书记写信的初衷,现任队长孟克吉日嘎拉说:“我们发现,乌兰牧骑所走过的历程和所体现的精神高度契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乌兰牧骑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是、永远是‘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的文艺轻骑兵。我们便有了给总书记写信的想法。”
于是,孟克吉日嘎拉、黄小云等16名队员在给总书记的信里汇报了乌兰牧骑60年来的发展情况,表达了扎根基层、服务人民是乌兰牧骑永远不变的情怀,以及为繁荣发展事业作贡献的决心。
没想到,从写信到总书记回信,仅仅42天。收到回信后,老队员哈斯、刚宝力道表示今后将把乌兰牧骑事业当作一生的事业来做,为传播优秀的草原文化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而努力奋斗。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 资料图片
新时代 新发展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时期的乌兰牧骑在自身定位、发展等方面仍然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为了进一步加大乌兰牧骑深入基层惠民演出力度,内蒙古设立了全区乌兰牧骑基层惠民演出补贴奖励专项经费,调动了乌兰牧骑坚持深入农牧区基层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惠民演出服务的总量和质量。
近年来,内蒙古全区75支乌兰牧骑,扎根人民,创作演出了一批正能量、接地气、农牧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艺术优秀节目,每年总计演出7100多场,各族观众达到数百万人次。
同时运用现代宣传手段,传播新观念,提倡新风尚。采用“结对子,送文化”的办法,辅导群众文艺队伍,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通过创作演出新节目,反映新时代,讴歌新人物,为农牧区全面奔小康和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北疆亮丽风景线鼓劲加油。
同时,一些优秀的乌兰牧骑先后走出大草原,赴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和德国、比利时等国家演出,均引起热烈反响。这些乌兰牧骑在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还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为自身发展增添了后劲。
获得荣誉
2019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关于表彰“最美奋斗者”的决定》授予“最美奋斗者集体”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