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恩寺

共 2156字,需浏览 5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法堂殿
明正德五年(1510年),司礼监太监温祥兴建,正德八年(1513年)竣工,明武宗赐额承恩禅寺,僧录司左觉义宗永为寺院首任住持。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和三十年(1850年)三次重修。
北京解放后,该地被模式口村委会接管。
1955年,该地成为九中学校的一部分。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该地独立建校,为“石景山中学”。
改革开放后,1980年,“石中”并入九中,再次成为九中的一部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承恩寺划归石景山文化委管辖。
二十一世纪初,承恩寺开始三次大规模维修,主体建筑基本恢复原貌。

建筑格局

格局

天王殿
承恩寺位于北京石景山区大街路北,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9000平方米,寺东为三界伏魔大帝庙,西为龙王庙,北部为6000平方米面积的操练场。自南而北,依次为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等四进殿宇。大殿两侧有配殿、厢房数十间。大雄宝殿旧存铜铸释迦牟尼大佛,“文革”中毁。天王殿左右各有倒转角房3间,转角处起阁东为钟楼,西为鼓楼。天王殿北为大雄宝殿,面阔5间,前廊后厦。大雄宝殿北有法堂5间。大雄宝殿与法堂之间,左右各有配殿3间、厢房7间。天王殿存六铺壁画,东西墙四铺壁画各绘一腾龙;北墙绘两幅“放生图”。大墙院内四角各有一座石砌古碉楼,碉楼间有地道相通。寺东为三界伏魔大帝庙,前后两院,院内有殿宇十数间。

特点

承恩寺有五绝:一为壁画,一为碉楼,一为钟鼓楼,一为人字柏,一为上马石。大雄宝殿、天王殿等殿堂均绘有精美彩画,除天王殿,其余不存。寺庙院内四周有石砌碉楼四座,楼高三层,碉楼下有地道连通各处。每座碉楼方方正正,边长十余米。层之间原有隔板,墙上筑有石窗,是由整块的石材凿成篦状的,起着射箭的箭眼作用。寺庙整体建筑成“回”字形,除了外面的大墙,自天王殿至法堂,四面均由殿堂房屋围住,成为内院。内院东南、西南院角是钟、鼓楼,与其它寺院独立建筑的钟鼓楼有别。法堂北是一块6000平方米面积平地,不栽花,不种树。

文物遗存

转角处的鼓楼
《民国二十年僧案选》记载:“(承恩寺)面积亩数,约十四亩有余,又毗连余地三十三亩。本庙房屋间数,一百二十五间。附属土地亩数,平地山地二顷零七亩。又云,慧志和尚自置民红契地二顷十八亩……庙内神像有毗卢佛、释迦佛、菩萨、韦驮、伽蓝、天王、金刚、十八罗汉、天仙圣母、二郎神、关帝,泥质神像共二十七尊,铜质五十一尊,铜钟二架,大鼓二面,铁磬一口。藏经全部十分之四。”
大雄宝殿前立三石碑:一为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敕赐《承恩寺碑》,一为乾隆年间(1736—1795年)重修碑,一为道光年间(1821—1850年)《重修承恩寺碑》。
寺院东北角的碉楼
天王殿内北墙东西两侧各绘有“放飞图”和“放生图”,画中主角都是皇帝、皇后以及6名陪伴的侍女。这些壁画均采用明代沥粉堆金工艺。画高2米宽约3米,绘硕大威猛的龙四条。有黄龙、绿龙、青龙、白龙,其中白龙壁画保存较好,形态完整清晰,盘旋在云天之中。
后墙两铺都是“放生图”,刻划了佛教人众爱护生物的场景。人物全是一男七女,男为高官,女似为其眷属。西侧桥头男子捧一水盆倾倒,水顺势直人河中,水里有放生的鱼虾等。仕女则衣饰华丽,神态安详肃穆。东侧是放生禽鸟。
在东西配殿的外檐梁上,两边各有九幅彩绘。画面以“二龙戏珠”为主要题材,使用了略带夸张的表现手法,一边两幅,都是二龙相对而舞,中为一光焰四射的金珠。龙全身贴金箔,周边重彩。除龙外,动物图像有八幅,分别是:带翅膀驮乌龟的天马、下山的猛虎、蹲踞的狐狸、强壮的牦牛、回首的狼、啸叫的花斑豹、野游的鹿、似麒麟的怪兽。色彩艳丽,并且背景环境切合动物身份。

研究价值

和玺彩画不但透露了寺院主人的特殊身份信息,也表现了高超的绘画技巧。承恩寺敢画龙于壁表明寺院地位之高,为艺术家研究明代龙形画留下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同时,承恩寺也是研究明代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保护措施

1990年2月23日,承恩寺被北京市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3月,北京市政府公布《关于第四批划定十五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报告》。
2006年5月25日,承恩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7月,北京市政府对受到“7·21”特大自然灾害的承恩寺进行修缮。

历史文化

承恩寺建寺后明清两代均保持了“三不”,不受香火,不作道场,不开庙。承恩寺的山门额上“敕赐承恩寺”五个大字,是正德皇帝朱厚照的手笔。传说这座庙是太监刘瑾在唐代古刹的基础上建成的。明代大学士李东阳在撰写的《承恩寺记》中曾阐述了其“高塔前耸,崇岗后峙”的风水特点。而在《游西山诸名胜记》中,记载该寺住持僧是光宗帝朱常洛的替身僧。万历皇帝也曾驻跸该寺,寺内一直留有“龙座”等物。因此寺的特殊作用,被皇帝敕赐为了“承恩禅林”。直到清代,醇亲王,礼亲王等权贵们,都曾多次在寺内住宿。

旅游信息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20号。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