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区
地名由来:高陵县以南有一道坚固而高阔的土山名为奉正塬,塬体高隆,《尔雅》中有:“大阜曰陵”的说法,即“大土山称为陵”,所以在秦设县时就有了高陵之名。
高陵博物馆
昭慧塔
昭慧塔
2021年12月,高陵区入选第一批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区)创建资格名单。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高陵区人口数量为41.7万人,位列西安市各县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2位,位列陕西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0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301位。
2020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高陵区上榜。
2019年8月,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县名单出炉,高陵区榜上有名。
2019年3月,高陵区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陕甘片区)。
2017年12月,高陵区上榜2017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
2016年2月,高陵区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高陵区,属西安市管辖,地处关中平原腹地,泾、渭河交汇区域,闻名天下的泾渭分明自然文化景观位于境内。东迄临潼区,南界灞桥、未央两区,西和泾阳县、渭城区相邻,北与三原县、阎良区毗连。县境东西长20.5千米,南北宽19.4千米,总面积294平方千米。包茂、京昆高速公路和210国道纵贯南北,西咸北环线(高速)和310国道连通东西。西安至延安、侯马铁路穿境而过,设有泾河火车站。西安地铁10号线已破土动工,建成通车后直通高陵。县西南境(泾河工业园)距西安行政中心15千米,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17千米,与西安铁路北客站隔河相望。县境自西北微向东南倾斜,海拔354—414米,相对高度差60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属东亚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日光充足,年温差变化较大,自然灾害较少,自然环境适宜人类居住,利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高陵区在周代为高陵邑,因邑南高卧奉正原,其状如陵而得名。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置县,是全国建县最早的县份之一。2015年8月4日,高陵县撤县设区正式挂牌。至2020年,全区辖7个街道,86个行政村,18个社区,741个村民小组。
高陵区自古为京畿之地,文脉兴盛,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汉代有光禄大夫王尊、史家冯商、学者如淳;三国时期有国之良臣张既;晋代有中书令潘尼;唐代有元老重臣于志宁、名将李嗣业、中书令崔元晖、诗人韦应物;宋代有名将种师道;元代有学者杨恭懿;明代有理学名儒吕柟;民国有著名农业经济学教授王德崇。中国革命时期有英烈刘天章、白文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行各业先后涌现出许多优秀人物,他们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成绩。张策在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为党和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高陵文化积淀深厚,文物古迹众多。全区有不可移动文物点19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有8个项目列入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杨官寨遗址列入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灰堆坡明代石室墓被评为2008年全国重要考古发现。
高陵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改变家乡面貌,1958年,高陵县被国务院授予“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高陵人民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期,围绕国家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按照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工业单一所有制结构向多种所有制结构转变,商贸流通业向市场化转变,千年古县向城市新区转变。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果菜生产科技创新十强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乡镇企业东西部合作示范区(泾河工业园)、全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达标县、全省粮食生产“吨粮县”、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西安市连续六年综合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奖等荣誉称号。
撤县设区后,高陵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迎难而上,埋头苦干,“十三五”确定的目标基本完成,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持续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占比从“十二五”末的67.2%提升到8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8%,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十二五”末的1.48倍、1.16倍。三次产业比例由9.3:72.4:18.3调整到8.3:54.3:37.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90家,较“十二五”末增加64家,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7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5家。农业增加值达到37.6亿元,粮食生产稳定增收,新增现代设施农业3万亩。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40.2亿元,占GDP比重较“十二五”末提高19.1个百分点,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7家、规上文化企业9家。泾河工业园(含高陵·经开共建区)建成面积65平方千米,企业总数达到556家,有规上企业159家,形成了以汽车制造、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为核心的支柱产业,成为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北跨主城区、渭北万亿级工业大走廊核心区、乡村振兴的示范区、区域空间一体化关键节点、渭北交通的重要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