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胖鼓楼
共 1488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2:23
历史沿革
民国十七年(1928年),马胖鼓楼建成。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马胖鼓楼重修。
马胖鼓楼景色
建筑布局
马胖鼓楼是用榫卯结合的殿式塔形木结构建筑。鼓楼分成楼身、楼盖两大部分,楼身四周镶嵌木板、栏杆,楼内设厚木长凳、平台,楼中心是火塘。高约20米、底宽11米、共9层,层层飞檐,檐下绘民族图案、楼内设置长形大鼓一面,正厅板壁描绘美丽的侗乡风光。是三江境内较大的鼓楼之一。
建筑特色
马胖鼓楼工艺讲究,鼓楼分成楼身、楼盖两大部分,楼身四周镶嵌木板、栏杆,楼内设厚木长凳、平台,楼中心是火塘。由4根长13米、腰围近2米的大杉木组成长方形支柱,外加小柱和飞檐,层层叠穿而成,共9层。层层叠架,重瓴飞檐。翘檐雕龙绘凤,绘花饰锦,细致精美。楼顶尖处,还塑有象征风调雨顺的千年鹤。除4根象征四季平安的高大主柱之外,在主柱构成的正方形对角和边线的延长线上,还立有24根粗大的、成正方形排列的边柱,使得造型美观的楼体增添了坚实感和凝重感。28根柱子的垫台,全是用上等青石制成,并刻有生动形象的图案,充分体现出侗族对于单座建筑既要壮观,又要清雅的审美意识。
相传,侗人在建造鼓楼的时候,其技艺只限于言传身教,他们没有施工的图纸,脑子却烙上了鼓楼的全部造型;他们根本不用复杂的计算,却凭着一根丈杆,一支竹笔,将硕长的杉树加工成梁、枋、橼、板等构件,然后用卯榫、木栓,将大柱、中柱、横梁和穿坊等巧妙地横穿斜套,纵横交错,不用一钉一铆,竟然可以达到上下吻合,严谨牢固,无缝无隙,丝毫不差的精确程度。作为纯手工制作的马胖鼓楼,历经了风风雨雨,依然不歪不斜,它充分体现了侗族建筑的创造能力。
历史文化
名称由来
马胖鼓楼在侗寨中属高层建筑,鼓楼因为楼上置鼓得名。
相关记载
据说,在侗族历史上,凡有重大事宜商议,起款定约,抵御外来官兵骚扰,均击鼓以号召群众。由寨中“头人”登楼击鼓,咚咚鼓声响彻村寨山谷,就能迅速把人集中起来。无事是不能随便登楼击鼓的。现在,人们又增加了很多附加功能,比如娱乐、休闲、对歌、舞蹈、议会。
价值意义
马胖鼓楼的外观独有一种神韵:它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古塔,在外观以及在群体建筑中起的点缀、控制作用,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它又吸收了汉式木结构建筑的特点,与自身的风格渗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既有完美的建筑艺术和成熟的建筑技术,又有浓郁的侗民族气息。所构成的建筑景观,风格独具,艺术韵味浓烈,质朴、自然,不仅有完整、独特的体系,还有其与现代生态急切呼唤的终极意义,其研究价值、观赏价值及审美价值都在少数民族建筑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文物保护
1963年2月26日,马胖鼓楼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马胖鼓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位置境域
马胖鼓楼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八江乡马胖村。
门票
马胖鼓楼不收取门票。
交通信息
自驾:进入G209,稍向右转进入20251线,进入秀峰北路,进入秀峰南路,进入S309,直行进入X638,右转进入X641,进入Y107,到达马胖鼓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