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 堆栈工作机制

共 8507字,需浏览 18分钟

 ·

2021-04-24 20:29

来源: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38292644

前言


我们经常会讨论这样的问题:什么时候数据存储在堆栈 (Stack) 中,什么时候数据存储在堆 (Heap) 中。我们知道,局部变量是存储在堆栈中的;debug 时,查看堆栈可以知道函数的调用顺序;函数调用时传递参数,事实上是把参数压入堆栈,听起来,堆栈象一个大杂烩。那么,堆栈 (Stack) 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呢?本文将详解 C/C++ 堆栈的工作机制。阅读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本文讨论的编译环境是 Visual C/C++,由于高级语言的堆栈工作机制大致相同,因此对其他编译环境或高级语言如 C# 也有意义。


2)本文讨论的堆栈,是指程序为每个线程分配的默认堆栈,用以支持程序的运行,而不是指程序员为了实现算法而自己定义的堆栈。


3)  本文讨论的平台为 intel x86。


4)本文的主要部分将尽量避免涉及到汇编的知识,在本文最后可选章节,给出前面章节的反编译代码和注释。


5)结构化异常处理也是通过堆栈来实现的(当你使用 try…catch 语句时,使用的就是  c++ 对 windows 结构化异常处理的扩展),但是关于结构化异常处理的主题太复杂了,本文将不会涉及到。


从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概念开始


1) 程序的堆栈是由处理器直接支持的。在 intel x86 的系统中,堆栈在内存中是从高地址向低地址扩展(这和自定义的堆栈从低地址向高地址扩展不同),如下图所示:

 因此,栈顶地址是不断减小的,越后入栈的数据,所处的地址也就越低。


2) 在 32 位系统中,堆栈每个数据单元的大小为 4 字节。小于等于 4 字节的数据,比如字节、字、双字和布尔型,在堆栈中都是占 4 个字节的;大于 4 字节的数据在堆栈中占4字节整数倍的空间。


3) 和堆栈的操作相关的两个寄存器是 EBP 寄存器和 ESP 寄存器的,本文中,你只需要把 EBP 和 ESP 理解成 2 个指针就可以了。ESP 寄存器总是指向堆栈的栈顶,执行 PUSH 命令向堆栈压入数据时,ESP减4,然后把数据拷贝到ESP指向的地址;执行POP 命令时,首先把 ESP 指向的数据拷贝到内存地址/寄存器中,然后 ESP 加 4。EBP 寄存器是用于访问堆栈中的数据的,它指向堆栈中间的某个位置(具体位置后文会具体讲解),函数的参数地址比 EBP 的值高,而函数的局部变量地址比 EBP 的值低,因此参数或局部变量总是通过 EBP 加减一定的偏移地址来访问的,比如,要访问函数的第一个参数为 EBP+8。


4) 堆栈中到底存储了什么数据?包括了:函数的参数,函数的局部变量,寄存器的值(用以恢复寄存器),函数的返回地址以及用于结构化异常处理的数据(当函数中有 try…catch 语句时才有,本文不讨论)。这些数据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在一起的, 我们称之为一个堆栈帧(Stack Frame)。一个堆栈帧对应一次函数的调用。在函数开始时,对应的堆栈帧已经完整地建立了(所有的局部变量在函数帧建立时就已经分配好空间了,而不是随着函数的执行而不断创建和销毁的);在函数退出时,整个函数帧将被销毁。


5) 在文中,我们把函数的调用者称为 caller(调用者),被调用的函数称为callee(被调用者)。之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是因为一个函数帧的建立和清理,有些工作是由 Caller 完成的,有些则是由 Callee 完成的。


开始讨论堆栈是如何工作的


我们来讨论堆栈的工作机制。堆栈是用来支持函数的调用和执行的,因此,我们下面将通过一组函数调用的例子来讲解,看下面的代码:

int foo1(int m, int n){    int p=m*n;    return p;}int foo(int a, int b){    int c=a+1;        int d=b+1;        int e=foo1(c,d);        return e;}int main(){    int result=foo(3,4);    return 0;}

这段代码本身并没有实际的意义,我们只是用它来跟踪堆栈。下面的章节我们来跟踪堆栈的建立,堆栈的使用和堆栈的销毁。


堆栈的建立


我们从main函数执行的第一行代码,即 int result=foo(3,4); 开始跟踪。这时 main 以及之前的函数对应的堆栈帧已经存在在堆栈中了,如下图所示:

图1

参数入栈 


当 foo 函数被调用,首先,caller(此时caller为main函数)把 foo 函数的两个参数:a=3,b=4 压入堆栈。参数入栈的顺序是由函数的调用约定 (Calling Convention) 决定的,我们将在后面一个专门的章节来讲解调用约定。一般来说,参数都是从右往左入栈的,因此,b=4 先压入堆栈,a=3 后压入,如图:

图2


返回地址入栈


我们知道,当函数结束时,代码要返回到上一层函数继续执行,那么,函数如何知道该返回到哪个函数的什么位置执行呢?函数被调用时,会自动把下一条指令的地址压入堆栈,函数结束时,从堆栈读取这个地址,就可以跳转到该指令执行了。如果当前"call foo"指令的地址是 0x00171482 ,由于 call 指令占 5 个字节,那么下一个指令的地址为 0x00171487,0x00171487 将被压入堆栈:

图3

代码跳转到被调用函数执行


返回地址入栈后,代码跳转到被调用函数 foo 中执行。到目前为止,堆栈帧的前一部分,是由 caller 构建的;而在此之后,堆栈帧的其他部分是由 callee 来构建。


EBP指针入栈

    

在 foo 函数中,首先将 EBP 寄存器的值压入堆栈。因为此时 EBP 寄存器的值还是用于 main 函数的,用来访问 main 函数的参数和局部变量的,因此需要将它暂存在堆栈中,在 foo 函数退出时恢复。同时,给 EBP 赋于新值。


1)将 EBP 压入堆栈


2)把 ESP 的值赋给 EBP

图4

    

这样一来,我们很容易发现当前EBP寄存器指向的堆栈地址就是 EBP 先前值的地址,你还会发现发现,EBP+4 的地址就是函数返回值的地址,EBP+8 就是函数的第一个参数的地址(第一个参数地址并不一定是 EBP+8,后文中将讲到)。因此,通过 EBP 很容易查找函数是被谁调用的或者访问函数的参数(或局部变量)。


为局部变量分配地址

接着,foo 函数将为局部变量分配地址。程序并不是将局部变量一个个压入堆栈的,而是将 ESP 减去某个值,直接为所有的局部变量分配空间,比如在 foo 函数中有 ESP=ESP-0x00E4,(根据烛秋兄在其他编译环境上的测试,也可能使用 push 命令分配地址,本质上并没有差别,特此说明)如图所示:

图5

     

奇怪的是,在 debug 模式下,编译器为局部变量分配的空间远远大于实际所需,而且局部变量之间的地址不是连续的(据我观察,总是间隔 8 个字节)如下图所示:

 

图6

    

我还不知道编译器为什么这么设计,或许是为了在堆栈中插入调试数据,不过这无碍我们今天的讨论。


通用寄存器入栈

     

最后,将函数中使用到的通用寄存器入栈,暂存起来,以便函数结束时恢复。在 foo 函数中用到的通用寄存器是 EBX,ESI,EDI,将它们压入堆栈,如图所示:

图7

   

至此,一个完整的堆栈帧建立起来了。


堆栈特性分析

  

上一节中,一个完整的堆栈帧已经建立起来,现在函数可以开始正式执行代码了。本节我们对堆栈的特性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函数与堆栈帧的依赖关系。


1)一个完整的堆栈帧建立起来后,在函数执行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它的结构和大小都是保持不变的;不论函数在什么时候被谁调用,它对应的堆栈帧的结构也是一定的。


2)在 A 函数中调用B函数,对应的,是在A函数对应的堆栈帧“下方”建立 B 函数的堆栈帧。例如在 foo 函数中调用 foo1 函数,foo1 函数的堆栈帧将在 foo 函数的堆栈帧下方建立。如下图所示:

图8 

 

3)函数用 EBP 寄存器来访问参数和局部变量。我们知道,参数的地址总是比 EBP 的值高,而局部变量的地址总是比 EBP 的值低。而在特定的堆栈帧中,每个参数或局部变量相对于 EBP 的地址偏移总是固定的。因此函数对参数和局部变量的的访问是通过 EBP 加上某个偏移量来访问的。比如,在 foo 函数中,EBP+8 为第一个参数的地址,EBP-8 为第一个局部变量的地址。


4)如果仔细思考,我们很容易发现 EBP 寄存器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请看下图中:

图9

   

我们发现,EBP 寄存器总是指向先前的 EBP,而先前的 EBP 又指向先前的先前的 EBP,这样就在堆栈中形成了一个链表!这个特性有什么用呢,我们知道 EBP+4 地址存储了函数的返回地址,通过该地址我们可以知道当前函数的上一级函数(通过在符号文件中查找距该函数返回地址最近的函数地址,该函数即当前函数的上一级函数),以此类推,我们就可以知道当前线程整个的函数调用顺序。事实上,调试器正是这么做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调试时我们查看函数调用顺序时总是说“查看堆栈”了。


返回值是如何传递的


堆栈帧建立起后,函数的代码真正地开始执行,它会操作堆栈中的参数,操作堆栈中的局部变量,甚至在堆(Heap)上创建对象,balabala….,终于函数完成了它的工作,有些函数需要将结果返回给它的上一层函数,这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caller 和 callee 在这个问题上要有一个“约定”,由于 caller 是不知道 callee 内部是如何执行的,因此 caller 需要从 callee 的函数声明就可以知道应该从什么地方取得返回值。同样的,callee 不能随便把返回值放在某个寄存器或者内存中而指望Caller 能够正确地获得的,它应该根据函数的声明,按照“约定”把返回值放在正确的”地方“。下面我们来讲解这个“约定”: 


1)首先,如果返回值等于 4 字节,函数将把返回值赋予EAX寄存器,通过 EAX 寄存器返回。例如返回值是字节、字、双字、布尔型、指针等类型,都通过 EAX 寄存器返回。


2)如果返回值等于 8 字节,函数将把返回值赋予 EAX 和 EDX 寄存器,通过 EAX 和 EDX 寄存器返回,EDX 存储高位 4 字节,EAX存储低位 4 字节。例如返回值类型为 __int64 或者 8 字节的结构体通过 EAX 和 EDX 返回。


3)  如果返回值为 double 或 float 型,函数将把返回值赋予浮点寄存器,通过浮点寄存器返回。


4)如果返回值是一个大于 8 字节的数据,将如何传递返回值呢?这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我们将详细讲解:


我们修改 foo 函数的定义如下并将它的代码做适当的修改:

MyStruct foo(`int a, int b)`{    ...}

MyStruct定义为:

struct MyStruct{    int value1;    __int64 value2;    bool value3;};

 这时,在调用 foo 函数时参数的入栈过程会有所不同,如下图所示:

图10

    

caller 会在压入最左边的参数后,再压入一个指针,我们姑且叫它ReturnValuePointer,ReturnValuePointer 指向 caller 局部变量区的一块未命名的地址,这块地址将用来存储 callee 的返回值。函数返回时,callee 把返回值拷贝到ReturnValuePointer 指向的地址中,然后把 ReturnValuePointer 的地址赋予 EAX 寄存器。函数返回后,caller 通过 EAX 寄存器找到 ReturnValuePointer,然后通过ReturnValuePointer 找到返回值,最后,caller 把返回值拷贝到负责接收的局部变量上(如果接收返回值的话)。

    

你或许会有这样的疑问,函数返回后,对应的堆栈帧已经被销毁,而ReturnValuePointer 是在该堆栈帧中,不也应该被销毁了吗?对的,堆栈帧是被销毁了,但是程序不会自动清理其中的值,因此 ReturnValuePointer 中的值还是有效的。

堆栈帧的销毁

   

当函数将返回值赋予某些寄存器或者拷贝到堆栈的某个地方后,函数开始清理堆栈帧,准备退出。堆栈帧的清理顺序和堆栈建立的顺序刚好相反:(堆栈帧的销毁过程就不一一画图说明了)


    1)如果有对象存储在堆栈帧中,对象的析构函数会被函数调用。


    2)从堆栈中弹出先前的通用寄存器的值,恢复通用寄存器。


    3)ESP 加上某个值,回收局部变量的地址空间(加上的值和堆栈帧建立时分配给局部变量的地址大小相同)。


    4)从堆栈中弹出先前的 EBP 寄存器的值,恢复 EBP 寄存器。


    5)从堆栈中弹出函数的返回地址,准备跳转到函数的返回地址处继续执行。


    6)ESP 加上某个值,回收所有的参数地址。


前面 1-5 条都是由 callee 完成的。而第 6 条,参数地址的回收,是由 caller 或者callee 完成是由函数使用的调用约定(calling convention )来决定的。下面的小节我们就来讲解函数的调用约定。


函数的调用约定(calling convention)


函数的调用约定 (calling convention) 指的是进入函数时,函数的参数是以什么顺序压入堆栈的,函数退出时,又是由谁(Caller还是Callee)来清理堆栈中的参数。有 2 个办法可以指定函数使用的调用约定:


1)在函数定义时加上修饰符来指定,如

void __thiscall mymethod();{    ...}


2)在 VS 工程设置中为工程中定义的所有的函数指定默认的调用约定:在工程的主菜单打开 Project|Project Property|Configuration Properties|C/C++|Advanced|Calling Convention,选择调用约定(注意:这种做法对类成员函数无效)。


常用的调用约定有以下3种:


1)__cdecl。这是 VC 编译器默认的调用约定。其规则是:参数从右向左压入堆栈,函数退出时由 caller 清理堆栈中的参数。这种调用约定的特点是支持可变数量的参数,比如 printf 方法。由于 callee 不知道caller到底将多少参数压入堆栈,因此callee 就没有办法自己清理堆栈,所以只有函数退出之后,由 caller 清理堆栈,因为 caller 总是知道自己传入了多少参数。


2)__stdcall。所有的 Windows API 都使用 __stdcall。其规则是:参数从右向左压入堆栈,函数退出时由 callee 自己清理堆栈中的参数。由于参数是由 callee 自己清理的,所以 __stdcall 不支持可变数量的参数。


3) __thiscall。类成员函数默认使用的调用约定。其规则是:参数从右向左压入堆栈,x86 构架下 this 指针通过 ECX 寄存器传递,函数退出时由 callee 清理堆栈中的参数,x86构架下this指针通过ECX寄存器传递。同样不支持可变数量的参数。如果显式地把类成员函数声明为使用__cdecl或者__stdcall,那么,将采用__cdecl或者__stdcall的规则来压栈和出栈,而this指针将作为函数的第一个参数最后压入堆栈,而不是使用ECX寄存器来传递了。


反编译代码的跟踪(不熟悉汇编可跳过)


以下代码为和 foo 函数对应的堆栈帧建立相关的代码的反编译代码,我将逐行给出注释,可对照前文中对堆栈的描述:


main 函数中 int result=foo(3,4); 的反汇编:

008A147E  push        4 //b=4 压入堆栈008A1480  push        3 //a=3 压入堆栈,到达图2的状态008A1482  call        foo (8A10F5h) //函数返回值入栈,转入foo中执行,到达图3的状态008A1487  add         esp,8 //foo返回,由于采用__cdecl,由Caller清理参数008A148A  mov         dword ptr [result],eax //返回值保存在EAX中,把EAX赋予result变量

下面是 foo 函数代码正式执行前和执行后的反汇编代码

008A13F0  push        ebp //把ebp压入堆栈008A13F1  mov         ebp,esp //ebp指向先前的ebp,到达图4的状态008A13F3  sub         esp,0E4h //为局部变量分配0E4字节的空间,到达图5的状态008A13F9  push        ebx //压入EBX008A13FA  push        esi //压入ESI008A13FB  push        edi //压入EDI,到达图7的状态008A13FC  lea         edi,[ebp-0E4h] //以下4行把局部变量区初始化为每个字节都等于cch008A1402  mov         ecx,39h008A1407  mov         eax,0CCCCCCCCh008A140C  rep stos    dword ptr es:[edi]...... //省略代码执行N行......008A1436  pop         edi //恢复EDI008A1437  pop         esi //恢复ESI008A1438  pop         ebx //恢复EBX008A1439  add         esp,0E4h //回收局部变量地址空间008A143F  cmp         ebp,esp //以下3行为Runtime Checking,检查ESP和EBP是否一致008A1441  call        @ILT+330(__RTC_CheckEsp) (8A114Fh)008A1446  mov         esp,ebp008A1448  pop         ebp //恢复EBP008A1449  ret //弹出函数返回地址,跳转到函数返回地址执行                                            //(__cdecl调用约定,Callee未清理参数)

·················· END ··················

关注后回复「1024」,获取海量学习资源

浏览 1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