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雪宝山国家森林公园
重庆雪宝山国家森林公园
共 2068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4-05-28 15:07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重庆雪宝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重庆市开县东北部,大巴山南翼,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8°32′~108°53′,北纬31°30′~31°42′之间,总面积9771.80公顷。
地形地貌
重庆雪宝山国家森林公园最高海拔2626米,最低海拔460米。地层以、、的石灰岩为主,属中山丘陵地形,台源丛峰槽谷地貌。雪宝山属深切割地垒式中山地貌,加之断裂发育,褶皱强烈,形成群山起伏,层峦迭嶂,峭壁险峻,峡谷幽深的复杂地貌。虽然山势雄伟,沟壑纵横,但山体顶部因喀斯特溶蚀作用,有比较宽阔的顶面。
气候特点
重庆雪宝山国家森林公园气候具有亚热带湿润气候向暖温带过渡的性质。南部开县三里河谷浅丘平坝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北部大巴山支脉1000米以上山地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植物生长期长、冬暖春早、夏热秋凉、日照少、季风气候显著。年平均气温6.0~10.0℃,1月平均气温零下0.8~4.5℃,七月平均气温15.9~20.2℃,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2.8~-17.0℃,极端最高气温27.0~32.0℃,历史最低气温曾达零下20℃,常年积雪3个月左右。
资源情况
植物资源
三尖杉
截至2014年,重庆雪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北部边缘地区,因海拔较高,垂直带谱明显,常绿阔叶林被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所取代。区内相对高差较大,四周坡度陡,环境条件复杂,水热条件优良,保存有较大面积的自然森林和草甸植被,植被物种组成丰富,结构复杂,特征典型,蕴藏有许多珍稀、濒危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资源植物。
公园内有187科720属1807种(含变种、亚种和变型,蕨类植物按秦仁昌系统,裸子植物按郑万均系统,被子植物按哈钦松系统)。其中蕨类植物36科65属199种,裸子植物7科20属31种,被子植物144科635属1577种(其中双子叶植物125科515属1348种,单子叶植物19科120属229种)。如:、、、松、云杉、冷杉等属的一些种。被子植物的鹅掌楸、、、、、、、、等。
动物资源
金雕
截至2014年,重庆雪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是中国动物地理区域中的华中区西部山地高原亚区的一个保育很好的陆生野生动物天然基因库,经初步调查,内有野生脊椎动物32目97科337种。属国家Ⅰ级保护动物4种,即、、和;属国家Ⅱ级保护动物33种,如、、狼、、、、等。
主要景点
箫动岩骆驼峰
箫动岩骆驼峰
箫动岩是雪宝山脉的主峰。山峰绝壁如刀削斧凿,如一根长长的洞箫矗立在山腰。箫动岩上怪石突起。骆驼峰形如骆驼,高居于众峰之上,故名为“骆驼峰”。
神缝鬼孔
神缝鬼孔
神缝鬼孔位于骆驼峰背面的一个低洼处,是一条天然的裂缝。石缝长约20米,宽窄不均,有人说是神用斧子劈成的,所以叫“神缝”;前面有一条潺潺的小溪注入洞内,因此叫“鬼孔”。
车场坝
车场坝
车场坝是雪宝山三大高山草场之一,它曾是城口、开县、巫溪三地交通要冲,一条大路从中过,四季路人不绝。古时曾建有商铺、旅馆,过往商人、游人都在此打尖住宿,因此叫做“车场坝”。
雪宝山睡佛
雪宝山睡佛
雪宝山睡佛睡卧于雪宝山山顶的万亩草甸上,雪顶睡佛慈样的面目清晰可辨,腆着的肚子如人工刻意雕凿而成,睡佛双脚并拢。睡佛全长数千米,卧在雪山,面朝天空。
开发建设
品牌建设
2002年12月,被原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2011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基础建设
重庆雪宝山国家森林公园项目总投资2480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3705万元,其他投资1100万元。重庆雪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建成后,共有景点74 个,其中特级景点2个,一级景点6个,二级景点22个,三级景点21个,四级景点23个。
交通线路
交通
自驾线路:主城—渝宜高速—开州下道—开州东里方向—大进—双河分路—关面白泉—上华—雪宝山。
路线
线路编排:三色落叶松—杜鹃花海—手爬岩—箫动岩骆驼峰—神缝鬼孔—三剑峰—车场坝—十里坪—三道坪—菩萨洞—雪宝山睡佛。
历史人文
传说
在古代,雪宝山人烟稀少,人迹罕至。传说,有一天,有两个外地人,想从开县的上华村到城口县的咸宜乡那边去,等走到青湾子,就已大雪封山,山路被大雪覆盖,再也无法下山了。两人就想了一个办法:用手搓雪球,鸡蛋般大小,把雪球堆在一块儿。没过多久,一个巨大的雪球做成了。两人使出全身力气,推动雪球顺着山势向下滚去,雪球越滚越快,越滚越大,竟把两人裹在了中间。遇一高坎,雪球摔了下去,发出“轰”的一声巨响,雪球也就给摔散了,两人爬出雪球,一点也没受伤。后来,人们便把这座山称为“雪包山”,再后来,又被人们谐音为“雪宝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