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堰镇

联合创作 · 2023-08-13 19:12

地名由来:从前当地有两个四方台子,一为土台,形似印盒,一为石堆,上面长有一棵柳树,形似有把的印章,住有高氏人家,故得名“高家印”,后来以堰塘演变为高家堰。

丹水一江歌,国道一路景。在地扼渝东鄂西陆路咽喉,323省道与318国道交汇处,有一个由两千多艺术农民撑起的根艺盆景大镇——湖北根艺盆景第一镇长阳高家堰镇。

有着“袖珍乡镇”雅号的高家堰,为长阳北方门户。东交点军与宜昌相望,北连秭归与三峡相映。辖11个行政村,74个村民小组,5816户,21678人。镇域国土面积214km2,耕地1.87万亩,林地29.11万亩,水面0.91万亩。沪蓉西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穿境而过。境内山川交织,河谷交错,风光旖旎。高家堰是一个历史悠久,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土地。据考证,自汉初便设制管辖。她既是爱国诗人彭秋潭的故乡,又是鄂西第一个0农村支部的诞生地,还是拱卫陪都、抗击日寇鄂西会战的主战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基础骨干力量——农民自卫团,在这里组建。并涌现了陈泽南、向泉山、邓海东等120多位 英烈先贤。高家堰资源十分丰富。主要矿种有锰、钒、磷、重晶石和大理石。古城锰矿,以3000万吨以上储量,22.53%的品位,跻身中国八大锰田之列。水系发达的丹水洞贯全镇50余公里,造化出5万kw的水电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为使资源变财富,造福一方百姓,该镇历届党委、政府巧打资源牌,坚持建“矿业开发大镇,生态旅游名镇,对外开放重镇,国道经济强镇”的工作目标,不辍奋斗。现已形成“深山冲浪,峡谷探险,丹水漂流,盆园赏景”的生态旅游新格局和“锰业先行,钒钡紧跟”的矿业开发新态势。

在旅游开发上,兰草谷冲浪以180米的落差,年接客10万以上人次成为神州第一“冲”;大溪大峡谷以奇特的地貌特征,成为中国39条徒手攀援探险旅游线路之一;依水而育、沿路而市贮量达千万盆件的根艺盆景,更成为中外客人的心憶之物,将该镇推到了荆楚盆景第一镇的宝座。在水电开发上,魏家洲、白果坪、青岩三座总装机容量4500kw小水电的相继建成,让逝水变财富。在矿业开发上,随着万吨电解金属锰生产线的正式投产,叫黑土变真金。

丹水漂流

丹水位于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高家堰镇太史桥,同三峡旅游区为邻,是清江的最大支流。 丹水的特色是,它发源于三国时期吴公领兵进西南的跌马坡,全长80公里,常年流量3立方米/秒,在上游有一红

长阳五爪观

介 绍 :五爪观风景区位于湖北长阳贺家坪镇与高家堰镇交界处,五爪观因五爪瀑布和道观合名而成,今有五爪瀑尚存,道观遗址依稀可见。景区内峰、谷、瀑、崖、洞等自然景观十分丰富,具有奇、壮、幽、险等

历史沿革:

清朝宣统二年(1910),高家堰为三区,区公所设木桥溪;民国三十四年(1945)为高城乡,辖十二个保,乡公所驻高家堰;1950年为第三区,区公所驻地木桥溪;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分属津洋口公社和贺家坪公社;石洪管理区属津洋口公社;高家堰管理区、流溪管理区、玉泉管理区属贺家坪公社;1961年将原有的人民公社改为区,高家堰行政区域分别划归津洋口区和贺家坪区,原管理区改设为人民公社、石洪公社、青岩公社、高家堰公社、属津洋口区,玉泉公社属贺家坪区;1975年11月撤区并社,设立高家堰人民公社,辖石洪、青岩、高家清朝宣统二年(1910),高家堰为三区,区公所设木桥溪;民国三十四年(1945)为高城乡,辖十二个保,乡公所驻高家堰;1950年为第三区,区公所驻地木桥溪;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分属津洋口公社和贺家坪公社;石洪管理区属津洋口公社;高家堰管理区,流溪管理区,玉泉管理区属贺家坪公社;1961年将原有的人民公社改为区,高家堰行政区域分别划归津洋口区和贺家坪区,原管理区改设为人民公社,石洪公社,青岩公社,高家堰公社,属津洋口区,玉泉公社属贺家坪区;1975年11月撤区并社,设立高家堰人民公社,辖石洪,青岩,高家堰,玉泉四个管理区及28个大队;1984年,设区建乡,高家堰人民公社被撤销,所辖区域并入津洋口区,原石洪、青岩、玉泉管理区变更为石洪乡、青岩乡、玉泉乡,高家堰管理区变更为乡级镇,原大队变更为村;1985年10月,全县行政区划调整,高家堰镇由乡级镇升为区级镇,辖魏家洲乡(原玉泉乡)、彭家河乡(原石洪乡)、青岩乡、高家堰镇(乡级);1987年撤区并乡(镇)、仍为高家堰镇,辖魏家洲,彭家河,青岩,高家堰四个乡,28个村;2002年,合村并组,高家堰镇辖11个村,73个村民小组至今。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