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惠济桥
共 907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5-24 09:46
历史沿革
据碑文记载,平遥惠济桥原为木板桥,清康熙十年(1671年)始建五孔石拱桥。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增为九孔拱桥。
清乾隆、同治、光绪年间,曾予补筑修葺。
建筑格局
平遥惠济桥南北走向,桥全长80米,宽7.4米,各拱券净跨4.2~4.9米不等,桥面略呈弧形,条石铺墁,中间一孔最高,弧矢距河床表面高约6米。桥身两侧各立高约1米的石质望柱40根,望柱间装砌单钩阑石质栏板。中间5孔桥洞的拱券两旁分别雕龙头、龙尾,桥身两侧设石雕栏板、望柱,栏板上雕刻珍禽异兽、吉祥花卉以及福、禄、寿字纹样,望柱头雕狮子、花蕾、“八宝”形象。桥面由条石铺砌而成,加工精细,粘合牢固规整。
平遥惠济桥的九联孔拱券水窗形制基本相同:除桥基外,在河床表面用方形、矩形等条石砌出桥墩十层,高约2米,厚约2米余。桥墩之上是由数量不等(大约30道)的砂石组合横拱砌券而成,拱券外侧装砌弧形石数量不等(约12~15块),弧形石上下两端大部分标识有施工记。在中间五孔的桥拱顶部正中装有石雕跁厦(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首东尾西而形态各异。拱矢上均不缴背,直接安装桥面石板和两侧的螭子石,螭子石稍微突出桥身些许。整个石拱桥上的大小券石均雕琢精细,装砌整齐。
平遥惠济桥建成后,还用余款在桥东北修建了一座庵堂,并请傅山先生题写了碑碣。
惠济桥
文物遗存
历史文化
文物价值
平遥惠济桥桥砌工精细,石缝灌浆满实,一直沿用,是研究我国古代桥梁建造技术的珍贵实物资料对研究清代桥梁建筑具有一定的科学、借鉴价值。
文物保护
2004年6月,平遥惠济桥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平遥惠济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