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头遗址

联合创作 · 2023-08-03 09:46

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境内,年代距今约为3800-3500年。该遗址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王都建设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学术界公认为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古文化遗址之一,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点六大都邑之一。1988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征

文化特征

二里头遗址的重要发现为研究这一时代的社会历史提供了一个最重要的基点,表明当时的社会由“满天星斗”式的若干相互竞争的政治实体并存的局面,进入到“月明星稀”式的广域王权国家时期,由之前多元化的邦国文明走向一体化的王朝文明。作为东亚大陆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遗存,二里头文化堪称“最早的中国”,二里头文化的文明底蕴通过商周时代王朝间的传承扬弃,成为华夏文明的主流。

建筑特征

二里头遗址沿古伊洛河北岸呈西北—东南向分布,东西最长约2400米,南北最宽约1900米,北部为今洛河冲毁,现存面积约300万平方米,估计原聚落面积应在400万平方米左右。其中心区位于遗址东南部的微高地,分布着宫殿区和宫城(晚期)、祭祀区、围垣作坊区和若干贵族聚居区等重要遗存;西部地势略低,为一般性居住活动区,常见小型地面式和半地穴式房基以及随葬品以陶器为主的小型墓葬。

历史

发掘历史

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和1928年安阳殷墟的发掘,证实了殷商的存在。

1959年夏,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率队在豫西进行“夏墟”调查时,发现了二里头遗址,从此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

经考古工作者对二里头遗址数十次的考古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收获,1977年,夏鼐先生根据新的考古成果又将这类文化遗存命名为“二里头文化”。

从1960年至今,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对遗址的发掘与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考古人员建立了一至四期文化框架序列,揭示了1号、2号宫殿基址,发现了青铜冶铸遗址,清理了不同等级的墓葬,确定了遗址的都邑性质。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考古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抢救性发掘,其中包括铸铜作坊遗址;发现了多处建筑遗址和墓葬,出土大量陶器、青铜器、玉器、漆器、绿松石器等。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自2001年起,工作队对宫殿区进行系统钻探与重点发掘,发现并清理大型建筑基址数座;对宫殿区及其附近的道路进行了追探,在宫殿区外围,发现了纵横交错的大路;2003年春季,对已发现的道路进行了解剖发掘,并发现了宫城城墙;2004年,又在宫城以南发现了另一堵始建于二里头文化第四期的大型夯土墙以及绿松石器制造作坊等重要遗存。2011年,经过考古人员一年多的考古发掘,又有一座保存很好的早期大型夯土基址被发掘。

文物保护

1988年,国务院公布二里头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10月12日,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十四五”时期大遗址。

遗迹概览

宫城

二里头遗址的宫城,是迄今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宫城遗迹。纵横交错的中心区道路网、方正规矩的宫城和具有中轴线规划的建筑基址群,表明二里头遗址是一处经慎密规划、布局严整的大型都邑。此外,在二里头遗址上,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大路最宽处20米左右,相当于现代的4车道公路;发现了中国最早的车辙,这在东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由此也可以知道,在商人在殷墟时期引进马车前的数百年,中原地区已有用车传统。

墓葬

二里头遗址发掘的墓葬,已有数百座之多,但大部分为中小型墓,规模较大者只有1座,位于2号宫殿夯土基址的北部正中。中、小型墓葬规模虽然不大,但随葬品十分丰富,其中也不乏精品。

作坊

二里头遗址清理的手工业作坊,包括铸铜、制玉、制石、制骨、制陶等作坊遗址,清理出大量青铜器、玉器、骨器、陶器制品。其中青铜爵、青铜斝形制古朴庄重,这是中国发现最早的青铜容器,用合范法铸造。这些青铜器的铸造,标志着中国青铜器铸造进入了新纪元。

景点指南

最佳游览时段

全年皆可游玩

用时推荐

1-3小时

营业时间

全天营业

占地面积

约3平方千米

地址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二里头村二里头遗址

交通

推荐自驾:偃师市内出发,全程14.6公里,途经民主路、商汤大道、商都南路、连共线、古城路、斟鄩大道后,即可到达。

门票/收费

具体详情请咨询景区

联系方式

0379-65088000

浏览 1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