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庄遗址
尚庄遗址
共 1475字,需浏览 3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1975年秋、1976年春,经山东省博物馆两次发掘。
1975年春,社员挖沙时发现此遗址。同年秋,省地、县文物工作者联合进行第一次发掘。
1976年春,进行第二次发掘。
2022年,公布尚庄遗址安防工程。
遗址保护标志碑
遗址特点
尚庄遗址为隆起的土堆岗,群众称其为“岗子”。该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50米,占地面积约7968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约2—5米,分为六层:第一层为耕土层和近代扰乱层;第二层为汉代层;第三层为西周层;第四层为龙山文化层;第五层,第六层均为大汶口文化层。
尚庄遗址墓葬开口在第5层,并打破第6层。墓葬皆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四壁整齐,一般墓口略大于底部,头端稍宽,脚部稍窄。少数有二层台和原始木椁。葬式为仰身直肢,头东向,多为单人葬,仅见一座成年女性与儿童合葬。
尚庄遗址呈长方形,沟底由北向南倾斜,沟壁加工整齐,留有木来和石斧加工痕迹。房址呈圆形,仅残存居住面,中部微凹,门东向。地面用草抹泥铺垫六层,表面抹一层白灰,平整光滑。从倒塌的草拌泥土块分析,墙壁似为土坯构筑。墓葬三座,南北向。葬式皆为单人仰身直肢,头北脚南。
文物遗存
综述
尚庄遗址装饰品有玉镯、石镯,还有镞形石坠,绿松石饰、嬴(螺,贝类)饰和牙梳、牙束发器等。
尚庄遗址遗物包括生产工具316件,其中以蚌、骨、石、陶质料器最多,角、牙器极少,主要器型有斧、铲、销、刀、凿、矛.镞、纺轮、锥、镰、网坠等。生活用具947件,绝大部分是陶器,以夹细砂为主,占半数以上,泥质次之,器表以素面最多。常见纹饰有篮纹、方格纹、弦纹、附加堆纹.划纹等。器型主要有鼎、鬶、鬲、罐、盆、瓮,杯等。
豆
豆
豆:高10厘米,口径15厘米,三级品,新石器时代。食器。泥质红陶,圆唇敞口,圜底喇叭形圈足。
小壶
小壶
小壶:高13.2厘米,口径6.7厘米,三级品,新石器时代。泥质灰陶。圆唇喇叭口,高领,扁鼓腹,小平底。
历史文化
尚庄遗址第一期文化,即大汶口文化,是在鲁西地区、黄河以北的首次发现,扩大了对大汶口文化分布范围的认识。而此次发掘的主要收获则是尚庄的二,三期文化。两期文化遗物形制上的差异所反映的时代早晚关系,为山东龙山文化提供了依据。
尚庄遗址墓葬的形式,结构及葬俗看,与大汶口文化墓葬相同。从遗物看,典型器物的造型亦都相同。就整个文化面貌看,它们之间的共性占主导地位,差异性是次要的。因此,尚庄第一期文化属于大汶口文化,年代约当大汶口文化中期偏晚阶段。
研究价值
尚庄遗址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为山东龙山文化类型的划分和分期提供了宝贵资料。
尚庄遗址出土汉代、商周、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时期较完整的遗物四、五百件,为研究新石器时代的商周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尚庄遗址的发掘填补了鲁西地区建国以来考古工作的空白,为研究鲁西地区龙山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保护措施
2013年5月3日,尚庄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尚庄遗址位于聊城市茌平区振兴街道尚庄村、西关村。
交通路线
茌平区内乘坐K301路公交车,在财政局站下车步行前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