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兴国寺塔

联合创作 · 2023-08-06

运城太平兴国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安邑镇,建于宋代,为太平兴国寺内的存塔,现寺已毁,仅剩塔一座,它历经宋代、明代、民国、汶川地震等多次地震而不倒,但塔身出现严重裂缝,最宽处裂缝长达1米多,塔顶震落。此后,当地启动对古塔修葺保护工程,并于2015年9月修葺完毕,再现了旧时的雄伟壮阔气魄。

文化

文化特点

太平兴国寺塔是中国古代砖石质高层建筑的杰出典范,在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雨洗礼之后,它仍以自己的孱弱身躯屹立其中,可以说,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对古今中外的人们来说,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

建筑特点

太平兴国寺塔为八角形楼阁式砖塔,原高86米,13级,各层塔身宽度递减,第一层较高,施腰檐,上为平座,第二、三层塔檐平座与第一层同,第四层仅有檐而无平座,第五层以上各层均为叠涩出挑。它的平座与塔檐下均有砖雕斗栱承托,五铺作出双抄,檐下装饰简易的双抄华栱正是宋塔的典型特征之一,每层间隔开有真门,以避免应力集中。

历史

建筑历史

关于太平兴国寺塔的建造年代,有持“创建于唐贞观年间”之说者,以《解州安邑县志》为据,第十一卷“古迹·寺观”条中载:“在城内东北有塔十三层,高二百六十尺,基广亩余,尽以砖甃。唐贞观间建,嘉靖乙卯地震,从顶裂至七层宽尺许,至万历间地震复合。”1994年出版的《运城市志》也载:“太平兴国寺塔,位于市区东7公里的安邑城内东北方。唐建,宋修,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还有持“宋代建造”之说者,理由有二;一是半块石碣——“俨公舍利塔铭”的记载:“俨公,宋之汴人也,由儒入释,乾德(公元963-969年)间栖此太平兴国寺,开讲释藏,寺以此得名。俨公圆寂于淳化(公元990-994年),皋毗得舍利数粒,弟子为塔奉之。”二是《山西通志》载:“塔建于宋嘉祐八年(1063)。”

但从形制来看,太平兴国寺塔无疑是宋代风格,山西通志所言似更可信,“唐建,宋修”之说更可能是指寺庙而言,而非指塔的建造年代。

千百年来,太平兴国寺塔历经坎坷,备受灾难,不仅遭到大火的袭击,而且承受过地震的毁坏。据记载,明朝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地震,使塔从顶端裂至第七级,缝宽一尺有余;到明万历年该塔又遭受地震,却奇迹般地使裂缝复合;然民国九年(1920年)大地震时,不仅使塔身裂至最底层,而且还将塔顶全部震落下来;时至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时,太平兴国寺塔摇晃达两分钟左右,塔顶层的土砖掉落,塔身裂度进一步加大。

此后,当地启动对太平兴国寺塔的修葺保护工程,并于2015年9月修葺完毕。

文物保护

2004年,运城太平兴国寺塔被列入山西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国务院公布运城太平兴国寺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景点

独立景点总述

太平兴国寺塔位于山西运城市的安邑镇,现存形制为宋代风格,名字也使用了当时的年号,据说是当时北方最高的塔。整体呈平面八角形,均以青砖砌筑,塔身中空可登临极顶,它经历多次大地震,虽有大开裂,却没有任何要坍塌的迹象,可谓是充满了离奇。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