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bone | 谷歌提出LambdaNetworks:无需注意力让网络更快更强(文末获取论文源码)

共 8777字,需浏览 18分钟

 ·

2021-02-28 19:56

点击上方【AI人工智能初学者】,选择【星标】公众号

期待您我的相遇与进步

本文提出新的层:Lambda Layers,用于替代自注意力!由其衍生出的LambdaResNets改进了分类模型的速度-准确性权衡。比EfficientNets快约4.5倍!同时在检测和分割任务中性能提升也比较明显,代码已开源!
作者单位:谷歌大脑

1 简介

本文提出新的层:Lambda Layers,一种自注意力的替代方法,主要用于捕获输入和Content结构化的信息(例如一个像素被其他像素包围)之间的远程交互。Lambda Layer通过将Content转换成称为Lambda的线性函数,并将这些线性函数分别应用于每个输入以捕获此类交互。

与线性注意类似,Lambda层绕过了复杂的注意力图,但是相反,它们对内容和基于位置的交互都进行了建模,这使它们可以应用于大型结构化输入(例如图像)。由此产生的神经网络体系结构LambdaNetworks在ImageNet分类,COCO目标检测和COCO实例分割方面明显优于其卷积和注意力,同时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

此外,作者还设计了LambdaResNets,是一个跨尺度的混合体系结构,可显著改善图像分类模型的速度-准确性权衡。LambdaResNets在ImageNet上具有出色的准确性,而其速度是流行的EfficientNets的3.2-4.4倍。在使用额外的130M伪标签图像进行训练时,LambdaResNets在相应的EfficientNet精度上可实现高达9.5倍的加速。

Lambda Layer主要贡献:

  • 1、提出了Content-Based和Position-Based的交互建模的Lambda层,而且很容易通过einsum操作卷积核实现高效的操作;
  • 2、Lambda层提供了通Channel、Spatial和Linear Attention的统一视图;
  • 3、在ImageNet分类任务上Lambda层显著优于卷积和Attention,同时计算效率更高;
  • 4、Lambda层延迟低同时对于内存的需求也比较小
  • 5、提出混合模型方法作为最大限度地权衡Lambdanworks速度-精度的方法;
  • 6、通过结合Lambda Layer设计了LambdaResNets,并且达到SOTA水平;
  • 7、在半监督学习中,使用额外的1.3亿个伪标签图像进行训练,实现了9.5倍的加速;
  • 8、使用Mask-RCNN对LambdaResNets进行COCO对象检测和实例分割的评估。LambdaResNet在2个任务的均有所提升。

2 解决的问题

  • 1、模型精度的提升长期依赖于数据集;

  • 2、Self-Attention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问题1,但是其巨大的内存需求阻碍了其在长序列和多维数据上的应用。

本文提出Lambda层主要是解决上诉2个问题,它以降低内存成本的方式对查询和同一组结构化Content元素之间的远程交互进行建模。Lambda层将每个Content转换为一个线性函数,称为Lambda函数,然后直接应用于相应的查询。Self-Attention定义了查询和Content元素之间的相似Kernel,而Lambda层则将Content信息总结为一个固定大小的线性函数(即矩阵),从而绕过了对内存密集型注意映射的需求。

下图中说明了差异

Global Content中包含3个查询块及其Local Content的示例
Self-Attention将每个查询块与其Content的Attention分布联系起来
Lambda层将每个Content转换为相应查询块的线性函数Lambda函数

本文所提的Lambda层是通用的,可以实现为全局、局部或Mask Content中Content-Based和Position-Based的交互建模。由此设计产生的神经网络(LambdaNetworks)计算效率高,以很小的内存成本模拟了长期依赖关系,因此可以应用于高分辨率图像等大型结构化输入。

3 远程交互建模

3.1 定义说明

符号

表示一个集合的基数,该集合的元素用作索引;表示的第行,表示的第行、第列元素。在可能的情况下,采用self-attention来提高可读性,并突出差异。

Query和Context

这里使用向量来表示Query,使用结构化集合来表示Context;其中每个query 以为Context 和对应位置为特征;类似地,每个Context元素以其Context 和在Context的位置为特征。对可以指结构化元素之间的任何成对关系,例如图中像素之间的相对距离或节点之间边的相对距离。

interactions

这里使用映射函数和给定的Context C 将query 映射输出向量。当处理结构化输入时,此函数可作为神经网络中的一层。参考Context-Based的交互和 Position-Based的交互注意到,虽然绝对位置信息有时直接添加到query(或context元素)content,但作者认为这种类型的交互是Position-Based,因为它忽略了关系查询和Context元素之间的位置。

3.2 引入Keys来捕捉long-range interactions

在深度学习的背景下,优先考虑Fast batched linear操作和使用dot-product操作作为交互。这促使引入向量,这些向量可以通过dot-product操作与query交互,因此具有与query相同的维数。

特别是,Content-Based交互需要依赖于维向量,通常称为关键。相反,Position-Based交互需要一个相对位置嵌入。由于 query/key 深度和context空间维度不在输出中,所以这些维度需要压缩作为层计算的一部分。

因此,每个捕获远程交互的层都可以根据它是先缩小query深度还是先缩小context位置来描述。

3.3 Attentional interactions

收缩查询深度首先在query元素和Context元素之间创建一个相似核(Attention Map),称为Attention操作。由于Context位置的数量越来越大,而输入和输出维度保持不变,假设层输出是一个相对小维度的向量,则可以假设计算Attention Map是没必要的。

3.5 Lambda interactions

与Attentional interactions相反,对于一些线性函数来说,简单地将每个query映射为或许是更有效的。在这种情况下,Context被聚合成一个固定大小的线性函数。每个作为一个小的线性函数,独立于Context存在,并在应用到其关联的query 后被丢弃。

4. Lambda Layer

4.1 Context转换为线性函数

Lambda Layer将输入和Context C作为输入,并生成线性函数lambdas,然后应用于Query产生输出。不失一般性假设。和self-attention一样可能存在

下图给出了lambda层的计算过程:

这里大致描述应用到single query的lambda layer:

1、生成与Context相关的Lambda函数:

这里希望生成一个的线性函数,即一个矩阵。Lambda层首先通过线性预测Context和keys(通过Softmax规范化操作得到)在Context的位置,计算值和键。用标准化键和位置嵌入集合得到矩阵如下:

式中,定义content lambda 和position lambda 为:

  • content lambda :content lambda在所有query位置上共享,并且对context元素的排列是不变的。它对如何仅基于context内容转换query 进行编码;
  • position lambda :position lambda通过位置嵌入依赖于query位置。它编码如何根据context元素及其相对位置转换query 到query

2、将Lambda函数用于query:

query 是通过学习线性投影从输入得到的,Lambda层的输出为:

3、Lambda层的解释:

矩阵的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固定大小的context特征集。这些context特征基于context的content(content-based interactions)和结构(position-based interactions)进行聚合。然后应用lambda根据query动态分布这些context特征,以产生的输出。这个过程捕获内容和基于位置的互动,而不产生attention maps。

4、Normalization:

作者实验表明,在计算query和value后应用batch normalization是有帮助的。

4.2 减少复杂性的Multi-Query

由于输出维度比较大可能会带来比较大的计算复杂度,因此作者还设计了Multi-query Lambda Layer以减少复杂度,进而降低推理时间。

本文从输出维解耦lambda层的时间和空间复杂性。不是强加,而是创建 query ,对每个query 应用相同的,并将输出cat为。现在有,这将复杂度降低了的1倍。head的数目控制了的大小相对于query 的总大小。

def lambda layer(queries, keys, embeddings, values):
    """Multi−query lambda layer."""
    # b: batch, n: input length, m: context length,
    # k: query/key depth, v: value depth,
    # h: number of heads, d: output dimension.
    content lambda = einsum(softmax(keys), values, 'bmk,bmv−>bkv')
    position lambdas = einsum(embeddings, values, 'nmk,bmv−>bnkv')
    content output = einsum(queries, content lambda'bhnk,bkv−>bnhv')
    position output = einsum(queries, position lambdas, 'bhnk,bnkv−>bnhv')
    output = reshape(content output + position output, [b, n, d])
    return output

虽然这类似于multi-head或multi-query attention formulation,但动机是不同的。在attention操作中使用多个query增加了表征能力和复杂性。相反,在lambda层中使用多个query降低了复杂性和表示能力(忽略额外的query)。

最后,作者指出,可以将Multi-Lambda Layer扩展到linear attention,可以将其视为只包含content的lambda层。

4.3 使Lambda层translation equivariance

使用相对位置嵌入可以对context的结构做出明确的假设。特别地,在许多学习场景中,translation equivariance(即移动输入导致输出等效移动的特性)是一种强烈的归纳bias。

本文通过确保嵌入的位置满足对任何translation 获得translation equivariance位置的相互作用。在实践中,定义了一个张量的相对位置嵌入, index r为可能的相对位置对。

4.4 Lambda卷积

尽管远距离相互作用有诸多好处,但在许多任务中,局部性仍然是一种强烈的感应偏向。使用全局context可能会被证明是noisy或computationally excessive。因此,就像local self-attention和卷积一样将位置交互的范围限制在query位置周围的一个局部邻域可能是有用的。这可以通过将context位置在所需范围之外的相对嵌入置零来实现。然而,这种策略对于的大值仍然是复杂的,因为计算仍然会发生——它们只是被置零。

在context排列在multidimensional grid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正则卷积从local contexts等效地计算位置lambda。作者把这个运算称为lambda卷积。n维的lambda卷积可以使用n-d与channel乘法器的深度卷积或卷积来实现,将维中的维视为额外的空间维。

由于计算现在被限制在局部范围内,lambda卷积的时间和内存复杂度与输入长度成线性关系。lambda卷积很容易与其他功能一起使用,比如dilation和striding,并在专门的硬件加速器上实现了优化。这与local self-attention的实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者需要具体化重叠查询和context块的特性补丁,增加了内存消耗和延迟。

# b: batch, n: input length, m: context length, r: scope size,
# k: query/key depth, v: value depth, h: number of heads, d: output dimension.
def compute position lambdas(embeddings, values, impl=’einsum’):
    if impl == ’einsum’: # embeddings shape: [n, m, k]
        position lambdas = einsum(embeddings, values, ’nmk,bmv−>bnkv’)
    else# embeddings shape: [r, k]
        if impl == ’conv’:
            embeddings = reshape(embeddings, [r, 11, k])
            values = reshape(values, [b, n, v, 1])
            position lambdas = conv2d(values, embeddings)
        elif impl == ’depthwise conv’:
            # Reshape and tile embeddings to [r, v, k] shape
            embeddings = reshape(embeddings, [r, 1, k])
            embeddings = tile(embeddings, [1, v, 1])
            position lambdas = depthwise conv1d(values, embeddings)
        # Transpose from shape [b, n, v, k] to shape [b, n, k, v]
        position lambdas = transpose(position lambdas, [0132])
    return position lambdas
    
    
def lambda layer(queries, keys, embeddings, values, impl=’einsum’):
    """Multi−query lambda layer."""
    content lambda = einsum(softmax(keys), values, ’bmk,bmv−>bkv’)
    position lambdas = compute position lambdas(embeddings, values, impl=impl)
    content output = einsum(queries, content lambda, ’bhnk,bkv−>bnhv’)
    position output = einsum(queries, position lambdas, ’bhnk,bnkv−>bnhv’)
    output = reshape(content output + position output, [b, n, d])
    return output

5 问题讨论

1、lambda层与attention操作相比如何?

Lambda层规模有利比较self-attention。使用self-attention的Vanilla Transformers有内存footprint,而LambdaNetworks有内存footprint。这使得lambda层能够以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大的批处理规模使用。

此外,lambda卷积的实现比它的local self-attention对等物更简单、更快。最后,ImageNet实验表明lambda层优于self-attention,证明了lambda层的好处不仅仅是提高了速度和可伸缩性。

2、lambda层与线性注意力机制有何不同?

Lambda层推广和扩展了线性注意力公式,以捕获基于位置的交互,这对于建模高度结构化的输入(如图像)至关重要的;

由于目标不是近似一个attention kernel,lambda层可以通过使用非线性和规范化进一步提升性能,

3、在视觉领域如何最好地使用lambda层?

与global或local attention相比,lambda层改进了可伸缩性、速度和实现的简易性,这使得它们成为可视化领域中使用的一个强有力的候选对象。消融实验表明,当优化速度-精度权衡时,lambda层在视觉架构的中分辨率和低分辨率阶段最有利。也可以设计完全依赖lambda层的架构,这样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参数化处理。作者在附录A中讨给出了使用的意见。

4、lambda层的泛化性如何?

虽然这项工作主要集中在静态图像任务上,但作者注意到lambda层可以被实例化来建模各种结构上的交互,如图形、时间序列、空间格等。lambda层将在更多的模式中有帮助,包括多模态任务。作者在附录中对masked contexts和auto-regressive进行了讨论和复现。

6 实验

6.1 ImageNet分类

该实验主要是针对基于ResNet50的架构改进设计和实验,通过下表可以看出在ResNet50的基础上提升还是比较明显的:

通过下表可以看出Lambda层可以捕捉在高分辨率图像上的全局交互,并获得1.0%的提升,且相较于local self-attention速度提升接近3倍。此外,位置嵌入可以跨lambda层共享,以最小的退化成本进一步减少内存需求。最后,lambda卷积具有线性的内存复杂度,这对于检测或分割中看到的非常大的图像是实用的。

通过下表可以看出,基于EfficientNet的改进在不损失精度的情况下,可以将训练速度提升9倍之多,推理速度提升6倍之多。

6.2 COCO目标检测实验

在下表中,作者在COCO目标检测和实例分割任务评估了LambdaResNets作为Mask-RCNN的Backbone的性能。使用lambda层可以在所有目标大小上产生一致的增益,特别是那些最难定位的小对象。这表明lambda层对于需要local信息的更复杂的视觉任务也具有竞争力。

7 参考

[1].LAMBDANETWORKS: MODELING LONG-RANGE INTERACTIONS WITHOUT ATTENTION

原文获取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

回复【lambda】即可获取论文与源码

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交流群

8 推荐阅读

简单涨点 | Flow-Mixup: 对含有损坏标签的多标签医学图像进行分类(优于Mixup和Maniflod Mixup)

Transformer系列 | 更深、更强、更轻巧的Transformer,DeLighT(文末获取论文与源码)

Transformer 系列| Transformer又搞事情!TransReID首次在ReID中应用,结果喜人(文末获取论文)

Backbone | What?没有Normalize也可以起飞?全新Backbone之NF-ResNet(文末获取论文与源码)

即插即用 | SA模块携Shuffle Attention带你CV全任务涨点(文末获取论文与源码)

项目实践 | 行人跟踪与摔倒检测报警(文末获取完整源码)

项目实践 | 基于YOLO-V5实现行人社交距离风险提示(文末获取完整源码)

声明:转载请说明出处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AI人工智能初学者】公众号,获取更多实践项目源码和论文解读,非常期待你我的相遇,让我们以梦为马,砥砺前行!!!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呗

浏览 3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