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乡
地名由来:“石门”即“石门坎”的省写,昭通至镇雄的古道穿境而过,有栅子门立于两山之间,中凿石级为门坎,遂称石门坎,“上有绝壁千米,下有深壑百尺”,“东西来往客人非经此,别无道路可走”,民国《威宁县志》村寨、市集名均收录。民国二十六年,威宁设九个区,石门坎是第七区。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行政区划名,始于1953年设石门乡。今所谓“天然石门”,乃上世纪开山取石所致,非石门坎真正来源。
2021年9月,石门乡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石门乡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北部。面积141平方公里。人口1.33万,其中彝、苗、回、布依等民族占27%。辖15村委会。1949年为云炉乡。1953年析设石门、云炉、女姑乡。1958年撤乡并入中水公社。1963年析建石门、云炉、女姑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1991年合并置石门乡。有煤、铅锌矿。产生漆、核桃。畜牧业以养牛、羊为主。有小学10所。乡人民政府驻地石门坎,在草海镇西北65公里,模洛河西岸。人口700,有汉、彝、回、苗等民族。海拔2200米。村寨背靠绝壁,下临深壑,为一险要关卡。原有石砌房屋一幢,立于两山之间,以大石条做门和门槛,故名。有公路接大烟公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