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砚池墓群

洗砚池墓群

共 2067字,需浏览 5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2003年5月,王羲之故居公园在扩建工程施工中发现洗砚池墓群。
2011年,洗砚池墓群出现渗水及砖石脱落现象。
2016年,洗砚池墓群完成保护工程。同年12月,洗砚池墓群正式对外开放

建筑格局

洗砚池墓群占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包括一号、二号墓。两墓东西相距35米,除墓门为石制外,其余均为砖筑。根据墓葬规模和随葬器物,两墓的墓主为王侯、名门望族或高级官吏的家族成员

主要建筑

一号墓

一号墓为左右对称的双室券顶墓,由墓室、天井、墓道等组成,两墓室东西7.55米、南北4.6米、高3.4米;墓圹夯筑而成;墓底铺砖两层,龟背形凸起;封门墙上放置青瓷罐、釉陶兽形水注、五铢钱;门前两侧砌挡土砖墙;墓室内葬3具儿童骨架(西室1具、东室2具)。随葬品有铜器、瓷器、漆器、陶器、金器及其他质地的器物270余件(套),铜弩机和部分漆器底部有朱书纪年“太康七年”“太康八年”“十年”
洗砚池墓群一号墓

二号墓

二号墓位于一号墓以西35米处,为南北向单砖室券顶墓,由墓道、甬道、墓室等组成。墓室南北13米、东西6.8米、高4.6米。有斜坡墓道,内葬两具成人骨架,当为夫妻合葬。墓曾被盗,残存随葬品32件(套),以铜虎子、瓷灯、玛瑙珠和金钉等较为珍贵
洗砚池墓群二号墓

文物遗存

洗砚池墓群出土了大量文物,有铜器、瓷器、陶器、漆器、铁器、金器等,总计300余件(套)。其中瓷器主要为南方风格的青瓷,陶器有盘、釉陶瓶等器类,还有一部分漆衣陶盘。铜器有熏炉、鼎、魁、熨斗、灯、碗、弩机、带钩等。金器主要为装饰品,有手镯、钗、簪、铃、串珠、牌饰、指环等。随葬漆器数量也很多,但大多腐朽严重,可辨器形有奁、壶、碗、耳杯、盘、勺等类,漆器底部的朱书文字仍清晰,颜色鲜艳。其中代表性文物为青釉胡人骑狮瓷水注
青釉胡人骑狮瓷水注通高18.9厘米,长14.2厘米。一胡人浓眉大眼,两眼圆睁,高鼻大耳,络腮胡须,髭须上翘。头戴网纹卷沿高筒帽,帽中间饰有凹弦纹,帽后两带交叉下垂。身着圆圈、十字形纹衫裤,足穿网纹履,端坐于狮背上。左手楸狮耳,右手执便面于胸前,目视前方。卧狮怒目,张口,獠牙外露,颌下有须,长尾呈树叶状下垂,尾巴上卷,狮身印有圆形斑纹,蓖划鬃毛,通体施青釉。如意剑首,柄上配剑环,云纹剑体,外侧铭文为“匪鉴斯镜,以妆尔容”。现藏于
青瓷胡人骑狮器

科研成果

洗砚池墓群一号墓出土文物的纪年材料,对判断墓葬年代非常重要。从纪年材料来看,有“正始二年”“太康七年”“泰康八年”“十年”四个年号。其中,刻在铜弩机上的“正始二年”是三国曹魏时期的年号,和墓葬的时代无关。其他的三个年号都是漆器底部的朱书,十分清晰。二号墓葬虽然没有纪年材料,结构与一号墓也不相同,但两座墓相距很近,在构筑方式包括使用材料上,也大体一致,年代应该比较接近。因此推断,洗砚池墓群应该属于西晋晚期的墓葬
洗砚池墓群一号墓发现的三具人骨架,经过鉴定都是未成年人。东墓室的两具人骨,一具是一岁多的幼儿,另一具是只有两三个月大的婴儿。西墓室墓主人正处于换牙期,乳牙已经掉了,恒牙才长出了一点,经DNA鉴定倾向于女孩。结合文献记载,洗砚池墓群可能是琅琊王司马氏家族墓,其中一号墓东室墓主应是一岁左右“未逾年薨”的琅琊哀王和两岁薨的琅琊悼王,西墓室墓主应为司马焕的妃。 二号墓早于一号墓,应是琅琊恭王和夏侯妃合葬墓

文物价值

洗砚池墓群对于研究西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文物保护

2004年4月11日,洗砚池晋墓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06年5月25日,洗砚池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洗砚池墓群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王羲之故居公园内。

交通路线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