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衣堂和横山塔

绍衣堂和横山塔

共 1745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0:38

历史沿革

绍衣堂

明洪武二年(1369年),九世孙始迁东坞,并建绍衣堂。
20世纪70年代,绍衣堂后两进和门楼被拆毁,仅存前两进。
1985年4月,绍衣堂被龙游县文物部门文物普查时发现,并作为重点对象登记备案。

横山塔

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六月,张氏族人主持修建横山塔。
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横山塔竣工。
1985年4月,横山塔被龙游县文物部门文物普查时发现,并作为重点对象登记备案。
2006年,浙江省文物局、龙游县人民政府对横山塔实施全面维修工程。
2009年,横山塔全面维修工程竣工。

建筑特色

绍衣堂

绍衣堂现存两进三开间,坐北朝南偏东(165°),硬山顶。通面阔12.50米,总进深18.70米,占地面积234平方米。正门两侧有双狮戏球图案的青石抱鼓石一对。抱鼓石高1.84米,长1.7米,厚0.3米,下部为须弥座,上为双狮戏球浮雕,有残损,反面鼓四周饰缠枝花卉,中间为风火轮。建筑左右内山墙为实砌,外山墙为空斗墙,内外墙之间内空为85厘米,梭柱、极形础,下用覆盆,三合土地面。
绍衣堂中二檩间设有略带弧形的小梁相连,两边采用了形式活泼,犹如一埋头弓背卷尾的鱼状,劄牵并与平身斗拱相边,且劄牵下部又施用了斜撑,类似于宋、元建筑中的上昂。撑头上置斗承托棕底,而撑尾则插入平身斗拱里拽单翘上的要头中。这种结构的独特之处在于匠师们巧妙地将软力学和几何学中的理论运用到了建筑中来。檩条、劄牵、斜撑组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而且还能将顶部的重量通过斜撑化至额坊上,减轻了梁的受力度,较为合理地发挥了每个构件的作用。从美学的角度上看,如此设计,显得非常自然入贴,毫无硬性造作之感。较为完美地将建筑中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
绍衣堂

横山塔

横山塔是明代风水塔较为典型的实例,整体艺术性较高,外部结构为仿木楼阁做法,每面设有倚柱、额仿、墨绘斗拱及各种墨绘图案,其中第四层腰檐戗角上有龙头形砖雕,钱兽一只,这在明塔中非常少见。横山塔历经470多年,依然保存较好,充分体现了该塔设计建设选址的科学合理性。
横山塔位于龙游县横山镇南面的小山顶上,占地面积为50平方米,为七层八面仿木楼阁式空心砖塔,塔总高28.27米,由塔基座、塔、塔刹组成。塔基座八面形,每面均雕刻不同图案浮雕;塔身每层每面隐出阑额,隔面设壶门,三层以上内壁隔面设壁龛,腰檐用菱角牙子叠涩出檐,菱角牙子均为五重,翼角起翘,塔刹由覆钵、宝珠、相轮(仅存一重)、宝盖等组成,有八根垂链与八角相连,整塔塔体逐层收分,比例适度。
横山塔

主要建筑

绍衣堂

横山塔

历史文化

相关诗词

明·《陪刘月波翠光岩放舟》
仙岩清倚月光浮,最喜追陪长者游。
残雪欲消林外寺,小桃初放水边楼。
翩翩野鹤心同远,薄薄村醪兴自投。
亦足夷犹忘日晚,何须沧海觅丹邱。
明·张文介《雨霁登灵鹫峰》
积雨十日不出门,乍晴山色青满轩。
偶登悬岩豁幽抱,清虚绝胜桃花源。
远公素得张仙趣,一笑开樽对芳树。
醉罢白云犹未知,纷纷漫拥峰头路。

传说轶事

横山塔建成的这一年,横山张氏族人,考中了进士。在绍衣堂中,仍可见到原挂在堂内的一方匾额,长230厘米,宽103厘米,匾上依稀可辨“金榜题名”四个楷书大字,落款为“嘉靖辛丑科”,应为当时表彰张文愚进士及第的实物。

绍衣堂名

“绍衣堂”的堂名出自《尚书・康诏》:“今民将在低通乃文考,绍闻衣德言”,比喻承继旧闻善事,奉行先人之德化教言。

文物保护

1986年7月,绍衣堂和横山塔被龙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12月,绍衣堂和横山塔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绍衣堂和横山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绍衣堂和横山塔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横山镇高山村东坞自然村。

开放时间

全天。

交通线路

龙游县内乘公交255路至横山卫生院站下车,即可到达绍衣堂和横山塔。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