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留区

联合创作 · 2023-08-01

地名由来:春秋时称留吁,因当地赤狄族之一支留吁得名,西汉始设屯留县(纯留县),据《中国地名辞源》:取义中外皆善(纯)的留吁(留)唐朝避宪宗(李纯)之讳更名屯留县,2018年6月设区。

2022年12月,屯留区被命名为2021年度山西省省级平安县(市、区)。

2022年6月,财政部公布2022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名单,屯留区上榜。

2021年11月,屯留区被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

2021年8月,屯留区被命名为2020年度山西省省级平安县(市、区)。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屯留区人口数量为25.38万人,位列长治市各县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5位,位列山西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52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967位。

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推介屯留区为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20年3月,屯留区获得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

+查看更多屯留区荣誉与相关排名>>

长治市屯留区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共辖9个乡镇、1个街道、3个综合服务中心,共209个行政村,总人口25万,国土总面积1142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向东山区、丘陵和平川各占三分之一,于2018年11月撤县设区,是长治市四个市辖区之一。曾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村庄绿化行动先进县、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全国绿化先进集体、中国绿色名县、全国创建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农机示范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22年,被国务院予以“免督查”激励,区农业农村局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屯留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远古时期即有“赤狄别种”建立“留吁”部落,在其西北10公里绛河北岸还有个部落“徐吾氏”。春秋时期,“留吁”、“徐吾氏”归晋,分别改称为“纯留”(“纯”古音“屯”)、“余吾”。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纯留和余吾同属韩国,并将“纯”改为“屯”,从此始有屯留之称。西汉时,置屯留、余吾两县,至今已2300余年。东汉时,余吾并入屯留。流传有“后羿射日”“卞和获璧”“张良得兵书”“王翦战屯留”等历史传说。现存地上古建遗存548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代宝峰寺、蓬莱宫、先师和尚舍利塔,有屯留道情、瞪眼家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屯留民风淳朴,红色基因赓续。明清以来,大量的山东人、河南人迁居屯留,形成了三分之一本地人、三人之一山东人、三分之一河南人的聚居格局,融合涵养养成了兼容并蓄、宽厚包容、和谐淳朴、达观务实的民风。1926年建立了长治市第一个县级党支部,是东北抗联英雄魏拯民的故乡。革命战争年代,朱德、彭德怀、邓小平、刘伯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足迹,闻名中外的上党战役主战场就在屯留境内的老爷山,在这里打响了解放战争的第一枪,有力地声援了毛主席重庆谈判。抗大一分校女生队曾驻扎在渔泽镇岗上村。

屯留区位优越,自然资源富集。自古有“古韩要地”“三晋通衢”之称,距长治市区25公里,距太原210公里,长太、长邯、长临高速以及208、309两条国道贯穿全境。地处北纬36至37度之间,是寒暑交界的“黄金生长带”,年平均气温9.2摄氏度,平均日照时数为2518小时,无霜期16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600mm左右,平均海拔945米。地平水浅,土地肥沃,耕地面积72万亩,素有“米粮川”之称;水资源总量2.05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1.1亿立方米,属于山西省富水区;煤炭探明可采储量91亿吨,煤炭核定产能2500余万吨。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