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常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城、和谐常德的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思路,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进展。地区经济较快增长,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地区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3.37亿元,同比增长12.5%,增幅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6.97亿元,同比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237.3亿元,同比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199.1亿元,同比增长10.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11064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2:40.7:34.1。
物价总水平上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4.8%。按城乡分类: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4%,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3%。按类别分:食品类价格上涨13.0%,粮食类价格上涨25.8%,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0%,衣着类价格下降1.8%,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3.9%,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1.4%,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1.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2.3%,居住类价格上涨5.8%。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2.5%。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8.0%。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涨4.9%。
城镇就业和再就业形势较好。全市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为24719人,同比增长6.1%。
八件实事圆满完成。经全面评估验收,常德市承担的省8件实事42项指标任务均已圆满完成。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乡村公路建设、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面积认证等27项指标超额完成任务,占全部任务的64.3%;企业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财政预算安排“低保”资金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15项指标完成达标,占全部任务的35.7%。常德市还被评为落实省8件实事数据评估认定工作一等奖。
二、农业
农业生产增速较快。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以及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连续推出,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全市粮食种植面积达到549.5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5.5%,油料种植面积达240.2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5%。全市粮食总产量303.94万吨,比上年增长24%,油料产量40.72万吨,比上年增长20.7%,棉花产量9.21万吨,比上年增长4.5%,糖料产量17.91万吨,比上年下降35.8%,烤烟产量0.49万吨,比上年下降10.1%,茶叶产量0.87万吨,比上年增长11.9%;水果产量59.15万吨,比上年下降17.5%;蔬菜产量161.43万吨,上年下降0.7%;肉类产量58.1万吨,比上年增长2.0%;牛奶产量0.82万吨,比上年增长13.7%;水产品产量29.40万吨,比上年增长7.8%。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投入资金2.34亿元,水利工程完成土石方0.46亿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9.5千公顷,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16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08万公顷。
农业生态环境继续得到改善。由于国家退耕还林计划的调整,以及耕地保护制度的实施,全市造林面积27233公顷,同比减少2.84%。全市生态退耕194.46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503.1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呈现较快增长态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32.73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102.36亿元,比上年增长34.9%。轻工业增速快于重工业,增速高3.8个百分点。全年实现销售产值280.9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港澳台企业及其他所有制企业销售产值分别为131.84亿元、86.28亿元、36.46亿元、11.8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35.1%、42.9%、6.3%。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2004年工业产销衔接较好,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0.0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2.56,比上年提高28.3个百分点,继续稳居全省第一位;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9.46亿元,比上年增长38.3%;资产总计27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9%。
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额 比上年增长%
纱 万吨 6.22 10.2
布 亿米 1.54 -10.6
化纤 万吨 1.33 -6.2
糖 万吨 0.47 -63.8
卷烟 亿支 481.51 12.6
原煤 万吨 98.16 -1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51.17 0.3
水泥 万吨 415.18 -1.8
硫酸 万吨 10.77 33.7
化肥 万吨 15.2 11.7
汽车 辆 8702 54.8
建筑业稳定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3.04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企业实现增加值13.55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1.23亿元,比上年增长9.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按城乡分类,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5.21亿元(含跨区项目),比上年增长13.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40.35亿元,比上年增长6.9%。
在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完成额分别为46.46亿元、20.8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8%、9.3%;城镇私人建房和其他投资完成额仅为1.68亿元和2.66亿元,比上年分别下降19.1%、44.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为23.97亿元,增速高达63.3%,与上年相比,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6.7个百分点,增速快44.6个百分点。全市商品房屋销售面积达116.7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3.3%;商品房屋销售额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6.5%。
五、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02亿元,比上年增长12.7%。总额中,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县及县以下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按行业分,批零贸易业零售额、餐饮业零售额、其他零售额分别为148.45亿元、22.87亿元、4.7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0.7%、26.9%、14.3%。
消费结构调整升级。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0%,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为25968辆,比上年增长17.8%,其中私人轿车发展迅速,较上年增长35.5%。通信器材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2倍。家具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0倍。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34.1%。
六、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卓有成效。合同外资和实际使用外资指标均保持平稳增长。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2家,比上年增加8家,增长23.5%;计划总投资25.7亿元,同比增长39.2%;合同外资金额18349万美元,同比增长30%;实际到位外资12988万美元,同比增长22%。实际引进市外国内资金大幅增长:全年共引进471个内资项目(含续建项目),比上年增加11个;计划总投资145.7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实际到位资金61.84亿元,比上年增长77.2%,其中省外国内资金33.72亿元,比上年增长63.8%。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对外贸易总额首次突破亿美元大关,达14853.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7.1%。其中,出口额968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7.5%,进口额5173.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倍。在出口额中,加工贸易出口增势迅猛,达2974.0万美元,为上年的2.4倍;一般贸易出口6704.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1%。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运输邮电仓储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6.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全年公路、水路(未含铁路、航空)客运量12414.6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客运周转量55.2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3.0%;货运量5268.38万吨,比上年增长17.6%;货运周转量66.0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0.3%。
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15.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138.16万门,比上年增长11.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97.8万户,比上年增长5.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34.5万户,比上年增长20.2%。
旅游业稳步发展。到2004年底,全市已开发景区、景点100多处,桃花源晋升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8%、10%。全市旅游行业直接就业人员已达1万人。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运行平稳。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42.3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企业存款54.7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居民储蓄存款263.2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金融机构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69.9亿元,比上年增长5.4%。短期贷款中农业贷款和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增长较快,比上年分别增长71.5%和45.8%,中长期贷款中,基建贷款和技改贷款比上年分别增长46.5%和27.3%。
商业保险稳步发展。全市已有9家保险公司,其中寿险有5家,产险4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97465万元,比上年增长28.9%,其中寿险收入74499万元,比上年增长34.5%;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5171万元,比上年下降0.7%;财产险收入17794万元,比上年增长19.2%。赔付额为25714万元,比上年增长25.8%。
九、 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类教育加快发展。普通高校当年招生7067人,比上年增长37.9%,在校生20237人,比上年增长43.9%,毕业生2132人;中等职业中学发展较快,当年招生31668人,比上年增长27%,在校生67406人,比上年增长25.3%,毕业生13791人,比上年增长27.5%;普通高中当年招生42876人,比上年增长7.1%,在校生111197人,比上年增长12.1%,毕业生25386人,比上年增长27.8%。初中生、小学生、幼儿园的在校生比上年分别下降15.9%、4.1%、0.3%。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8106.9万元,比上年增长16.3%;国有企事业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万人,比上年增长2.7%;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部级一般科技项目45项;省部级科技成果22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85件,比上年增长15%;授权专利169件,比上年增长11%;签订技术合同87项,比上年增长6%;技术合同成交额6350万元,比上年增长17%。
到年末,全市拥有检测实验室2家。全年共对142个企业进行产品认证,其中3C认证6个;2004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证80个、绿色食品认证54个、有机食品认证2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8万台件。全市共有天气雷达观测站点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7个。全市有地震台站5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0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6个,广播电台1座,中、段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电视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2%,有线电视用户52.7万户。出版市级报纸2506万份,出版期刊14.23万册,出版图书7.73万册(张)。档案馆13个,已开放各类档案8.9万卷(件)。
卫生保健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卫生机构347个,拥有病床数12170张,卫生技术人员15508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预站)12个,疾病预防卫生技术人员614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4个,卫生监督检验技术人员33人。
体育事业上新台阶。训练条件不断改善,新建了射击馆,改建了举重馆、摔柔馆等馆房。全年注册省“十运会”参赛运动员513人,比上年增长近2倍。在全省青少年各项目的比赛中,取得了37枚金牌、38枚银牌、42枚铜牌。组织开展各类群体活动200多次,其中上规模的大型体育活动30多次,参与人数愈10万人(次)。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年末总人口601.0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779人,全年净增人口590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全市城镇化水平为31.8%。
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迅猛,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市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871.67元,比上年增长12.3%,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958.86元,比上年增长7.7%,市区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6.1%。农民人均纯收入2953元,比上年增长15.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64元,比上年增长1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3.7%。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544454人,企业参保人数增长18.3%;其中职工370816人,离退休人员173638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24339人,同比增长17.4%。参加医疗保险人数347612人,同比增长2.4%,其中职工226552人,退休人员121060人。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134656人,同比增长23%,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7201人,同比下降42.17%。
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拥有床位数3210张,收养人员达2600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802个。销售社会福利彩票0.47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470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36万元。
十二、资源与环境
水质状况良好。全年总用水量比上年增长4.4%,人均用水量增长1.8%。总体水质满足IV类标准的断面比例99%。细菌和大肠菌群合格率均达到100%。
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市有自然保护区4个,面积为140098公顷。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37个。建成烟尘控制区28个,面积141.2千平方米。环境噪声达标区8个,面积89.5千平方米。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2个。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68.9%。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100%。空气质量达标率96.7%。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增加值为现价,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计算。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04年常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城、和谐常德的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思路,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进展。地区经济较快增长,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地区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3.37亿元,同比增长12.5%,增幅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6.97亿元,同比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237.3亿元,同比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199.1亿元,同比增长10.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11064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2:40.7:34.1。物价总水平上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4.8%。按城乡分类: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4%,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3%。按类别分:食品类价格上涨13.0%,粮食类价格上涨25.8%,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0%,衣着类价格下降1.8%,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3.9%,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1.4%,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1.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2.3%,居住类价格上涨5.8%。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2.5%。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8.0%。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涨4.9%。 | RAG-ES | 2024-09-10 |
城镇就业和再就业形势较好。全市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为24719人,同比增长6.1%。八件实事圆满完成。经全面评估验收,常德市承担的省8件实事42项指标任务均已圆满完成。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乡村公路建设、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面积认证等27项指标超额完成任务,占全部任务的64.3%;企业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财政预算安排“低保”资金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15项指标完成达标,占全部任务的35.7%。常德市还被评为落实省8件实事数据评估认定工作一等奖。 二、农业 农业生产增速较快。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以及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连续推出,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全市粮食种植面积达到549.5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5.5%,油料种植面积达240.2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5%。全市粮食总产量303.94万吨,比上年增长24%,油料产量40.72万吨,比上年增长20.7%,棉花产量9.21万吨,比上年增长4.5%,糖料产量17.91万吨,比上年下降35.8%,烤烟产量0.49万吨,比上年下降10.1%,茶叶产量0.87万吨,比上年增长11.9%;水果产量59.15万吨,比上年下降17.5%;蔬菜产量161.43万吨,上年下降0.7%;肉类产量58.1万吨,比上年增长2.0%;牛奶产量0.82万吨,比上年增长13.7%;水产品产量29.40万吨,比上年增长7.8%。 | RAG-ES | 2024-09-10 |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投入资金2.34亿元,水利工程完成土石方0.46亿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9.5千公顷,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16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08万公顷。农业生态环境继续得到改善。由于国家退耕还林计划的调整,以及耕地保护制度的实施,全市造林面积27233公顷,同比减少2.84%。全市生态退耕194.46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503.1公顷。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呈现较快增长态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32.73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102.36亿元,比上年增长34.9%。轻工业增速快于重工业,增速高3.8个百分点。全年实现销售产值280.9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港澳台企业及其他所有制企业销售产值分别为131.84亿元、86.28亿元、36.46亿元、11.8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35.1%、42.9%、6.3%。 | RAG-ES | 2024-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