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良壮族苗族瑶族乡

联合创作 · 2023-08-14 11:28

地名由来:高良壮族苗族瑶族乡因壮语音译而得名。高良,俗称“下六槽”,系壮语“刚楞”。“刚”为撑,“楞”为伞,即地形似撑伞之意。

2021年3月,高良壮族苗族瑶族乡入选2020年云南省卫生乡镇名单。

高良乡辖11个村委会(纳非、科白、便料、纳厦、笼嘎、雨厦、坝林、设里、窝德、团坡、戈勒),116个村民小组。有5664户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万人,非农业人口0.1万人,占总人口的3.8%;少数民族18988人,占总人口的76%。人口自然增长率9‰。人口密度每年平方千米47人。

全乡国土面积561.3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900公顷。其中水田920公顷,旱地1980公顷,人均耕地0.04公顷。粮食播种面积2172公顷,总产量2400万千克,人均有粮512千克;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612公顷,经济作物收入2600万元。其中:油菜播种面积147公顷,产量24万千克,产值58万元;生姜播种面积800公顷,产量2400万千克,产值2400万元;蔬菜播种面积348公顷,产值350万元;甘蔗栽种面积26公顷,产量20万千克,产值20万元;水果面积380公顷,产量230万千克,产值230万元;干果面积150公顷,产量112万千克,产值168万元。全乡林地面积32059公顷,种植花椒300公顷,栽植甜龙竹167公顷,义务植树马尾松、杨树、桉树共13.5万株,人促天然林更新35公顷,世行造林补造53公顷,幼材、抚育320公顷,四旁植树0.7万株,草山面积65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8%。同时,加大能源建设力度,共完成节能改造1210户。全年牲畜存栏5.88万头(匹、只),出栏2.46万头。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787.3万元,较上年增6.5%;财政总收入22.5万元,其中一般性预算收入22.5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支出481万元,较上年增长0.3%;农民人均纯收入982元,较上年增8.2%。有私营企业、饮食业、小商店等307个,从业人员2090人,增1050人,总产值4600万元,实现利润900万元,全乡有汽车154辆,拖拉机53辆,摩托车1542辆。有电视机4419台,电脑102台,洗衣机718台,电冰箱355台,电风扇1294台。

全乡有中学1所,教职工43人,在校学生800人;有小学56所,教职工260人,在校学生3500人,小学入学率98%,巩固率96%。有文化站1个。设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27人,病床8张。

历史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属第九团。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为高良特区。

1950年3月,撤特区后为师宗县第五区。

1973年,设高良公社。

1988年6月,撤区设高良壮族苗族瑶族乡。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