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这样理解知识付费的吗?

产品设计家

共 2417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2-05-17 11:44

Yoga54

知识付费已经不是新鲜事了,随着个人IP热度的起来,知识付费作为最主要的变现模式,也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

 

前几天刚好看到圈子里的同学,发表了关于知识付费的一些观点。

 

作为从事教育行业8年,同时是知识付费供给者,又是消费者的我来说,也想聊聊这个不是很新的话题。


从知识付费的价值、供给者和消费者三个方面展开聊一下,看看你是不是也这么觉得。

 

知识付费的价值

虽然很早就有知识付费的雏形,但是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在此之后迎来了行业的蓬勃发展。

 

现在各行各业都有很多KOL,做得好的都形成了个人IP,但是这些人总归是需要变现的,不然的话很难有动力持续做下去。

 

以前大家对于知识的态度都是免费为主,就像以前的“盗版”。随着知识付费逐渐被人所接受,付费意愿的加强让知识供给者看到了更多的机会。

 

知识是无形的,但是输出形式是有形的,需要以某种形式被消费者所接受。

 

从最早的付费咨询,到文章、短视频、长视频、音频,再到培训和课程,都是常见付费内容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典型的代表人物(KOL)和内容。

 

那么,按照存在即合理的角度,我们可以思考一下,知识付费都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意义。

 

把知识产品化,可以提高知识的传播效率。

 

筛选知识本身是需要时间和心力成本的,而且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去筛选知识。所以,当有人帮我们整理好知识,或者把知识输出为产品,从某种角度来看,知识付费就是在向“供给者”提供的服务付费,而不是为了知识本身付费。

 

有人付费,供给者自然有更大的动力去输出,知识付费最重要的是内容质量,只有高质量的内容才能吸引消费者付费,优质内容的传播效率就会更高。

 

知识付费,是职业教育的有效补充,可以促进终身学习。

 

职业教育不可能全靠院校体系,未来的职业教育一定是院校+社会资源相结合,社会层面的资源除了公司的有限培养,主要靠的就是知识付费,优秀的人总结出来的经验,通过知识付费,向外传播,提升同个行业,同个岗位的职业技能。

 

职业教育属于终身学习的一部分,而终身学习不仅仅包含职业技能,也包括兴趣爱好,这些“老有所得”的学习内容,主要还是要靠知识付费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随着经济的发展,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被重视,知识付费是目前可见的最好的一种方式。

 

那么,知识付费的供给者应该是哪些人呢?


供给者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3年的产品经理和8年的产品经理,哪个可以是知识付费的供给者?

 

大家应该都会觉得,8年的产品经理沉淀了很多方法论,也有很多经验,更有可能是供给者。而3年的产品经理,可能有一些经验,但是经验还不足,无法成为供给者。

 

这样想无可厚非,毕竟从目前来看,知识付费的决策因子里面,有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供给者的背书。大厂工作背景的、有工作经验的人会比没有这些条件的人有优势,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信赖。

 

讨论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归到本质,知识付费的价值在于对消费者是否有用,这个价值取决于内容本身,而不是供给者的背景,只不过背景是一种说服力。80分的人可以教40分的人,60分的人也可以教40分的人,从这个角度来看,没必要对比供给者。

 

所以,只要能提供有价值的内容,任何人都可以是知识付费的供给者。

 

那么,什么内容可以进行知识付费呢?

 

前面说过知识付费的类型有很多,比如付费问答,一个问题的答案也可以知识付费,一篇文章可以,一个课程也可以。知识付费内容的核心在于能帮助什么人解决什么问题,人就是内容的目标用户。

 

没有一个内容可以满足所有消费者,做好内容的定位很重要。

 

开篇说过,有朋友在讨论抖音上某供给者的课程,觉得很不专业,在割韭菜。我刚好观察过几个做的比较好的,他们的数据还是不错的,也有一定的销量,虽然都有一些运营手段在里面,但是他们都有认可的粉丝群体,这就是他们的目标用户。

 

同样的内容,不同人的价值认可度是不一样的,如果他们的内容定位就是初级产品经理,你作为中高级产品经理去评判,肯定会觉得比较简单,但是不能代表他们的内容就没有价值。

 

如果我们去做知识付费,内容的目标用户一定要明确,文无第一,不用获得所有人的认可,满足那一群人即可。

 

只要你的内容是被消费者认可的,那就有价值。


消费者

我们经常在找资料和信息时,发现有很多可以选择,比如产品课程。不同的产品课程讲的知识点是相同的,但是角度不同,费用也不一样,很多同学不知道如何选择,还经常有被割韭菜的感觉。


作为知识付费的消费者,我们只需要考虑内容对自己是否有帮助。


你需要什么样的内容,取决于你遇到了什么问题,知识付费绝大部分解决的都是技能和兴趣的问题。找到你最能实操落地的内容,而不要找认知跨度太大的内容,这样能大大降低被割韭菜的风险。

 

但是,知识付费本身也要学习认知盲区的知识,所以,也要允许一定的试错,成本就是我们主要考虑的因素了。

 

很多供给者提供体验课,其实就是在用低成本的内容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如果你认可他们的价值,那就可以转化高价内容。

 

以前有个圈里的同学问我,为什么他的群不活跃,参与话题的人不多,我怎么不参与。我给他的回复是我个人不需要这种信息,只能说不适合我,并不代表你有什么问题。

 

作为消费者,还有一种学习形式是无法立刻获得正反馈的,比如一些社群,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判断对自己是否有帮助。

 

作为消费者,要明白付费的内容是最“便宜”的,付费内容都是经过整理筛选的,不需要自己再花大量的时间去过滤筛选,提升了知识密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内容的价格与价值不是完全相等的,价格由供给者决定,价值由消费者决定。


希望你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设计产品扩展性的3个建议


Yoga


浏览 4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