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地镇

联合创作 · 2023-08-14

地名由来:大兴地系傈傈语,意为天麻坪子,因过去此地天麻多,故名。

2021年3月,大兴地镇入选2020年云南省卫生乡镇名单。

2019年3月,云南省科协确定大兴地镇为2019年云南省“科普小镇”项目实施单位名单。

一、地理概况

大兴地乡位于泸水县中部的怒江两岸,东经 98°51′至 99°21′,北纬 26°00′ 至 26°13′ 之间,东西横距最宽 30 千米,南北纵距最长 24 千米,总面积 406.28 平方米(实地面积 455 平方千米)。乡境东接云龙县,南连六库镇,东南、西南分别与老窝乡、鲁掌镇相连,西与缅甸接界,北与称杆乡毗邻,国防干线瓦贡公路沿怒江自南向北贯穿全乡。乡党政机关驻地灯笼坝,它位于怒江两岸的听命河冲积扇上,距州府六库 23 千米,瓦贡公路横穿而过,交通比较方便。

二、乡情介绍

2002 年,全乡共有 7 个村民委员会,75 个自然村,136 个村民小组,人口达 4139 户 15541 人(其中农业人口 3725 户 14645 人),大部分群众居住在海拔 1000 - 2300 米的半山上,村落相对分散,主体民族是傈僳族,占全乡总人口的 93%,其它民族仅占 7%。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电”工程,已通电 126 个村小组,未通电户数 417 户 1847 人,基本解决人畜饮水 407 户 1692 人。基本实现“村村通人马驿道”、“村村通广播电视”,三个村委会通乡村公路。2002 年,全乡人均纯收入 999 元,人均有粮 428 千克,已基本解决温饱 3506 户 13802 人,未解决温饱 219 户 843 人。

三、自然状况

大兴地乡全境地处西横断山脉纵谷区,以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为主体,形成了山高坡徒谷深的高山峡谷地貌和立体气候、植被特征。全乡最高海拔 3967 米,最低海拔 890 米(乡政府驻地灯笼坝),年平均温度 21℃,由于立体气候突出,在同一平面上气温南北差异小,垂直差异大,同一山脉可出现寒、温、热三种气候,形成了峡谷特有的立体农业;在海拔 1400 米以下的亚热带,适应种植的粮食作物有水稻、包谷、油莱等;适宜发展的经济林木有核桃、油桐、漆树等。适宜养猪、牛以及发展渔业。在海拔 1400 - 1800 米地带,适宜发展的农作物有包谷、半山稻、荞子等;适宜种植的经济林木有油桐、核桃、茶叶、花椒等;适宜养殖猪、牛、羊等。在海拔 1800 - 2600 米地段,适宜发展地膜包谷、豆类、薯类;适宜种植梅子、木瓜、花椒、草果、核桃、漆树等.。

历史沿革:

明万历年间,为老窝土司辖地。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为泸水设治局第四、五区,下辖称杆、堵堵洛、江东(今木楠)、卯照4乡。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设老窝镇和卯照镇,设15保106甲。

1951年,仍设镇;同年5月,划出支夏登特编保归六库镇。

1957年,在怒江东岸5保境设置大兴地区,原魯奎地保析置鲁奎地、自基2乡,全区下设6乡。

1958年10月,改为大兴地公社。

1959年,改大兴地区。

1969年,复改大兴地公社,乡改为生产大队。

1978年,由王玛基大队析出6生产队置前进大队,全区调增为7生产大队。

1984年4月,恢复区乡体制,改为大兴地区,生产大队改乡,并划出前进、王玛基、阿赤依堵3乡归称戛区管辖,划入鲁掌区的卯照、自扁王基和称杆区的四排拉多3个乡。

1988年,区改乡。

2011年7月15日,大兴地乡改大兴地镇。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