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

联合创作 · 2023-07-25 00:20

地名由来:明朝时,出海船只来往于此,但长江口航道风急浪高,水流湍急,却没有导航标志。明成祖朱棣便命人在长江口南岸堆土造山,山上建“烽堠”,白天举烟、晚上明火,为来往船只指明航向,当地百姓称其为“宝山”。这座山之后沉没于海,但其名沿用至今。

2023年2月,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名单,宝山区罗店民俗画(工艺美术类)入选。

2022年4月,宝山区被确定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2022年1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宝山区为2021年度国家卫生城市(区)。

2021年12月,宝山区授牌命名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

2021年11月,宝山区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县(区)。

2021年8月,宝山区上榜2021中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直辖市以及副省级城市市辖区),位列第47位。

2021年9月,宝山区被命名为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2021年7月,水利部公布宝山区为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宝山区人口数量为223.5万人,位列上海市各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位。

+查看更多宝山区荣誉与相关排名>>

宝山区位于上海市北部,东北濒长江,东临黄浦江,南与杨浦、虹口、静安、普陀4区毗连,西与嘉定区交界,西北隅与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为邻,横贯中部的蕰藻浜将全区分成南北两部,吴淞大桥、江杨路大桥、蕰川路大桥、康宁路大桥、沪太路大桥横跨其上。全境东西长17.5千米,南北宽约23.08千米,区域总面积365.3平方千米,其中陆域总面积302.3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宝山区常住人口2235218人。

宝山区地处黄浦江和长江的交汇点,宝山堪称上海的“水路门户”,海运连接164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集装箱的吞吐量占上海港的70%以上,海运联运和内河航运发达;陆路形成了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四通八达交通网络;距离虹桥、浦东国际机场均在半小时车程以内。

历史沿革:

现宝山区于1988年9月,由宝山县和吴淞区撤并而组成。

原宝山县位于上海市北部,宝山县境域在唐宋时属昆山县,南宋嘉定十年(1217)起属嘉定县。

清雍正二年(1724)从江苏省嘉定县析出东境建为“宝山县”,与老县嘉定同城而治。

1912年后直隶江苏省。

1937年后日伪、汪伪统治期间,宝山县划归上海市,改县为区。

1944年复改为县。

次年日军投降后重归江苏省,隶第三行政区。

1949年5月解放后,先后隶苏南行政区和江苏省的松江专区。

1958年1月起划归上海市管辖。

1988年,由吴淞区和宝山县“撤二建一”,成立新的宝山区。

原吴淞区沿革:吴淞在清道光三年(1823年)以前,属宝山县城(厢)厂的一部分。

清宣统二年(1910年),实施城镇乡自治后,改为吴淞乡。

1928年7月划归上海特别市,首次建为吴淞区。

民国以来,吴淞区就三建三撤。

解放初期管辖范围基本未变,直至1956年并入北郊区。

1949年5月人民政府接管旧政权。

1949年10月全区实施民主建政。

1958年成为宝山县辖地。

1960年1月重建吴淞区。

1960年4月筹建城市人民公社。

同年10月城市人民公社停办,第三次建立吴淞区。

1978年为宝山钢铁总厂建立上海市宝钢地区办事处。

1979年1月宝钢地区办事处建立。

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复成立吴淞区(1981年10月城厢镇正式划交)。

1988年1月27日国务院决定吴淞区与宝山县同时撤销建制,合并建为宝山区。

1997年,辖5个街道14镇2乡。

区政府驻友谊路街道。

1997年9月,辖区内原江湾机场8.6平方千米和共康小区部分区域0.726平方公里分别划归杨浦区、闸北区。

从1998年开始,地处宝山区长兴岛的前卫农场属地化管理开始实施,于1998年年底整体移交宝山区。

2000年开展乡镇级行政区划调整,至2002年6月底,下辖5个街道、9个镇、2个乡。

2005年长兴、横沙2乡划离宝山区并入崇明县。

2006年撤销海滨新村、吴淞镇街道建制,设立吴淞街道;撤销泗塘新村、通河新村街道建制,成立张庙街道。

至2011年底下辖3个街道、9个镇,使用至今。

浏览 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