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庄街道小洼子村
小洼子村位于莱城东南6公里处,新甫河东岸,南与北王庄村相邻,西面是西、孟二山,北靠南十里河,东隔岭与对仙门相望,地处丘岭,耕地292亩,162户,528口人。
据董氏族碑记载,明末董姓由谷堆山村和官厂村迁此建村,因村小,地势低洼,曾名小洼庄,后演变成小洼子。至清代,陆续有张、吴、尚、李姓陆续迁来居住。
明清时期,小洼子村属东乡故事保管辖;民国初年,取消乡保建制,全县划为10个区,小洼子属汶南区管辖;1941年莱芜划为三县,小洼属新甫县汶南区;1951年3月各区由地名改为数字称呼,汶南为第六区;1955年10月取消,小洼子仍属汶南区管辖;1958年属南冶人民公社管辖;1959年2月撤销南冶人民公社划归高庄人民公社;1960年4月撤销高庄人民公社划为颜庄人民公社管辖;1964年5月成立高庄人民公社,小洼子村属高庄人民公社吴家岭管区管辖;1984年4月撤销公社和管理区,为谭家楼(小乡)管辖;1985年撤处并乡,全市分为28个乡镇办事处,高庄,南冶各自为镇,小洼属南冶镇管辖;2001年12月撤销南冶镇和高庄镇,成立高庄街道办事处,小洼子村属高庄街道办事处管辖。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小洼子村许多人投身革命,有的去前线奋勇杀敌,有的在村里与敌人暗暗作斗争,先后有5人为国家的解放和民族的独立英勇身。
清朝,小洼子人生活十分贫穷,十年九旱,全村只有20多户人家,百余口人。抗日战争时,全村发展到30来户,不足200口人,生活依然贫困。值旱年,饮水都困难。全村只有两眼水井,打水时排号,有时去3公里以外的任家洼或沙王庄去挑水。村民-外出逃荒。当时到山西省的有8户,去东北的有3户,到东山的2户,卖儿女的4户。解放后,在毛主席0的领导下,积极生产,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外出逃荒的回了家,全村发展到100多户,300余口人。农业合作化时期,全村人口增到400多口人,由初级社走向与南十里河、北十里河三个村组成的高级社。分社后,村民在支部组织下,兴修水利,打井6眼,解决了全村吃水难,扩大了水浇田40亩。随后又打井2眼,扩大水浇面积140亩。1992年又打机井1眼,修河桥两座,2000年又兴修水利,治理河道。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商品零售、石料加工,运输、维修等项目,收入十分可观。特别鄂老路通车后,交通更加便利,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更加迅速,人民生活水平随之提高。现在电话、彩电、摩托车进入寻常百姓家,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解放后,小洼子村与南、北十里河二村为一处小学,至今未变。1996年修建幼儿园一座,使孩子从小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从1977年至今大中专毕业生达40多人。
小洼子村在党的领导下已经步入小康,正在走向美好的明天。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小洼子村附近有莱芜战役纪念馆、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雪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济南香山旅游区、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等旅游景点,有莱芜生姜、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吉山黑鸡、高庄芹菜、莱芜白花丹参等特产,有顺香斋、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孟姜女文化传承故事、中元节(莱芜中元节习俗)、蹉地舞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