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炮制了许知远的“降维打击”
报道数字经济
定义转型中国
“这就是知识分子和艺人的区别,我是艺人,我就算这么想,也不会这么说。”李诞在参加《十三邀》时对许知远说。
许知远在《吐槽大会》中问张大大的这句话,被看做吐槽大会中难得的高级梗。
类似的高级梗还有“我不喜欢谈论个人,但是张大大,不是个人,(停顿)他是一种现象。一种人越被黑就越红的现象”;“作家是一种你(李诞)以为你在从事的职业”“其实我对CP没什么感觉,但他们总在我耳边雪国、雪国的。在我的认知里,雪国就是川端康成的小说”等。
许知远参与吐槽大会,也因此被看做“文化人的降维打击”,将语言化为温柔刀,刀刀致命,段子中的各种隐喻,也被扒出来反复琢磨。而最后他倒数第二的排名,又“坐实”了大众娱乐水准的局限。
不过,大捧文化人,力贬娱乐节目倒也不必。毕竟,许知远的稿子背后,吐槽大会出品方笑果文化的编剧也没少出力。
当期节目播出后,知乎上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许知远在吐槽大会的稿子是谁写的?
据笑果文化编剧@小罗和他自己 在微博表示,“编剧不需要出圈。但讨论着一篇编剧写出来的稿子,说:这么有文化的稿子**的编剧写不出来。这就有点看不起人了。”他还在评论区中回复称,该稿件是由“rock他们组五个人,rock,周老板,妹妹,鸟鸟,痛风想”完成的。
之所以这个问题会出现在知乎上,正是由于大众清楚的认识到吐槽大会作为一档综艺节目,有成熟的制作流程和清晰的运作逻辑,嘉宾的“吐槽”,经常是背稿。
而无论是邀请许知远,还是策划许知远“有文化的吐槽”热搜出圈,本质上都是资本的包装,底色还是娱乐圈的炒作,与当年范冰冰穿“龙袍”,如今“创造营”和“青你”捧小鲜肉是同样的套路。
毕竟,商业炒作是现代文化发展的伴生物。
对于这一点,许知远认知清醒,行为拧巴。
记者出身的许知远如今的身份是读书人、写书人、书店店主。善于批判、敢于评论贯穿于他的文字及节目当中。
“我写了很多游记,我一直在找一种文体,是一个杂糅的文本。同时我在一个游记里面写出了政治和社会心理,写出了时务。”他在接受访谈时如是说,试图寻找一种纯文学与时政作品之间的平衡。
他本人似乎也常常处于寻找平衡的状态之中。
2005年,29岁的许知远离开《经济观察报》,下一份工作还没着落,于是决定开个书店。这是许知远为自己打造的乌托邦。然而,到2013年,传统的经营方式开始没落。乌托邦被打碎,许知远开始在保持批判、拒绝污染与放低身段、拥抱资本之间摇摆。
有段时间他在朋友圈感慨,“一旦在夜半的办公室,一股失败的创业者加失败的作家的混合情绪就混在一起涌来,只好努力成为一个成功的酒鬼。”
在各个场合,包括《吐槽大会》当中,许知远都呈现出一种与“娱乐至死”的时代格格不入的姿态。但行动上,他不拒绝,或者说无法拒绝炒作,并且乐于从中获利,每一步都在实际上拥抱资本,拥抱娱乐。
单向空间获得挚信资本千万美金,进而衍生出“单系列”产品和“微在”新媒体平台只是开始,紧接着是录制《十三邀》访谈包括流量明星在内的各类嘉宾。到了参加《吐槽大会》,他终于迈出了更具标志性的一步。
许知远曾在著名的《庸众的胜利》里,指责韩寒的发迹是利用了庸众的愤怒情绪,而韩寒本人并没有什么叛逆之处。而如今融入市场的许知远,或许只能感慨一句“许知远本人非常具有叛逆精神,并且叛逆的选择了拥抱‘庸众’”。
从结果来看,许知远这步倒是迈对了。
在参加吐槽大会之前,许知远曾被人形容为“披着学者的皮,做着商人的事”,说白了,就是看不上他那个清高又拧巴的劲儿。但真正放下身段拥抱快餐文化之后,他反倒凭着在《吐槽大会》上的真实和强大杀伤力,赢得了不少好感。
偷书都不算偷,文化人入圈“捞钱”当然也不能算“捞”,只能说是文化普世吧。
还好,作家只是李诞“以为自己是的职业”,而不是他真正的职业,不然现在拧巴的人们之中,还要多一个李诞。
《十三邀》中许知远访谈李诞的时候,二者有一种明显的冲突感。一个严肃认真,一个嘻嘻哈哈,一个努力把话题往深刻里引导,一个只想插科打诨。
李诞也写书,但他并不自诩为文人,他只是个借助才华攫取利益的聪明人。也因此,许知远开场用李诞新书《候场》封面的镜子作铺垫,让观众反思一下自己文学趣味的时候,李诞表现的毫无压力。
李诞不在乎,他早就看透了,“人间不值得”,所以干脆躺平。
他非常坦然的与社会的各种明暗规则妥协,接受资本的馈赠。于是有了《脱口秀大会》和《吐槽大会》,他以一个艺人的身份,在“丧气”中成功收割了名利。
但他也是太过顺遂,以至于忘了最初的小心翼翼。如今不仅不在乎自己的面子,甚至都都没想好到底该在乎谁的面子。
一个靠文字立身的人竟然在“让女性躺赢职场”的文案词上翻车,被官方吐槽不冤。这点倒是和许知远访谈俞飞鸿时被群嘲的原因类似,只不过许知远在面对美丽的女性时,从未掩盖过他的油腻,因为这是在他看来“文人”必备的特质之一。
聪明人突然不聪明了让人生厌,文人突然聪明了,让人有新鲜感。不过,这招次数多了,也就不灵了。
再说回《吐槽大会》。
尽管鲁迅的一棵和另一棵枣树、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关系、CP套牢和《雪国》等话题带来的文化门槛,远远还没赶上现在北大的门槛高。但借着公知许知远和相声演员阎鹤祥、传媒人易立竞的嘴,“笑果文化”及《吐槽大会》终于在第五季打破了综艺节目一季不如一季的怪圈,让“没有必要做下去的洗白大会”迎来了新一波高光时刻。
群众对于“站在云端”的人掉到“泥坑里打滚”的事件喜闻乐见,之前“云端”上的人是明星,如今换成了文化人,效果更好了。
相对于千锤百炼过的明星,文人更加真实,将节目从虚伪的“洗白”,再度拉回到了“人”的层次。
更可况,国人们对文化天然带着仰望,文化人们靠才华就能够自带光环,这与明星直冲视觉神经的美丽或者魅力不同,更容易让观众们产生“精神共鸣”。聪明人李诞只用了几个梗,就成功地让观众产生了优越感。
“许知远的梗,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可能不太能get到。”
当你心中浮现这句话,并且觉得自己是“get到高级梗”的那一波,那你就中招了。
▶泰伯网目前建有六大领域社群:泰伯航空航天爱好者群、泰伯智慧出行交流群、泰伯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交流群、泰伯信息技术交流群、泰伯智能制造交流群、泰伯全球读者交流群,入群请加泰伯小姐姐(微信:17864105751),同时备注您想进的群。
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送至邮箱:news@taibo.cn
商务合作:18500135491
《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