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
共 2173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4-05-28 15:03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辽宁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辽宁省西部,科尔沁沙地南缘, 所辖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1°41′15″一121°52′30″,北纬41°47′30″一42°00′00″。森林公园北靠阜新市长营子、水泉镇,南邻北宁市和黑山县、义县,东部和西部都属于阜新县大板、国华和新民三个乡镇范围。森林公园南北长20千米,东西宽12千米,总面积为1440公顷。
地形地貌
辽宁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北端,属低山丘陵区,山体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平均海拔500米,其中海棠山海拔715.5米,由太古界建平群片岩、片麻岩、混合岩和部分花岗岩组成,山脊呈鳍状或常梁状。
气候特点
辽宁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
辽宁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所在的,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量较少;春季西北风和西南风交替频繁活动,降水量少;夏季气温较高,受全国雨带影响,形成年内明显雨季,6—8月降水量居多;秋季气温渐低,霜期来临,降水量逐渐减少。平均最大年降水量(1953年)达685.9毫米,最小年降水量(1968年)只有319.2毫米。多数年份降水量在450—550毫米之间。
水文特征
辽宁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
辽宁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有满土沟、樱桃沟、石灰窑沟、二道岭沟、苇子沟、梨树沟、太平沟、老虎沟、新民河等十余条季节性河流。其中满土沟、樱桃沟、石灰窑沟、二道岭沟、苇子沟、梨树沟源于区内主山脊(医巫闾山北段主脊)东侧,是东沙河和羊肠河的发源地。这些河流汇集到绕阳河后,注入辽河;太平沟、老虎沟、新民河源于区内主山脊西侧,汇集到细河后,注入大凌河。森林公园内水资源总量为1132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为1079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53万立方米。区内地下水基本属于基岩裂隙水,补给来源是依靠大气降水。水质大部分为碳酸盐性水,矿化度小于1毫升/升,pH值在7.0一7.4之间,硬度3一10毫升当量/升。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动物资源
辽宁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有脊椎动物229种,隶属于21目57科。其中哺乳类有6目14科34种,两栖类1目3科7种,爬行类1目5科16种,鸟类13目35科172种。主要有白鹳、黑鹳、大鸨、金雕、大天鹅、白额雁、鸳鸯、蓑羽鹤、白尾鹞、白头鹞、赤腹鹰、雀鹰、苍鹰、蜂鹰、鸢、松雀鹰、红脚隼、燕隼、灰背隼、黄爪隼、红隼等。
主要景点
普安寺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主供大白伞盖佛母像。章嘉活佛率弟子来海棠山传佛,在天然花岗岩上雕刻佛像1149尊。其中由三座山峰形成的999米卧佛,其躯干上由裸岩组成的“寿”字清晰可见,佛寿一体。
辽宁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
措钦大殿是普安寺的主要宫殿,是在原址上复建的,为藏式木结构回廊式建筑,分为上下两层,第一层以藏式为主,第二层以宫殿式为主,建筑面积为968平方米。大殿前一对石狮,用山东青花岗岩雕刻而成。全高3米,重达12吨,两旁各有一块石碑,一块是汉文碑,一块是蒙文碑,纪录了大殿的历史和复建的过程。
摩崖造像分为两类:一类叫安息佛,有大、小安息之分,佛和菩萨为大安息,祖师、名师为小安息;一类叫忿怒佛,分勇猛和凶恶两种。保存完好的共有267尊,最大的高达5米,最小的仅有30厘米,3米以上的造像就有30多尊。
另外,森林公园内有多处怪石景点,如逍遥石、通天洞、夹扁石、雄鹰石、蛤蟆石、济公帽石、震山龟石等。
开发建设
品牌建设
辽宁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
1986年,辽宁海棠山森林公园获批为省级森林公园(辽政发【1986】121号文件)。
1998年,海棠山摩崖造像被列入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辽宁海棠山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9年,在第三届辽宁生态旅游“十佳”森林公园评选中,辽宁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被授予“最佳标兵单位”称号。
交通线路
交通
辽宁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
公共交通:
可乘坐火车或汽车到阜新站下车,之后乘的士或小客车前往海棠山。火车站乘坐8路公交车,到阜蒙县客运站下车,然后坐的士到大阪镇或者直达海棠山风景区门口。
自驾路线:
沈阳方向,可以沿阜彰高速进入阜铁高速至阜新出口,从省城沈阳到阜新仅一个半小时即可到达;营口方向,可以从阜营高速高坎站进入,在海棠山互通出站即可;大连方向,可以从沈海高速大连站入口经阜营高速,在海棠山互通出站即可;锦州方向,可以走锦阜高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