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安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10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重大挑战,全县人民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新跃升的总目标。2010年,是经受严重洪涝灾害夺得了农业大丰收的一年,是工业艰难爬坡实现持续发展的一年,是财政收入进入全省“五强”实现历史性突破的一年,是民生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并逐步改善的一年。
国民经济
经济总量
经济总量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6,60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8.1%。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650,037万元,688,643万元,947,920万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4.8%,11.4 %,7.6%。
经济结构
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在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基础上,三次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中的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37.2:26.1:36.7,调整为2010年的28.4:30.1:41.5。
财政收支
2010年,地方级留用收入完成72,516万元,比上年增收24,211万元,比上年增长50.1%,完成年度预算的131.8%。
2010年,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54,763万元,比上年增收42,891万元,比上年增长38.3%,完成年度预算的123.8%。
国税部门完成80,538万元,比上年增收20,333万元,比上年增长33.8%,完成年度预算的121.1%。地税部门完成54,032万元,比上年增收13,825万元,比上年增长34.4%,完成年度预算的108.1%。财政部门完成20,193万元,比上年增收8,733万元,比上年增长76.2%,完成年度预算的237.6%。
2010年,全县一般预算财政支出完成287,249万元,同比增加75,230万元,同比增长35.5%。
农业
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激励下,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160公顷。全县人民战胜了特大洪灾,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最好水平,首次突破300万吨,实现粮食总产从200—250万吨向250万吨以上阶段性水平的新跨越。2010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28.0亿元,与上年同期增长14.3%。
种植业实现了稳定性发展。全年实现种植业总产值54.9亿元,实现增加值36.2亿元。全县册内地粮食播种面积324,010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1%,其中:玉米播种面积292,398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1%;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0,514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0.6%。粮食总产量达到331.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58.7%。其中:玉米产量208.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0.5%;大豆产量1.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0.8 %;水稻产量10.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5.6%。经济作物获得较好的收成。全县油料总产量2.8万吨,其中:葵花籽产量1.2万吨,蔬菜产量39.6万吨,瓜果产量11.0万吨。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69公顷。
牧业生产发展相对稳定。全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6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肉类总产量达到826,525吨,比上年同期增长7.5 %;奶类产量9,527吨,比上年同期持平;禽蛋产量61,847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0 %。生猪总头数发展到6,528,030头,比上年同期增长10.7%。其中:生猪存栏2,089,089头,比上年同期增长11.3 %;生猪出栏443,894头,比上年同期增长10.4%。大牲畜存栏达到708,579头(匹),与上年增长0.3%;羊存栏609,711头,比上年同期增长1.2%。
渔业生产继续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5,400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7.0%。
农业投入相对平稳。全县化肥施用量(实物量)245,127吨;农村用电量24,762万千瓦/时。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所提高。
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38户,新增12户;实现产值1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9%;实现利税11.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5.5%。食品加工和石油化工两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42.01亿元,实现税金7.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3%和2.53倍,分别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税金总额的24.5%和87.0%,其中新大石油实现产值26.46亿元、税金6.3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43.7亿度,同比增长1.91倍。
固定资产投资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4%。其中,工业投资9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4%。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长春龙士达钢结构完成投资4.0亿元,长春新安药业完成投资1.8亿元,中国石油天然气完成投资10.3亿元,长春众品食业0.7亿元。
国内外贸易
2010年,在国家实施家电下乡、汽车拖拉机销售补贴等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拉动下,我县贸易业保持了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704,20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6,869万元,增长了12.3%。
基础设施建设
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全县36个示范村共投资1,896万元,建设水泥路23公里、砖路46.3公里、排水沟11.9公里。投资4,700万元,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5处,新增受益人口6.8万人。大规模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县、乡、村共投入资金7,380万元,新修油路、水泥路、砖路、砂石路400余公里,建设农用沼气池2,960个,路灯安装、改水改厕、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加强。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及南部新城控制性详规,启动7个乡镇规划修编工作。南部新城建设全面启动,收储土地60公顷。城市路网建设进一步完善,完成了人民路、宝塔街连接线和中石化道路建设,新修街路面积8.3万平方米;完成了古城街北段、兴华路东段、北环路三条街路大修任务,大修面积17.2万平方米;改造了解放街北段、长农街南段、水源路西段等7条巷道,改造巷道面积1.2万平方米;铺装人行步道6万平方米。城市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政务中心、体育馆投入使用;污水处理厂竣工投产;龙潭公园建成并对市民开放;启动了垃圾处理场建设;新建3座集中供热换热站,改造管道1,600延长米,全年新接入集中供热面积35万平方米。开展了市容市貌集中整治行动,建立了环境卫生、交通状况、绿化美化亮化工作长效管理机制。
金融保险业
金融保险业持续发展。银行各项贷款余额达到824,252万元,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131,722万元,其中居民储蓄余额达到846,674万元。金融保险业为促进生产、保障人民生活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一、社会发展
科技和教育
科技综合实力增强。2010年末,全县拥有各类科学技术人员33,646人。其中:自然科学技术人员17,314人,社会科学技术人员16,332人。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教育观念进一步更新,教育质量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均居全省县(市)领先地位。周密部署,实现了平安高考目标,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市领先,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新建、维修校舍14万平方米,撤并学校7所,改造薄弱校50所;面向社会招聘教师111名。
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体育、卫生事业健康发展。首届黄龙府文化艺术节、第二届城运会胜利召开。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洪灾过后没有发生传染病疫情。扩大农村无线电视信号覆盖面,新发展卫星村屯35个,新增城乡有线电视用户1万户,农村数字电视整体转换4.7万户,送电影下乡2万场次。
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水平逐步提高。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工作成效明显,全县没有发生大的疫情。全县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285人,每万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5人,现有床位2,135张。
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和人民生活
2010年末,全县总人口达到1,176,026人,比上年同期增长0.84%。其中,农业人口934,810人,比上年同期增长0.90%;非农业人口241,216人,比上年同期增长0.62%。全县人口出生率7.95‰;人口死亡率6.80‰;人口自然增长率1.15‰。
全县职工总人数达到36,064人,比上年持平;职工工资总额6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职工平均货币工资18,99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800元,比上年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72元,比上年增长12.8%。民生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72.3%,比上年增加3.7亿元,保证了100项民生行动计划和乡镇142件民生实事全面落实;补发了1997年至2004年财政供养人口欠发工资7,430万元。城乡低保进一步扩面提标,城镇低保人数达到21,190人,月人均享受低保资金160元,比上年增加40元;农村低保人数达到27,060人,发放低保金1,161.4万元;救助农村孕产妇3,327名,救助金额99.81万元;安置残疾人就业212人;全面落实9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补贴政策,补贴资金按月足额发放到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新增4,000人,达到3.8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达到15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达到4.31万人;全县新农合农民参合率达到96.76%。科技培训农民51万人次,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和职业技能培训3,40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万人,全县转移农村劳动力33.22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0.7%,实现劳务收入18亿元;新增城镇就业4,473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3.9%以内;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84人。保障性安居工程平稳推进。全县棚户区改造拆迁31万平方米,开工建设59.98万平方米;600套保障性住房全部动工兴建,发放住房租赁补贴5,550户、400万元;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9,370户,超额完成2,613户,水毁房屋重建778户、2,341间,修缮水损民房2,912户、8,736间,保证了受灾农户温暖过冬。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重大挑战,全县人民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新跃升的总目标。2010年,是经受严重洪涝灾害夺得了农业大丰收的一年,是工业艰难爬坡实现持续发展的一年,是财政收入进入全省“五强”实现历史性突破的一年,是民生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并逐步改善的一年。国民经济经济总量经济总量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6,60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8.1%。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650,037万元,688,643万元,947,920万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4.8%,11.4 %,7.6%。经济结构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在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基础上,三次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中的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37.2:26.1:36.7,调整为2010年的28.4:30.1:41.5。 | RAG-ES | 2024-10-23 |
财政收支2010年,地方级留用收入完成72,516万元,比上年增收24,211万元,比上年增长50.1%,完成年度预算的131.8%。2010年,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54,763万元,比上年增收42,891万元,比上年增长38.3%,完成年度预算的123.8%。国税部门完成80,538万元,比上年增收20,333万元,比上年增长33.8%,完成年度预算的121.1%。地税部门完成54,032万元,比上年增收13,825万元,比上年增长34.4%,完成年度预算的108.1%。财政部门完成20,193万元,比上年增收8,733万元,比上年增长76.2%,完成年度预算的237.6%。2010年,全县一般预算财政支出完成287,249万元,同比增加75,230万元,同比增长35.5%。农业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激励下,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160公顷。全县人民战胜了特大洪灾,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最好水平,首次突破300万吨,实现粮食总产从200—250万吨向250万吨以上阶段性水平的新跨越。2010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28.0亿元,与上年同期增长14.3%。 | RAG-ES | 2024-10-23 |
种植业实现了稳定性发展。全年实现种植业总产值54.9亿元,实现增加值36.2亿元。全县册内地粮食播种面积324,010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1%,其中:玉米播种面积292,398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1%;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0,514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0.6%。粮食总产量达到331.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58.7%。其中:玉米产量208.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0.5%;大豆产量1.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0.8 %;水稻产量10.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5.6%。经济作物获得较好的收成。全县油料总产量2.8万吨,其中:葵花籽产量1.2万吨,蔬菜产量39.6万吨,瓜果产量11.0万吨。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69公顷。牧业生产发展相对稳定。全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6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肉类总产量达到826,525吨,比上年同期增长7.5 %;奶类产量9,527吨,比上年同期持平;禽蛋产量61,847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0 %。生猪总头数发展到6,528,030头,比上年同期增长10.7%。其中:生猪存栏2,089,089头,比上年同期增长11.3 %;生猪出栏443,894头,比上年同期增长10.4%。大牲畜存栏达到708,579头(匹),与上年增长0.3%;羊存栏609,711头,比上年同期增长1.2%。 | RAG-ES | 202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