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
◇艺术×美术馆×人生的精彩碰撞
◇一个中年男子与美术馆的故事
◇一首彩铅绘就的存在主义图像诗
◇一组值得所有喜欢独自逛展馆的人细赏的画卷
◎ 编辑推荐
✨ 耐人寻味的图像诗歌,描绘与现实略隔膜、隐身于精神世界的当代人
《旁观者》不是个苦闷的故事,也没有着重刻画主人公的孤独,说的就是一个中年男子,没什么爱好,就喜欢到美术馆看展览,对着照片画画。画面如此安静,以至于似乎能听到主角的脚步声在空荡荡的美术馆中回荡。
美术作品是男主角的缪斯,窗外女孩也是男主角的缪斯,男主角一直像是生活的局外人,但在美术作品里,他觅得了安心之所。诗歌一般的语言和留白余味悠长,直击当代人的痛点,描绘当代人的精神出口与人生底色。推荐所有喜欢一个人静悄悄逛美术馆、博物馆的人阅读。
🖌 真实建筑与原画的人肉复刻;色彩、笔触、分镜的梦幻结合
该书是作者读研期间的毕业设计,画风和表达方式耐...
◇艺术×美术馆×人生的精彩碰撞
◇一个中年男子与美术馆的故事
◇一首彩铅绘就的存在主义图像诗
◇一组值得所有喜欢独自逛展馆的人细赏的画卷
◎ 编辑推荐
✨ 耐人寻味的图像诗歌,描绘与现实略隔膜、隐身于精神世界的当代人
《旁观者》不是个苦闷的故事,也没有着重刻画主人公的孤独,说的就是一个中年男子,没什么爱好,就喜欢到美术馆看展览,对着照片画画。画面如此安静,以至于似乎能听到主角的脚步声在空荡荡的美术馆中回荡。
美术作品是男主角的缪斯,窗外女孩也是男主角的缪斯,男主角一直像是生活的局外人,但在美术作品里,他觅得了安心之所。诗歌一般的语言和留白余味悠长,直击当代人的痛点,描绘当代人的精神出口与人生底色。推荐所有喜欢一个人静悄悄逛美术馆、博物馆的人阅读。
🖌 真实建筑与原画的人肉复刻;色彩、笔触、分镜的梦幻结合
该书是作者读研期间的毕业设计,画风和表达方式耐看又有自己的味道。清淡和谐的配色受到大师温瑟·麦凯(《小尼莫》)和埃尔热(《丁丁历险记》)影响,溢出温柔和生命力;彩铅的触感区别于主流CG画风,让画面显得细腻柔和。
此外,本书所有场景均取材于比利时和巴黎的著名美术馆,作者如人肉相机般将著名艺术品一一复刻,显出超强的绘画功底与对精美画面的执念,更将古典绘画与现代社会融为一炉。而用相同分镜对同一场景、不同动作的反复刻画则增强了情绪,将时间凝固于细碎的画格中,让读者跟着作者的节奏一帧一帧进行阅读,感受着主角的孤独、疏离和情感流动。
🖼 暗藏心思的巧妙埋梗、推动剧情的艺 术互文
作者在故事中藏了很多艺术彩蛋,如开篇比利时象征主义画家康斯坦特·蒙塔尔的《灵感之泉》;反复出现暗示着情欲与热情的印象派巨匠马奈的《奥林匹亚》;与男主角眼神互动的安特卫普画派昆汀·马西斯的宗教题材画《鲁汶的圣安妮》;封面上出现的雕塑家维克多·卢梭的雕塑《幻觉三姐妹》;整页绘就的、男主角吃饭时看的卓别林的经典默剧《淘金记》……既诚挚地致敬了经典作品,又方便读者通过了解这些作品的内容和创作背景更深地理解剧情。
◎ 内容简介
中年男子休伯特一个人生活,安静木讷,更像人生的旁观者。
他长相平平,性格内敛,椭圆的镜片让他总是愁眉苦脸的脸庞显得更加呆滞。平日里,休伯特喜爱独自一人逛美术馆,他常在著名画作前踱步徘徊,在闭馆前和美术馆管理员道别后再低头默默离开。他不善言辞,遇上搭顺风车的陌生人,也只能勉强礼貌地说上几句话。他的居家生活安排得更是简单:坐在窗边画画、钻进厨房做饭、安静地边吃东西边看电视……
休伯特喜欢拍照片,通常是拍油画作品中的女性,回到家中再传到电脑里临摹。楼下的女房东对他投怀送抱,他不为所动。只有一个现实中的女性真正吸引他,她就住在对楼,从他的窗户可以看到她的阳台……
◎ 媒体推荐
“这本书很棒,我希望每个人都能读一读。它很会调动情绪,画面留白也处理得不同凡
响。”
——《观察家报》瑞秋·库克
“只要你愿意花时间读,这本图像小说一定会让你感到有所收获。这是一本需要你仔细阅读的书。”
——《先驱报》泰迪·杰米森
本·吉塞曼斯(Ben Gijsemans),1989年生于比利时利尔市。曾在根特艺术学院学习视听艺术,随后在布鲁塞尔圣卢卡斯大学学院学习漫画。因喜爱艺术常前往布鲁塞尔的比利时皇家美术博物馆寻找灵感,因此启发他画出了《旁观者》的第一部分,本打算当自己的毕业设计,后作为图像小说出版,现已出版荷兰语版、法语版和英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