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屿村

联合创作 · 2023-08-21 19:35

下屿村位于适中镇主河道南端,是一个四面青山环抱,地势平坦的曲尺型小盆地。盆地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是村民聚居地和良田,后部分主要是耕地。村东毗邻坂溪村,西邻白叶村,南接温庄村和南靖县的岭头村,北与上屿村接壤。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20亩。山地面积1.2万亩,木材储蓄量19多万立方米。辖管6个村民小组,是适中镇地理因素最为优越的山区大村。

在适中尚未有公路之前,下屿是适中通往船场到南靖县城古驿道的必经之地。直径100厘米以上的参天松树、葱翠郁绿的阔叶树、杉木和漫山的毛竹遍布古驿道两旁。尽管林业资源丰富,由于交通闭塞,一直未能呈现其宝贵的经济价值,下屿的经济状况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土法造纸是下屿惟一突出的也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副业生产,典盛时期达到40~50槽,工人近百人,土法造纸一直延续至20世纪70年代前期。除此之外,菜篮、竹架仔(蒸米糕用)、火笼(老人取暖用)等竹器是新中国成立前下屿村民到市场交易的主要产品。农业方面,下屿有相当数量的农田属于祖上公房出租田,还有相当部分属于仁和、保丰、中心等地地主的出租田,繁重的田租,耕作技艺和品种、肥料等因素的低下,造成下屿多数人长期缺粮。

新中国成立后,家家户户有田地、有林地、大大激励群众生产热情,村民生活有较大提高。1959—1961年,由于上级的瞎指挥,加上本地区诸多因素,下屿生产和生活状况走进了历史低谷。1962年中央颁发了农村工作二十条和廿三条,实施了以村为主体因地制宜制定生产规划,解散了公共食堂。在政策引导下展开生产自救,又逐步走出低谷。1970年后为提高粮食总产推行“单季改双季”,下屿除了极少量边远冷水田外,一律插种了早稻和晚稻,早稻种植面积和产量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农业学大寨”,平整土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是20世纪70年代农村另一个重点。下屿二、三、四队大路两旁,一队湖洋,刈丘一带笔直的田埂,宽大平整的地块是当时“白天彩旗招展,人头晃动;夜晚田间灯火通明、银锄挥舞,喇叭震天”大兵团作战成果。1980年落实了“农业生产责任制”,宣告了农业生产长期以来由队长规划、配工、劳动出勤记工、凭工分分红领口粮的时代结束。1981年后,推广“杂交水稻”种植,粮食单产不断刷新历史记录,家家户户有了余粮。

1960年,下屿兴建了全适中第一个小水电站,装机容量12千瓦,结束了利用干竹片和“松明”照明的历史。大米加工(碾米)和木材加工(锯木板)实行了机械化,全村民众欢天喜地。1976年,下屿至上屿的公路雏形基本完成,1979年11月,一条长6.5公里,宽4米通往仁和的公路全线贯通,从此,下屿物资进出靠肩挑背负的历史宣告结束。1984年木材开采走向规模化,公路为下屿资源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1999年,村内道路全面硬化,2004年,下屿至仁和公路铺设水泥路面。

1949年,下屿仅有一幢比较象样的3层土楼(高中楼),绝大部分是低矮窄小的简易平房。1953年下屿开始有人建新楼房,到1956年有了3座三层楼。总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的土楼和若干座二层的土楼在下屿拔地而立,刷新了下屿以低矮窄小平房为代表的住房面貌,改善了居住环境。近几年,出现了砖混结构楼房10多座,建筑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居住条件正日新月异变化着。

改革开放以来,下屿村民逐步解脱各种思想束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各个领域施展各自的聪明才智。除实行科学种田外,运输行业、养殖业、合股投资,外出就业、经济作物构成多元化的经营收入,给下屿的生活和环境变化注进了活力。1999年~2002年,养猪业全面发展,目前达到鼎盛,养猪户占总户数90%。多元化经营收入占据总收入2/3以上,成为该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人均收入由原来的千余元,增至目前的4800多元。村里有摩托车200余部,小轿车13辆,有大屏幕彩电250多台。90%以上的家庭拥有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村里个体商店多达10余家。

新中国成立前,全村以稻米为工资聘请一位私塾先生,从读子弟20多人,一般没有女性,文盲人数占总人口80-90%。1950年创办了下屿初小,借用“三房厝”祠堂作为校堂、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派下公办老师,学生人数30多人。1967年兴建一座集小学教室、能容纳1000人的戏院大礼堂、大队办公室为一体的2700平方米的综合楼。1970年附设初中班,接收上屿、下屿、温庄和白叶4个自然村的学生,人数达260人,教职工15人。1995年,建了砖混结构的二层8间的新教室,建筑面积599平方米,开设温屿小学完小,学生200多人。由于对教育的重视和办学条件的改善,该村已有了30多位大专毕业生。

1953年,以团支部牵头,组织了“下屿业余剧团”,冬收农闲或重要节日即为群众演出。他们的演出足迹遍布适中的各个村落和周边的永定岭下、龙潭、抚市、南靖的奎洋、下峰、永溪等地。受到各地的干部群众广泛好评和称赞。

新中国成立前,没有医疗卫生机构,村民患上伤风感冒一般自寻草药治疗,严重者则到适中求医,所以儿童夭亡和民众病情延误死者屡见不鲜,人口长期徘徊在400人左右。1958年,适中卫生院在下屿设立了医疗点。1972年,医疗点为“农村合作医疗站”代替,大队选派人员参加县卫生局开办的医疗卫生班学习,期满后回村,协同适中卫生院的驻村医生开展卫生医疗工作,名为“赤脚医生”。随看体制的改变,合作医疗站改为村级卫生所,继续为村民开展卫生防疫和一般诊疗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下屿村各届领导班子本着为民办实事的宗旨,基于本村的条件,时时抓住各个阶段的重点和机遇,引导村民跟上时代步伐,从贫穷逐步走向“小康”靠拢。目前,贯通温庄村的公路正在规划之中,一旦付之实施,下屿布囊式的地理环境将彻底捅破,也将成为适中镇沟通南靖的又一扇大门。下屿的明天必定更绚丽多彩。

下屿村附近有龙岩龙硿洞、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竹贯古村落、志高神州欢乐园、新罗梅花山、闽西革命烈士陵园等旅游景点,有龙岩斜背茶、苏坂蜜柚、龙岩山麻鸭、新罗米粉干、沉缸酒、段母包饼等特产,有新罗静板音乐、龙岩咸酥花生传统加工技艺、龙岩适中盂兰盆节俗、龙岩什锦制作技艺、龙岩斜背茶传统制作技艺、龙门铁器制作技艺等民俗文化。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