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镇公堂

中心镇公堂

共 3989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4-05-24 12:05

历史背景

中心镇公堂
中心镇公堂是中甸历史的见证。清二年(1724),改土归流,中甸县建厅设治,中心镇公堂也于同年建成,八年(1869)毁于火灾,光绪八年(1882)重修,20年,乡城土匪在中甸县城烧杀抢掳,中甸城内的自卫民团和群众百余人退守经堂英勇抵抗,奋战三十四昼夜,保卫了经堂文物和中甸人民生命财产。
1983年又维修主殿楼。现已恢复如初。如今,中心镇公堂又作为红军长征纪念馆,再现了过中甸的那些难忘的景象。
中甸古称“建塘”,藏语。意为“胜利的草原”,“中甸”一词原作“忠甸”,似为汉语,又说为,“中”意为“漂亮”,“甸”意为“草坝子”。中甸中心镇有名“建塘镇”。建塘镇历史上是茶马古道的要冲,有着交通枢纽和商业重镇的作用。由于过去的运输工具主要是,古被称为“马蹄踏出来的城镇”。

多次重建

建塘镇内大鬼山东麓的,建于清代的1724年,后多次重建,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堂是藏民用于议事、集会及举办佛教活动的场所,也用于举办红白喜事。1936年,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路过中甸时,这里是贺龙元帅的司令部。
中心镇是过去(解放前)的中甸县城,大多数房屋为50年代左右的土木建筑,比较古朴。据说在过去20多年前,冬季会有麝、獐之类的动物跑到人家来取暖、过冬。与相对现代化的中甸县城形成鲜明对比的中心镇,距离县城仅步行十多分钟的距离,风格鲜明独特的建筑和狭窄的碎石街道给人以一种历史感,附近还有大龟山、龙潭湖等小景点可供游览,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氛。

文化价值

中心镇公堂
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府所在的建塘镇上,有一座具有多种建筑风格的公堂,当地人称它为中心镇公堂。 云南省副馆长张跃华:这个建筑集藏
(族)、汉(族)、白(族)建筑风格为一体,它的顶部是典型的汉式建筑的结构,有密集的斗拱装饰。它的墙角是属于藏式建筑风格,还有它的大殿藻井装饰,还有柱枋结构是典型的藏式风格。除了藏工风格以外,它的山墙墙角的装修、装饰,还有彩绘是属于白族的建筑风格。中心镇公堂建于清朝雍正二年,也就是公元01724年,最早是当地藏族人民议事和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所。

文化艺术

270年来,公堂虽然遭到过战火的焚毁,但迪庆人又把它修复如初。这座公堂已经成为迪庆各族人民友好交往,多种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象征。
在中心镇公堂的前郎墙壁上,有两幅巨大的藏式风格的壁画,画面的中心,描绘的是的护法神,在他们周围,还飞舞着衣带飘逸的仙女。虽说壁画上的人物全来自佛教故事,但他们艳丽的衣饰却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有多种民族聚居,各个民族的服饰都带有浓厚的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特点。
先后接待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等中央和省级领导,接待了上海、西藏、四川、青海等友邻市区领导、中外游客及迪庆群众8000多人次,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加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心镇公堂”的保护,提升独克宗古城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掘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的价值,继承和发扬红军精神,建设美好和谐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筑特色

中心镇公堂又称,长期以来是中甸城区及附近村落的藏族人祭祀祖先,集会议事和举行婚丧仪式的场所,其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藏相互交融的特点。
坐北向南,外观呈现汉式斗拱鹄吻飞檐,顶端宝鼎耀目,金碧辉煌,内壁采藏式金刚杵柱,朱门绘彩,璀璨夺目。门两侧壁上,藏传佛教的四大金刚飞跃而立,栩栩如生,整个镇公堂如虎踞龙盘,气势雄伟。 主体建筑474。7平方米,主楼高3层,坐北向南。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14米,三重檐歇山顶,外观呈汉式斗拱鸥吻飞搪,殿顶为木构架,盖青铜板瓦。屋脊分正脊、垂脊、戗脊,屋顶饰有吻兽和宝瓶。

藏式风格

屋顶檐下置斗拱,斗拱下有平板枋。楼四周设环廊,环廊上开圆窗,内侧东、南、西三面皆有格扇门。公堂内部布局显现藏式风格。室内呈正方形,长宽各14米。有40根方柱纵横对称排列其间,其中两根直通楼顶,高约16米。四壁绘有彩色,大门前的明廊和梁柱上可见壁画和木雕。顶端宝鼎耀日。内壁采用藏式金刚件柱、金刚梁建成。两边的墙上绘有藏传佛教的四大金刚。融汉藏建筑于一体。
主楼为1983年重建,楼高3层,两边的墙上绘有藏传佛教的四大金刚。堂中央有一高大粗壮的中柱,群众对它视若神明,在中柱上绑以柏枝和哈达,以示崇敬。经堂的西面顶,建有朝阳楼。登临高楼,古老的藏族“板式”建筑,曲径通幽的古城,金光熠熠的归化寺,日新月异的新城,全可收入眼底。

地方小吃

中心镇公堂
奶渣:奶渣与酥油相伴而生,从牛奶奶中提制而成。把牛奶打制分离出酥油以后,剩下奶水用火煮沸后冷却即成酸奶水,把它倒入竹制斗形滤水留在竹斗滤器中的就是奶渣。奶渣白色,味酸,具有极强的助消作用,外出藏民常带奶渣以防水土不适。用酥油煎奶渣加红糖而成的煎奶渣是藏家人待客常用的一道菜。如今,在迪庆藏区各家食店餐馆均有煎奶渣的菜谱,其制作过程已经非常精,色、味俱佳。 琵琶肉:琵琶肉是一仲用传统的腌制方法制作而成的肉,
具体方法是将猪杀好后取出内脏、肠肚和骨头,然后放入花椒、草果、食盐等佐料后将开口缝合,压上石板,干后形状象琵琶,故称““、其制作历史悠久,用这种方法腕制好的肉保存时间长,三、四年不变味,肉色透刚,是迪庆藏族、彝族、傈傈族、普米族待客及家用的上等佳肴。牦牛肉:牦牛全身都是宝,肉可食,皮可缝制成衣,靴、袋等。牛头可加工成工艺品,牛尾可制作成弹扫灰尘的扫帚,牛鞭则是“一道壮阳药,迪庆牦牛因其常年生活在海拔3500米的地区,这些地方生长着许多野生药种如贝母、虫草等,牦牛常食这些药材,其肉鲜美无比,杀后可炒红烧、清沌或凉晒成千巴等,其咪独特,吃牦牛肉在迪庆,实在是一种享受。并可在市场购买等作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
荞粑粑:迪庆地区的傈傈族都栽苦养和甜养并以此为主食之一。养粑粑做时用开水与苦养面和拌,捏成饼状可放入火塘中烧烤也可放入水中煮,熟后蘸蜂蜜吃,细软而元苦味,清凉润肠,是人见人爱的药用食品;甜养面则用水和稀在锅内摊饼,翻动几次,即可食用,这两种芹粑粑在各大宾馆现都有售。
酥油茶:“不喝酥油茶,您不知藏家生活的温馨;不饮,您难晓藏家情的浓烈。“这民歌中唱的。但到了香格里拉;您不尝二尝酥油茶夕实在是一种遗憾。当然,这种藏家一天也离不了的茶,对于您只是吃一种感受,吃一种新奇和快乐。酥油茶的制作过程非常简便,在土陶罐中放入开水及茶叶煮沸后,加入酥油及盐(还可放一些佐料如麻子,核桃,还有的放糖饮用,但这不是正宗的吃法),放入茶桶中打两三分钟,又倒回上罐,然后用竹编茶滤滤掉茶叶入碗即可饮用。在饮茶过程中还有些讲究,如先吹开油层,不能完全喝千,但作为客人您大可不必有这些顾虑,因作为客人,当用双手果断地接过同样是用双手端给您的茶时,主人就不会再为难您,您尽可随心所欲地喝就是。

周边景点

中心镇公堂
中心镇公堂,云南第一峰卡格博峰 “云南第一峰”位于德钦县城升平镇西,名叫卡格博峰。车行至10公里处的飞来寺,便可见到澜沧江对岸数百里冰峰相连,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雪峰就有13座,称为“”。梅里、太子雪山南接碧罗雪山,北连西藏阿冬格尼山,气势磅礴,无比壮观。那傲然挺立于十三峰之上的卡格博峰,高耸入云,横亘天际,海拔6740米,是云南的第一高峰,也是享誉中外的奇峰。
卡格博,藏语“白色雪山”之意,俗称“雪山之神”。传说原是九头十八臂的,后被莲花生教化,受居士戒,皈依佛门,做了千佛之子领尕制敌宝珠雄师大王格萨乐麾下一员剽悍的神将,在藏区被列为八大神山之首,每年秋末冬初,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的一批批香客,千里迢迢赶来朝拜这座心灵中的自然丰碑,以求卡格博神的保佑。
白水台,位于中甸县东南三坝乡白地村,距县城101公里,海拔2380米。由于山坡顶有一股含碳酸钙较高的泉水流出,天长日久便形成了约3平方公里的乳白色碳酸钙泉华,其形一台一台的如梯田状,故名。附近的纳西族群众也称之为“仙人遗田”。从远处望去,白水台如同用一块巨大的汉白玉雕成,清水从上面流过,犹如流银泻乳,蔚为奇观。
,自然保护区位于中甸县城东25公里处。保护区以碧塔海为中心,总面积840平方公里。藏语“碧塔”是栎树成毡的地方。在碧塔海的四周,长满了遮天蔽日的古栋苍松。碧塔海长约3公里,宽约1公里,由四周山上流下的绢绢细流汇成,水清如镜,恬静安谧。湖中有一孤岛,长满了杉树和杜鹃,春夏之季,杜鹃花竞相开放,如一美丽的花环镶嵌在岛上。当杜鹃花谢附入湖中,湖中的游鱼食后醉昏,翻着白肚皮漂浮在水面,游人可不劳而获。这就是有名的“”奇景。碧塔海的四周都是大原始森林,林中有贝母鸡、红脚鸡、白鹇、野牛、马鹿、弥猴、云豹、猞猁、松鼠等许多动物。从公路的尽头双桥到碧塔海,需骑马或步行7公里。
纳帕海,距中甸县城5公里,总面积2400公顷,海拔高3260米,是一个季节性湖泊。每年一到夏季,除了四面山头的积雪溶化后注入纳帕海外,拿曲河、奶子河等十几条河流也注入,形成一片汪洋。到了旱季,湖水逐渐退去,纳帕海又成了一望无际的绿色草涨或沼泽地,是牧人放牧的黄金季节。每年9月,纳帕海成了水鸟的世界,斑头雁、野鸭、黑颈鹤等珍禽纷纷从远方飞到这里过冬,其中以国家一类重点保护动物之一的尤为珍贵。它是全球12种鹤类中极为珍贵的一种,体态雍容优美,数量稀少。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