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镇

联合创作 · 2023-08-13

地名由来:因地势平坦,村落建在凸出的田洋上,“凸”与“东”方言谐音,故称东平。

"东平镇有“闽北红都”之称。这里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政和县第一个0员杨则仕创建了0政和第一个党组织和建(瓯)松(溪)政(和)苏维埃政府,威震闽浙赣边界的陈贵芳跟随过曾镜冰,营救过新四军战士,一家十三人惨遭杀害,其母三陷囹圄遭受惨无人道的-。这些革命志士的事迹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老区人民。今天,这里修复了“0政和第一支部”旧址纪念馆(图一)、“建松政苏维埃政府”遗址纪念馆、建松政革0据地纪念碑、杨则仕烈士事迹陈列室等。

东平镇有十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在金峰山下的凤头村,有一片我省保护最完整、数量最多的百亩楠木林,林中楠木树龄都在60年以上,棵棵高大挺拔,百余只白鹭常年栖息林间,蔚为奇观(图二)。

改革开放给千年古镇带来勃勃生机,东平人民凭借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出一系列享誉闽北的特色产品,走出了一条“特色富民、名牌兴镇”的东平酱油、高粱酒和白牡丹、碧螺春、白针银豪等茶产品远销国内外。东平镇还十分重视发展生态农业,全镇有19万亩森林,开发出了万亩毛竹、万亩锥栗、万亩茶园和三千多亩柑桔,一千多亩杨梅及近千亩茉莉花和水蜜桃。据介绍,全镇大小企业达160家,年农业产值7000多万元,乡镇企业产值达两个亿,成为闽北经济重镇。

与松溪河在石屯镇汇合的星溪是闽江源头的分支之一,发源于政和境内的外屯乡黄坑村,由东向西横贯县境流经外屯、星溪、熊山、石屯等四乡镇(图三),全长66公里,集水面积723平方公里,占政和版图近一半,因而被政和人民亲切地称为“母亲河”。聚集在这里的汉族和畲、回、蒙、满、苗等少数民族同胞共同开发星溪的文明,创造星溪的文化。".

建松政苏维埃政府旧址

建松政苏维埃政府旧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平镇西表村内,原为西表村魏氏祠堂,占地面积约260平方米。1934年8月中旬,中央红军七军团二十一师五十八团在团长黄立贵、政委陈一率领下,挺进

中共政和第一支部旧址

中共政和第一支部旧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平镇凤头村内。1928年,共产党员杨则仕被秘密派回家乡凤头开展革命活动,组织“读书会”,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员。1929年7月,杨则仕在杨氏祠

政和县农协会代表大会旧址

政和县农协会代表大会旧址位于政和县东平镇凤头村,时代为1928。政和县农协会代表大会旧址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烈士陵园

陈氏烈士陵园位于政和县东平镇凤头村下凤林山,时代为1954。陈氏烈士陵园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贵芳故居

陈贵芳故居位于政和县东平镇凤头村中央巷,时代为1933。陈贵芳故居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松政革命根据地纪念碑

建松政革命根据地纪念碑位于政和县东平镇东平村东街尾虎头顶,时代为1998。建松政革命根据地纪念碑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东平镇三国吴时属东平县所辖之地。

南朝宋时废东平县改为建安东平乡后,为东平乡辖地。

宋咸平三年(1000年)置关隶县时划归关隶县,为太平乡东平里。

民国时期先后三次为东平镇政府驻地。

1949年为东平乡,后改公社。

1984年复置乡。

1986年6月3日改置镇。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