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位父亲的流调,我彻底破防了

三太子敖丙

共 1740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2-01-22 04:01

疫情已经两年整了,说实话这两年我对疫情从开始的小心、惶恐到如今开始麻木,每天出门顺手拿上一个新的口罩,进商场前把手机的健康码早早的调出来、看见测温枪就会上去量一下、出差习惯性的查一下政策……这些习惯成为我们生活里的理所当然。

那段没有疫情、不带口罩的日子在回忆里渐渐模糊了。

看到热搜、新闻会心里一紧,祈祷接下来的行程千万不要受到影响。

刷到短视频软件里两三岁大的小娃娃像模像样的做着“核酸检测”的游戏,会蛮悲观的想在这一辈孩子的眼里,是不是出门戴口罩出远门之前要捅喉咙,就像我们吃饭喝水一样顺理成章。

不过随着疫情防控制度的完善,各地应对疫情发生后的响应也越来越迅速,我们相信每一次突发疫情都会被很好的解决,所以多数时候看着新闻,会跟着感慨大家的好心态,北方人追着沈阳大爷讨论鸡架,南方人追着广东大爷讨论早茶,天津人核酸检测都能唱段快板……

而透过疫情通报的流调,我们也窥见了不同的人生,最近这个北京的确诊案例却让我看起来倍感心酸。

短短十八天,辗转三十多个地点,从深夜干到下一个深夜,日复一日。

水泥一包一百斤,用肩扛着,不上楼1块,上楼2、3块,一天能赚几百块。

若是写在小说里,如此辛苦的行程,如此巨大的反差,读者定会期待故事的反转或是痛斥作者的荒诞。

但故事来源于生活,生活往往却比故事更苦难。

他是一位父亲,家里两个儿子,小儿子在读书,大儿子在前年离奇走失,苦求派出所寻找无果后,决定自己踏上寻儿之路。

他是一个儿子,父亲瘫痪在床,母亲又摔断了胳膊,每月医药费都是一笔高昂的花销,老家的工资不足以奉养双亲,于是趁着休渔期背着编织袋子装的行李,坐上开往远方的绿皮火车。

他是一位丈夫,当生活的阴云层层叠叠压在这个家庭上,他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脊梁给妻子撑起了一片天。

他是一个男人,世间的苦难仿佛一股脑堆在了他的身上,男人没说话,咬了咬牙,默默承接了这些苦难,闷着头,一步一步,脚踏实地。

他拥有成为故事里的主人公太多优秀特质了,坚韧,顽强,充满希望,不卑不亢,可生活毕竟不是故事,命运专挑苦难之人。

他在外面见过深夜依旧繁华的簋街,也见过空旷的建筑工地,这些车水马龙、灯红酒绿都与他无关,夏日蚊虫萦绕的ATM亭子和冬日漏风的出租屋才是他对大城市最真实的印象。

又是一次寻亲无果后,男人可能也觉得累了,他决定先回家,回家过年。

他捏着车票,坐在火车上,心早跨越山海飞到了家里,妻子早早的为他准备饭菜,掀开锅盖,白雾腾起,香气充盈在每一个角落里,那饭一定很香,香气逆着风都能顶十里,正好润一润风餐露宿的枯肠。小儿子应该又长高了,应该更懂事了,娘的胳膊也应该好一些了吧,这些温暖的念想让他的心都变得急切起来了。

可是命运依旧没有放过他,把他从返乡的列车上狠狠的撸了下来。

新冠阳性,他被送进医院隔离,命运趾高气昂的问他:这下你总该痛哭流涕了吧。

他没有,他没有如命运所预料版竭斯底里,反而淡淡的接受了这个事实,积极的配合着治疗。他的故事被顶上了微博热搜,虽然在这之前他也许都不知道热搜是什么,但他觉得这么多人都关注这件事,那找儿子的事情有希望了。

他笨拙的创建了账号:我不要钱,帮我找找儿子。

记者找到他,想采访他的故事,他说:我也不觉得自己可怜。我只是好好干活,我不偷不抢,靠自己的力气,靠自己的双手,挣点钱,挣了钱找孩子。就是为了生活,为了照顾这个家。

我找孩子,到现在花了好几万。打工都是打零工,赚了钱就找孩子,没钱了就打工。我努力,就是为了把孩子找回来。我辛苦一点,就算把命搭到里面,也要把孩子找回来。

这位父亲的快手号,主页零零散散的记录了他的日常,没有花哨的剪辑手法,没有华丽的视频文案,首条就是:大家不用给我打钱,帮我找儿,妻子孩子的生活费够用。

再往下翻,19年的夏天,应该是孩子还没有丢的那一年吧,他站在院子里,背后是他的妻子、儿子,镜头里的他笑容灿烂,头发乌黑。

阳光穿过云层,暖洋洋的洒在小院里,他的眼里,满是希望。

岳跃仝,你爸爸在找你,如果看到了,早点回家。

浏览 2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