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联合创作 · 2021-04-03 00:00

兖州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   计   公   报

 

兖 州 区 统 计 局

国家统计局兖州调查队

(2022年3月31日)

 

2021年,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一、综合

经济发展稳步提升。经济宁市统计局统一核算,2021年,全区GDP完成587.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36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291.15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264.23亿元,增长9.6%。按行业分,工业增加值246.14亿元,增长5.4%;建筑业增加值45.29亿元,增长12.3%;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96.49亿元,增长21.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4.70亿元,增长8.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6.92亿元,增长12.9%;金融业增加值24.36亿元,增长5.0%;房地产业增加值17.54亿元,增长5.2%;其他服务业增加值99.78亿元,增长1.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5:49.5:45.0,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发展良好。全年新增“四上”企业13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23家,资质内建筑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新增30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企业新增62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新增20家。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大力开展助企攀登活动,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关停“散乱污”企业73家。“四新”经济增加值171.81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占GDP比重29.2%,占比较上年提升1.7个百分点。“四新”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1%,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59.4%。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3.3%,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4.4%。“十强”产业增加值增长16.3%。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6.52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农业25.92亿元,增长5.4%;林业1.7亿元,增长33.4 %;牧业4.54亿元,增长21.7 %;渔业0.2亿元,增长6.4 %;农林牧渔服务业4.16亿元,增长8.6%。

农副产品。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69.56万亩,粮食总产达到32.78万吨。全区肉猪出栏头数8.48万头,比上年增长65.0%;生猪年末存栏数5.20万头,增长8.3%。肉类产量1.42万吨,增长23.4%;禽蛋产量1.80万吨,增长68.2%;奶类产量0.37万吨,下降33.9%。全区水产养殖面积6300亩,增长10.5 %;水产品产量1597吨,增长2.9 %。

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减(±%)
粮食 万吨 32.78 0.2
#夏粮 万吨 15.33 3.1
秋粮 万吨 17.45 -2.1
棉花 3.78 -50.7
油料 1413.4 -11.0
#花生 1335.9 -11.5
蔬菜(不含食用菌) 万吨 47.9 1.7
肉类 万吨 1.42 23.4
奶类 万吨 0.37 -34.0
禽蛋 万吨 1.80 67.7
肉猪出栏头数 万头 8.48 65.0
生猪年末存栏数 万头 5.20 8.3
羊年末存栏数 万只 3.56 62.6
家禽年末存栏数 万只 162.77 21.5

林业。完成造林515.21亩,栽植树木51.7万株;更新完善廊道绿化233.45亩、16240米;更新完善农田林网化3758亩,折实造林107亩;8个村庄达到济宁市级森林乡村示范村标准,40个村庄达到重点村标准。

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全区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0.6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04%;农用拖拉机5595台;联合收获机5236台。全年机耕面积达到24366.66公顷,小麦机收面积21683.33公顷,占小麦收获面积的99.9%。

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建高标准农田3.6万亩,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单产达到471.28公斤/亩。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8家,“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51个。被确定为“国家制种大县”,新兖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向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4家,实现营业收入930.02亿元,增长25.5%;利润49.49亿元,下降1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1%,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合作企业下降34.19%,股份制企业增长10.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2.59%;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3.47%,重工业增长8.9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减(±%)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23.88 39.5
方便面 万吨 9.33 -12.1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446.29 13.0
服装 万件 249.50 2.1
水泥 万吨 20.96 -32.4
轮胎 万套 1191.61 18.2
大型拖拉机 2585 -3.7
中型拖拉机 10653 -23.6
联合收获机 7331 81.0

建筑业实力不断增强。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67家,比上年增加9家,其中一级资质建筑企业6家。建筑业总产值123.4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0.1%。其中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4.4%;“四新”投资同比增长8.1%;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5%;高技术投资同比增长41.9%。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含房地产)219个,比上年增加1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含房地产)190个,比上年增加10个。

房地产市场较快发展。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1.4亿元,同比增长26.3%。商品房施工面积336.29万平方米,增长51%;商品房销售面积89.15万平方米,增长10.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 89万平方米,增长12.9%。商品房销售额60.67亿元,增长15.7%,其中住宅销售额60.43亿元,增长21.1%。

五、国内外贸易和旅游

消费市场活力增强。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5.6%。按城乡市场统计,城镇实现209.5亿元,增长14.3%;乡村实现28.2亿元,增长26.1%。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213.1亿元,增长14.9%;餐饮收入24.6亿元,增长22.4%。限额以上网络零售拉动有力,网上零售额4455.9万元,比上年增长10.8%。中西药品类销售额增长6.9%,通讯器材类增长46.4%。

对外贸易增势良好。全区进出口总额完成164.5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07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7%。

旅游消费持续升温。整合花海彩田、牛楼小镇和龙湖湿地等旅游资源,推出观光休闲旅游线路,旅游市场逐步复苏。全区旅游消费总额56.1亿元,同比增长34.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2亿元,同比增长31.6%;接待国内游客647.6万人次,同比增长37.4%。

六、交通运输和邮政电信

交通运输稳定通畅。全年新建、改建公路74.5公里。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6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7.4公里。客运量679.7万人,客运周转量8636.3万人公里。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3.8万辆,增长2.0%;轿车总量8.7万辆,增长3.9%,其中私人轿车8.2万辆,增长3.1%。

邮电通信较快增长。年末全区固定电话用户2.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7万户,互联网用户22万户。全年邮政业务收入1.02亿元,增长12.2%。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支出保障有力。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9.7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税收收入38.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7.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8.4亿元,增长10.9%。

金融规模持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94.7亿元,比年初增加51.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27.5亿元,比年初增加42.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53.7亿元,比年初增加54.1亿元,其中住户贷款124.2亿元,比年初增加28.7亿元。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截止2021年底,全年各类保费收入11.47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22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8.25亿元。

八、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体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区共有普通中小学81 所,在校学生68938人。其中普通高中3所,在校学生10788人;初级中学22所,在校学生17023人;职业中学2所,在校学生1686人;小学54所,在校学生39441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00%。全面消除中小学超标准大班额,中小学课后服务模式在全省推广,高考本科上线人数持续攀升。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2家,比上年增加37家。成功备案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获得各类重要科技成果21个,获得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4个。太阳纸业、华勤集团稳居中国企业500强;通力轮胎、联诚精密、天意机械、国丰机械成功申报济宁市重点实验室;经典集团、华勤橡胶、中科先行成功申报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区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所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29.5万册。全区有线电视用户6.7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100%。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区、镇、村三级全覆盖,市民文化中心建设进展顺利,镇(街)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一级文化站标准。

体育事业协调发展。在全国、省、济宁市体育比赛中获得奖牌6枚,其中:金牌1枚,银牌2枚,铜牌3枚。全民体育健身工程投资1827.8万元,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场所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增长9%。

九、卫生和社会保障

卫生水平持续改善。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卫生机构636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29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各类卫生机构医疗床位4059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054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2036人;注册护士2338人。

社会保障扎实稳固。全区企业参加养老保险职工12.4万人,离退休人员3.1万人,全年支付养老保险金16.5亿元。全区参加机关事业保险职工1.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5.9万人。

社会救助全面展开。全区城市低保对象475户、910人,比上年下降12.4%、13.7%,发放低保金744.9万元;农村低保对象3359户、6889人,发放救助金4013.7万元。全年供养特困人员 2220人,投入供养资金2979.7万元。

十、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

城镇建设全面提速。改造老旧小区42个,涉及建筑面积115.47万平方米,惠及群众11263户。改造农村危房105户。新增集中供热面积90万平方米。美丽宜居乡村安置社区加快建设。

乡村振兴有序推进。改建“四好农村路”208.5公里,完成农厕改造3.1万户,农村集中供水、无害化垃圾处理实现全覆盖。创成39个省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省市级示范镇,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区”。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力推进“蓝天保卫战”、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8.1%,城区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33万吨/日,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龙湖湿地、马桥湿地建成开放。泗河水利风景区被认定为省级水利风景区。

十一、就业和居民生活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通过各种途径安置就业7168人。年末登记失业人数246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6%。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83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74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52元,增长11.5%。

 

 

注:

1、公报所列生产总值(简称GDP)、增加值指标为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所列各项数字均为年快报数或初步核算数,小数位四舍五入取舍产生的误差未做机械调整,正式数据以出版的《兖州统计年鉴—2021》为准。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4、规模以上服务业,标准为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卫生行业;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教育,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等行业;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

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城镇个体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

6、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7、公报所列部分数据因统计口径、计算方法的变化,上年基数有所调整,增长速度根据调整后的基数计算。

8、公报所列部分数据来自部门统计年报或年度工作报告,最终数据以部门认定为准。

时光轴

RAG12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兖州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   计   公   报 兖 州 区 统 计 局国家统计局兖州调查队(2022年3月31日) 2021年,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一、综合经济发展稳步提升。经济宁市统计局统一核算,2021年,全区GDP完成587.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36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291.15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264.23亿元,增长9.6%。按行业分,工业增加值246.14亿元,增长5.4%;建筑业增加值45.29亿元,增长12.3%;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96.49亿元,增长21.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4.70亿元,增长8.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6.92亿元,增长12.9%;金融业增加值24.36亿元,增长5.0%;房地产业增加值17.54亿元,增长5.2%;其他服务业增加值99.78亿元,增长1.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5:49.5:45.0,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RAG-ES2024-10-23
市场主体发展良好。全年新增“四上”企业13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23家,资质内建筑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新增30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企业新增62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新增20家。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大力开展助企攀登活动,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关停“散乱污”企业73家。“四新”经济增加值171.81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占GDP比重29.2%,占比较上年提升1.7个百分点。“四新”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1%,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59.4%。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3.3%,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4.4%。“十强”产业增加值增长16.3%。二、农林牧渔业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6.52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农业25.92亿元,增长5.4%;林业1.7亿元,增长33.4 %;牧业4.54亿元,增长21.7 %;渔业0.2亿元,增长6.4 %;农林牧渔服务业4.16亿元,增长8.6%。RAG-ES2024-10-23
农副产品。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69.56万亩,粮食总产达到32.78万吨。全区肉猪出栏头数8.48万头,比上年增长65.0%;生猪年末存栏数5.20万头,增长8.3%。肉类产量1.42万吨,增长23.4%;禽蛋产量1.80万吨,增长68.2%;奶类产量0.37万吨,下降33.9%。全区水产养殖面积6300亩,增长10.5 %;水产品产量1597吨,增长2.9 %。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减(±%) 粮食 万吨 32.78 0.2 #夏粮 万吨 15.33 3.1 秋粮 万吨 17.45 -2.1 棉花 吨 3.78 -50.7 油料 吨 1413.4 -11.0 #花生 吨 1335.9 -11.5 蔬菜(不含食用菌) 万吨 47.9 1.7 肉类 万吨 1.42 23.4 奶类 万吨 0.37 -34.0 禽蛋 万吨 1.80 67.7 肉猪出栏头数 万头 8.48 65.0 生猪年末存栏数 万头 5.20 8.3 羊年末存栏数 万只 3.56 62.6 家禽年末存栏数 万只 162.77 21.5 RAG-ES2024-10-23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