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尾镇

联合创作 · 2023-08-14 11:00

地名由来:麻尾镇因布依语称麻尾为“拉钵”,意为“南下联络站”;又因位于独山最南端而得名。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麻尾镇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4年7月,麻尾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久享“贵州南大门”美称的麻尾镇,是大西南通往两广及沿海地区捷径的必经地,是南贵昆经济圈的结点,是贵州省南下通道经济带的前沿和重要桥头堡,是国家建设部、省建设厅的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是州县共建工业区之一,是国家级樟江风景名胜区的后花园,是独山县南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中心城镇。

全镇幅员面积110平方公里,下辖6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115个村民组,居住着布依、汉、壮等民族,总人口2.1万人。镇境内一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架,黔桂铁路、贵新高等级公路、210国道以及通往周边的省道公路纵贯全境;二有独特的区位,在西南方向与广西(区)南丹县接壤,东与荔波县接壤,北与贵新高等级公路沿线匝道口经济镇下司、上司、县城遥相呼应,距南丹县城60公里,距独山县城67公里,距离荔波县城76公里,形成等腰三角形通道经济圈;三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有石灰石、方解石、硅石等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储量较大;四有优越的电力资源,建有总容量达33.6万KVA的220KV、110KV、35KV输变电站4座,同时也是“西电东送”的主要高压通道之一;五有较活跃的商机,麻尾素有“三江四码头”商品集散地之称,历来商品流通十分活跃,边界贸易的繁荣吸引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形成了以农贸商品交易、煤及矿产品交易、牛马交易为主的三大商品交易平台,辐射全国;六有底蕴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可以领略古朴浓郁的布依民族风情“六月六”文化和风光旖旎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景观——旱地桂林;七有初具规模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塘香、打鱼河的梨、李、桃及优质香米品质优良,畅销全省。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资源等优势为麻尾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麻尾镇党委、政府依托优势,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敞开“南大门”,发展南下通道经济带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突出特色,抢抓争快,以工业化强镇、城镇化兴镇、农业产业化富镇为目标,开拓创新,积极整合资源,强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互动战略,努力实现麻尾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现已初步形成冶金、钙化工、能源、建材、生态、特色农业、旅游服务等产业为支撑的工业聚集区,城镇功能日臻完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2007年,全镇生产总值6911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4519万元,第二产业56437万元,第三产业8163万元,财政收入2302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2530元,实现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提速。

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麻尾镇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主攻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充分发挥通道优势,激活资源,实现资源有效优化配置。以麻尾工业聚集区建设作为快速壮大工业经济的突破口,增强顺势发展助推力,发展壮大商贸服务业,特色农业,提升城镇品位,举全镇之力,把麻尾建设成工业发达、经济繁荣、和谐安定、环境优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强镇。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设麻尾镇。

1941年,改为南平乡1953年,重建麻尾镇。

1958年,分设麻尾、南寨2管理区。

1963年,建麻尾公社。

1984年,改为麻尾镇。

1991年,建镇、并乡、撤区中,原麻尾镇辖区不变。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