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欧洲
“如果我的思想是善良的,是真实的,那为什么比不上那些产生于罗马或者巴黎的思想呢?是因为我的思想诞生在这个叫作特拉夫尼克的小山沟吗?难道我的思想就不应该被注意到,不应该被记录下来吗?”
——伊沃•安德里奇(前南斯拉夫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本书作者米卢蒂诺维奇用他的巴尔干之眼,梳理并阐释了十四位塞尔维亚作家笔下的欧洲形象。巴尔干的“野蛮人”撞见了欧洲的雅努斯之神,在一系列的盲目崇拜、误解、缠斗、反思之后,完成了塞尔维亚文化的自我确证。
★ 挑战欧洲中心主义叙事
塞尔维亚知识分子的主体意识从“不西方,毋宁死”到“克服欧洲”的过程中显影,打破“巴尔干—欧洲”等于“野蛮—文明”的叙事模型。
★ 打破偏见和刻板印象
塞尔维亚对欧洲的想象与欧洲对巴尔干的想象互为镜像,误解和偏见在此成为一种常态。对误解和偏见的研究,为互相理解提供了新的愿景和可能性。
★ 现代...
“如果我的思想是善良的,是真实的,那为什么比不上那些产生于罗马或者巴黎的思想呢?是因为我的思想诞生在这个叫作特拉夫尼克的小山沟吗?难道我的思想就不应该被注意到,不应该被记录下来吗?”
——伊沃•安德里奇(前南斯拉夫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本书作者米卢蒂诺维奇用他的巴尔干之眼,梳理并阐释了十四位塞尔维亚作家笔下的欧洲形象。巴尔干的“野蛮人”撞见了欧洲的雅努斯之神,在一系列的盲目崇拜、误解、缠斗、反思之后,完成了塞尔维亚文化的自我确证。
★ 挑战欧洲中心主义叙事
塞尔维亚知识分子的主体意识从“不西方,毋宁死”到“克服欧洲”的过程中显影,打破“巴尔干—欧洲”等于“野蛮—文明”的叙事模型。
★ 打破偏见和刻板印象
塞尔维亚对欧洲的想象与欧洲对巴尔干的想象互为镜像,误解和偏见在此成为一种常态。对误解和偏见的研究,为互相理解提供了新的愿景和可能性。
★ 现代性批判的一个样本
欧洲文化作为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或被塞尔维亚文化吸纳,或被改造。对欧洲形象的反思和批判,正是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在全球化的视野下,同样作为后起“他者”的中国应如何为现代性刮骨疗毒,塞尔维亚作家们的反思将会给我们带来启发。
【作者】
佐兰•米卢蒂诺维奇(Zoran Milutinović),1962年出生于塞尔维亚,博士毕业于贝尔格莱德大学南斯拉夫文学和比较文学专业,现任伦敦大学学院斯拉夫和东欧研究院教授,欧洲科学院成员,主要从事斯拉夫文学和现代文学理论研究。主要著作有《图书馆里的幽灵:伊沃•安德里 奇关于塞尔维亚民族主义的论述》《为过去而战:伊沃•安德里奇与波斯尼亚的民族主义》《什么是“西方”?民族主义、世界主义和20世纪早期塞尔维亚文化中的“西方”》等。佐兰还是学术期刊《斯拉夫和东欧评论》《新区域研究》《巴尔干》的编委。
【译者】
彭裕超,欧洲语言文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教学、文学翻译、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文学关系史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