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径村
潘径村是福建省泉州晋江市东石镇一个滨海大村,东连潘山村,西与下庄、麦园两村毗邻,南面临海,北面东塔公路,从村中通过,潘径中学即在公路北边。地名含义初开拓时,观使公在下塘潭边搭盖一小屋安居,故原村名叫“塘边”。又因潘径村北原有大沟涧数条盘旋曲折,根据其他地貌特征又名盘涧(土名破涧),解放后取其谐音定名潘径。
历史沿革
潘径村开基始祖观使五郎公于明朝洪武四年,即公元1372年,明、清属十都,民国33年(公元1944年)属东石镇潘径保。
历史人文
潘径祖辈,善于变革,敢于开拓进取。清道光咸丰年间(1850—1870)前后,按特定地理条件,决然将海埭大片良田,改建为盐场,比农田收入成倍增加,而获渔盐之利,因而潘径村经济、人丁迅速增长,那时已成海都大村了。
一百年前,六柱份兴老先生,因家境贫困,年轻时志在四方,毅然只身前往菲律宾。不久即在菲律宾白手起家,创业致富,并引导许多堂亲往菲律宾经商。至此,潘径村就由一个单一纯农业乡村变为一个渔、盐、侨多种经济的沿海大村了。因而有“日出六坎担,雨来双沟藤”的农谚在沿海流传了。
村容村貌
潘径村是老革命基点村,解放前后,潘径一批有志青年,在0底下工作干部的教育指引下不畏艰险,开展一系列英勇斗争,取得辉煌战果,培养出一大批革命干部,因此解放后,光荣的被评为“老根据地革命基点村”。
经济状况
截止2008年,农业耕地面积2500亩左右,海中滩涂3000多亩,可供养殖花蛤、紫菜等经济作物。比较成规模的制衣厂有60多家;石板材和锻铁厂20多家。
人文景观
潘径村辖区内埭厝开发区公路北有张清水、张温纯、张伯钧等三位烈士纪念碑,每年清明节前后附近中小学均带学生来祭扫纪念碑,在此对下一代进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沿海重要哨位:
潘径村南海边有一突出部,清代就在此建一海头宫。原系渔民下海集中地。解放后成为前沿一重要哨点。站在宫口向南眺望,金门岛山头等景物居历历如在眼前,解放军把此宫作为沿海重要哨点之一。解放军在地图上有非常明显标出。
潘径村附近有安平桥(五里桥)、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围头村、围头湾、灵源山旅游景区、衙口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等旅游景点,有安海土笋冻、晋江胡萝卜、深沪虾仁干、深沪花生、深沪糖芋、深沪鱿鱼干等特产,有柯派高甲戏、安海嗦啰嗹习俗、元宵节(闽台东石灯俗)、晋江布袋木偶戏、潘山庙宇木雕、晋江灯谜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