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红乡
地名由来: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塘红乡建圩,取土而形成池塘,遇雨时塘呈红色,故称塘红圩。
【概况】塘红乡位于上林县北部,东接乔贤镇,南邻三里镇,北接忻城县古蓬镇,西与中可乡、西燕镇交界。距上林县城43公里,距南宁市154公里。全乡总面积185.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20215亩,林地面积37700亩,森林覆盖率为25.4%。分别有南岩、良王中小型水库各一个。三里镇至中可乡的县级公路把塘红乡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以丘陵为主,西部以石山为主。全乡共设有1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共有114个自然庄,208个村民小组,现有总人口30865人,其中农业人口29165人。全乡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甘蔗、桑蚕、花生、木薯、黄豆等。主要矿产资源有石灰石、铅锌矿、红铁矿、铝土矿等,石灰石资源尤为丰富。塘红乡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着壮、瑶、苗、汉、仫佬等5个民族,壮族占总人口的98%以上。这里地杰人灵,百姓安居乐业、民风纯朴热情,民间艺术文化十分丰富。【农村经济】多年来,塘红乡各族人民在中国0的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山区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增效”目标,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全乡逐步形成了“南蔗北矿,东林西蚕,中部优质谷,发展一个木薯基地”的经济发展格局,即南部以发展糖蔗种植为主,北部以发展矿业生产为主,东部发展经济林,西部发展桑蚕业,中部以种植优质稻谷为主,根据山区旱地多、水田少的特点,发展优质高产木薯。2002年,全乡种植水稻8300亩,玉米8000亩,甘蔗3800亩,桑园2200亩,木薯4500亩。全乡国民生产总值为5286万元,比上年增长8.54%;其中农业生产总值达2023万元,比上年增长5.6%;粮食总产量为8271吨,比上年增长381吨,增长4.8%;肉类食品产量达1529.24吨,比上年增长6.1%;油类产量达256吨,增长4.3%;财政收入83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14%;农民人均纯收入1410元,比上年增收177元;全乡注册个体工商户450户。
石南海遗址
石南海遗址位于上林县塘红乡石门村板老庄石南海水潭。石南海遗址被公布为上林县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52年,塘红乡改为塘红区。
1958年,设塘红公社。
1961年,塘红公社改为塘红区。
1969年,塘红区改为塘红公社。
1984年,塘红公社撤改为塘红乡。
1987年,塘红乡析置中可乡。
2005年,塘红乡并中可乡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