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西京古道

乳源西京古道

共 2873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4-05-24 10:49

历史沿革

乳源西京古道,时间上以卫飒于建武二年(26年)“凿山通道五百余里”为始,中经历代修茸、加固、扩修而成。
东汉二年(26年),西京路由桂阳太守卫飒倡导修筑。
《乳源县志》记:曾重修。
十二年(1533年),刘浚等以石砌筑路面。
三十三年(1605年),知县吴邦俊从乳源县城至湖南宜章的古道全程进行修筑。
元年(1662年),知县裘秉钫修凿梯云岭。
四十六年(1781年),当地乡民重修梯云岭路段,路面用石块铺筑,宽处达三、四米。
清后至民国年间,其作用为其他更便捷、安全之路所取代后,便逐渐荒废、衰微。
通济桥

遗址特色

综述

乳源西京古道自治涯(英德县西)、浈阳(英德县东)经横石塘、罗坑、凤田岭(属乳源县,宋代以前属曲江县)、石角塘、云岩、梅花、罗家渡、老坪石、武阳司至宜章,全长500余里(250千米)。因由宜章北上可达西京,故称西京路。西京路是古代乳源“上通三楚,下达百粤”的重要通道。乳源西京古道保存完好的石板路面有梯云岭段约3千米、猴子岭段约2.5千米,乌鹑岭段约2千米、西山岭段约5千米。古建筑则有、观音堂、文昌塔、文塔。
大觉禅寺

路段与建筑

文物遗存

历史文化

名称由来

“西京”指中国古都长安(今西安),西京古道为古代岭南的朝京、进贡通道。
《乳源县志·桥路》所记“玄宗幸蜀南粤使臣或由此朝贡,肇此名”。吴邦俊于《桥路》中记:“西京路,旧传唐武德年间未必然也,唐太宗建京太原,岭南朝贡俱从大庾至。玄宗时,张相国开梅岭。西京之名何取焉?意者玄宗幸蜀南粤使臣或由此朝贡,肇此名耶。”
西京古道,古称“西京路”,自明以后的史志均有记载。而最早对“西京路”之文字记载,是明万历二十九年至三十四年(1601~1606年)知县吴邦俊主修之《乳源县志》。清康熙二年(1663年)《乳源县志·山川》中关于“风门山”的描述中也有“西京路”之记,日:“风门山,县西十五里,两山夹峙,一迳中通,古西京路,夏曰多风,故名。”《邮铺》中则记:县“西北旧有西京路,世久道湮,崎岖蒙蔽,行者畏之”。之外,古道上遗存的碑文中多有“西京路”的记载。而《韶州府志·舆地略》记:“南关,洲头街,旧名西京路”,又说“小梅关,在县西北二十里,地名马头涸,旧传开元前西京路。”“西京路,县西大富桥上腊岭谓西京路。”据《韶关市志》载:西京路“自洽涯(今英德县西)、浈阳(今英德县东)经横石塘、罗坑、凤田岭(今属乳源县,宋代以前属曲江县)、石角塘、云岩、梅花、罗家渡、老坪石、武阳司至湖南宜章,全长500余里。因由宜章北上可达西京,故称西京古道。”而《曲江县志》对此也有“史称西京古道”之记载。

开凿原因

其一,进贡岭南佳果之必须。据史料记,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年),汉武帝刘彻平定南越后,把产于广东的荔枝、龙眼等岭南佳果列为贡品,每年定期要岭南各地向朝廷进贡。为使进贡之物品的顺利送达。东汉建武二年(26年),桂阳太守卫飒主持开凿了一条从洽涯(今英德洽涯镇)经乳源至湖南宜章而达京都长安的驿道。
其二,海外诸国遣使贡献之通道。西京古道的开凿沟通了中国与海外诸国的交流,海外诸国遣使贡献是其开凿的第二个原因。《梁书》卷五十四之《诸夷·海南传》记:“海南诸国,大抵在交州南及西南大海洲上,相去近三、五千里,远者二、三万里,其西与西城诸国接。汉元鼎中,遣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百越,置日南郡。其缴外诸国,自武帝以来皆朝贡。后汉恒帝时,大秦、天竺皆由此道遣使贡献。及吴孙权时,遣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通焉。其所经及传闻,则有百数十国,因立记传。”从这则记载中可以看到,自西汉汉武帝元鼎年间,“缴外诸国,自武帝以来皆朝贡。”朝贡之路必由海路至广州,后翻越南岭至中原(西安)。东汉建武二年(26年),桂阳太守卫飒开凿的西京古道,使朝贡与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后汉恒帝时,大秦、天竺皆由此道遣使贡献。及吴孙权时,遣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通焉。”海外贸易的发展,海外诸国的使臣便由海路至广州,经西京古道北上朝贡。
其三,加强行政沟通与地方治理。东汉建武初年(25年),卫飒任桂阳太守,含涯(今英西)、浈阳(今英东及翁源县)与曲江一带,人民散居深山,距郡治桂阳(今湖南省郴州市)远的或有千里。官吏往来,常常摊派“传役”,即要各地派船接送,百姓负担很重。卫飒督民凿山开道,成长五百余里的驿道,沿途列亭传,置邮驿。道通后,减轻了当地人民的负担,流民稍还,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韶关市志》也记:“两汉时期,洽涯、浈阳、曲江等县属桂阳郡(治在湖南郴州)管辖,县问的公事往来全靠水路,官府有事就征发民丁驾船运送,水险难行,百姓极苦,每遇征发,都隐匿深山或走避他乡,放弃生产,造成当地人烟稀少,生产凋零。卫飒倡导开山凿路,打通韶关至郴州的道路,沿途设置亭传、驿站。从此,官吏来往和公文传递不再征发民夫驾船,而由驿站传送。西京道路给粤北人民带来了方便,也使广东通往中原地区增加一条直捷的通道。”

研究价值

乳源西京古道
乳源西京古道是乳源瑶族自治县境内现存年代最早、保存较为完整的古驿道,也是南粤古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较早为岭南传输了中原文化,促进当地的民族融合和社会经济发展。
“曲江诸县凿山通道以后,远离县治的偏僻地方也出现了新的村落和农田”。一些山隘偏道甚至出现了墟市,《嘉庆重修一统志》卷四百四十四的《韶州府》记载,乳源县管埠市“在乳源县西北一百五十里。武阳镇东,水陆通郴桂,商居杂居,市井最盛”。
“南粤古驿道不仅是广东省内各区域与民系间人员、货物、信息往来,保持密切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联系的重要交通孔道,也向南北两个方向延伸:一头穿越南岭北联长江流域、中原腹地,进而借由京杭大运河沟通整个北方地区;另一头南行放洋出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北非等海外诸国、诸文明发生持续的文化交流与沟通。”西京古道正是这一孔道上的重要环节,从岭南百越地区直达西安(汉长安),是连接海陆丝绸之路的对接通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保护措施

2005年8月15日,乳源西京古道被列为乳源瑶族自治县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10月20日,乳源西京古道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乳源西京古道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乳源西京古道现存路段主要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东临必背镇,南毗邻五指山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北接乐昌市沙坪镇。

交通信息

从乳源瑶族自治县城区出发经过南环路、瑞临线、县道358到达乳源西京古道。
乳源西京古道路线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