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启东市统计公报 2022

联合创作 · 2022-09-25 00:00

启东市2022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启东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启东调查队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影响和多重超预期的困难挑战,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建设沪苏一体融合发展窗口城市”目标定位,牢牢扛起“勇挑重担、多作贡献”重大责任,坚定实施向海发展战略、接轨上海战略,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一、综合

经济总量稳步攀升。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1.14亿元,比上年增长2.2%。第一产业增加值92.9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685.87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612.3亿元,增长0.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7:49.3:44.0。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5023元,增长3.1%。列全国县域基本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第16位,比上年提升1位。在2022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排名第23位,比上年跃升4位,吕四港镇、汇龙镇首次入选全国百强镇。

1.png

吸纳就业成效明显年末全市工商登记各类在业企业28360家,累计注册资本3256.31亿元。其中国有及集体控股企业266户、私营企业26477户、其他内资企业1098户。当年新登记各类企业3676户,新登记企业注册资本279.41亿元。全市工商登记个体工商户90277户,新增6376户。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80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280人、促进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805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2363人,扶持农民自主创业1757人,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285人。职业技能鉴定取证9000人次,新增高级工以上1865人次、技师以上233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分类别看,交通通信类上涨5.4%,医疗保健类上涨3.1%,食品烟酒类上涨2.0%,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0%,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3%,居住类上涨1.0%,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9%,衣着类上涨0.3%。

数字赋能增添动力。年末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117家,其中工业47家、建筑业33家、批零业23家、服务业14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9.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5.63亿元,占GDP比重1.8%,比上年提升0.5个百分点。

2.png

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总体稳定。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5.7万人,比上年减少0.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8.71万人,城镇化率61.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107.79万人,比上年减少0.9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576人,出生率3.32‰,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为106:100;全年死亡人口11354人,死亡率10.53‰,人口自然增长率-7.21‰。

3.png

居民口袋不断殷实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337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工资性收入29871元,增长5.0%;经营净收入6656元,增长3.5%;财产净收入3816元,增长3.6%;转移净收入5994元,增长6.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106元,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01元,增长5.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76:1,比上年缩小0.03。全年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250元,增长4.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291元,增长2.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918元,增长7.0%。

4.png

5.png

社保网络日趋健全。年末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9万人,人均养老金增至2577元,增长4.6%。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07万人,基础养老金增至211元。全年全市基本医保参保人数98.27万人。其中,职工医保25.6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5万人,占总参保人数的26.1%;居民医保72.59万人,占总参保人数的73.9%,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提高至1400元。城乡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750元提高到780元;城镇三无人员供养标准由每人每月1945元提高到2025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由每人每月1010元提高到1040元。全年累计发放保障资金6019万元。

社会服务日臻完善。全市拥有养老机构50个,养老机构床位数7586张,提升改造农村敬老院3家,新增护理型床位356张。年末共有社区服务中心315个,社区服务站315个。多层住宅增设电梯25台,惠及居民250多户,增设数名列全省县级市前茅。全年为六类困难群体购买“低补保”14621份,民生投入99.98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达79.2%。

三、农业

农业产量保持平稳。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8.19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农业产值53.69亿元,下降0.8%;林业产值0.68亿元,增长9.6%;牧业产值14.60亿元,增长1.3%;渔业产值94.9亿元,增长6.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4.32亿元,增长11.7%。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1.17万亩,比上年增长0.02%;棉花种植面积705亩,减少4270亩;油料种植面积22.18万亩,减少1.93万亩;全年粮食总产32.88万吨,增长0.2%。其中,夏粮总产9.97万吨,增长3.9%;秋粮总产22.91万吨,下降1.3%。全年粮食平均亩产271.3公斤,增长0.2%。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5万吨,比上年下降4.1%。水产品总产量32.57万吨,增长1.4%。

6.png

7.png

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2.5万亩,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91%。粮油种植面积超130万亩,创近15年之最。建成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39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47个、认证绿色食品9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省级示范园区,新增全国农村创业基地2家、省股交中心“农业板”挂牌企业15家。南阳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省五星级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四、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恢复。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0家,比上年增加108家。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49.74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92.88亿元,增长5%,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55.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5%。实现工业应税销售1308.5亿元,增长8.8%,其中,新能源装备、生命健康、电子信息及半导体产业分别增长21%、16.8%和10.4%。列入“1521”龙头企业培育的50家企业累计实现工业应税销售696.8亿元,其中应税销售超50亿元企业4家、超10亿元企业17家。

建筑行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建筑业企业838家。其中,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建筑企业2家、一级资质建筑企业13家、二级资质建筑企业42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463.78亿元,比上年增长4.5%。建筑业企业施工面积791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3.3%;新开工建筑企业施工面积1595万平方米,下降69%。全年荣获鲁班奖1个、国优奖1个、詹天佑奖3个。

五、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小幅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增长3.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3.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0.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4%。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7.2%,比上年提升0.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24.8%,比上年提升7.8个百分点;高新产业投资增长24.5%,比上年提升32.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6%,比上年提升8.7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9.5%,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85.9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5.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85.6万平方米,下降43.9%。

项目招引量质并举。全年新开工制造业项目105个,其中百亿级项目2个、5亿元以上项目31个,列入省、市级制造业项目12个、专精特新项目7个、新竣工项目1个。计划总投资100亿元的卫华港机、益海嘉里项目开工建设。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03个,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0个、“专精特新”等高质量项目62个。全流程帮办、全链条保障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1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列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10位。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市场小幅回落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7.24亿元,比上年下降1.1%。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83.30亿元,下降10.6%。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73.56亿元,下降12.0%;餐饮收入8.20亿元,增长6.6%。按消费品统计,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1.6%、粮油食品类增长4.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1%、汽车类下降1.3%、金银珠宝类下降3.7%、日用品类下降10.3%、烟酒类下降15.7%、饮料类下降22.7%。

8.png

全域旅游加快创建。年末全市共有国家3A级以上景区10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星级旅游饭店6家、旅行社10家、分社2家,营业网点28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创建,印象沙地、农道有机、通海垦牧公司创成国家3A级景区,抗大九分校入选省首批文化遗产旅游精品点,希尔顿逸林通过五星级旅游饭店评定,洲颐温泉酒店获评江苏精品休闲度假饭店,渔人码头获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合作镇曹家镇村、启隆镇兴隆社区、海复镇搬场村进入南通市级旅游重点村培育名单。

七、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承压放缓。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38.36亿元,比上年下降16.3%。其中,出口总额271.11亿元,增长4.3%;进口总额67.25亿元,下降53.4%。年末与我市建立进出口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142个。全市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424家,比上年下降4.7%。跨境电商交易额达2000多万元。

招商引资成效突出。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3个,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0个,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2个。全年累计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5家,增资扩股企业9家。全年新批境外投资企业4家,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779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4%;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1038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7.1%。外资到账突破4亿美元,制造业外资占比提升20个百分点,利用外资提质增效工作获省政府通报表扬。

八、交通和邮电

交通设施日益便捷。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292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2公里。通州湾新出海口吕四起步港区集装箱和通用码头建成并正式运营。北沿江高铁启东段征地组卷全省率先完成,崇启公铁长江大桥、新三和港特大桥、启东客整所3个先行点开工建设。洋吕铁路启东段完成工程量的80%。433省道改造全面完工,鹤港大桥建成通车。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28.45万辆,比上年新增2.1万辆。其中,私家车保有量23.52万辆,比上年末增加1.64万辆。全年新增智慧停车系统管理的城区公共停车泊位9071个,其中,道路临时停车泊位3871个,停车场泊位5200个。

电信业务较快增长。全年邮政业完成业务总量4.75亿元,下降1.7%,实现业务收入3.7亿元,下降7.5%。电信业完成业务总量11.33亿元,增长25.2%,实现业务收入9.57亿元,增长7.8%。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106.24万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47.5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3.55万户,5G基站1686个。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1.1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98万户。

用电需求平稳增长。全年全社会用电50.2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5%。其中,第一产业用电0.92亿千瓦时,增长20.8%;第二产业用电29.22亿千瓦时,下降3.4%;第三产业用电7.92亿千瓦时,增长3.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2.19亿千瓦时,增长17.5%。

九、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运行良好。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15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影响后比上年增长8.5%。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6.26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科学技术支出3.36亿元,增长16.9%;卫生健康支出19.51亿元,增长26.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81亿元,增长6.7%;住房保障支出3.33亿元,增长2.5%;交通运输支出1.68亿元,增长6.3%。

金融信贷规模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105.2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453.24亿元,增长18.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706.73亿元,增长14.8%。按贷款期限统计,短期贷款余额574.24亿元,增长13%;中长期贷款余额1062.21亿元,增长16.3%。按贷款类别统计,消费贷款382.37亿元,下降0.8%;经营贷款218.68亿元,增长13.4%;制造业贷款189.18亿元,增长31.2%。“苏科贷”,“小微贷”等风险补偿基金放款规模逾14.65亿元,惠及企业368家。

市场融资稳中有进。年末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6家,资本市场累计募集资金137亿元,总市值444亿元。“新三板”挂牌公司4家,江苏股交中心挂牌企业117家,比上年增加48家。全市上市入轨企业14家,比上年增加8家。

保费收入稳步提升。年末全市保险公司28家,其中产险公司15家,寿险公司13家。全年保费总收入26.33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财产险收入8.42亿元,增长13.9%;人寿险收入17.91亿元,增长2.2%。

十、科技和教育

创新活力充分激发。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666件,比上年增长30.8%。全年有效发明专利4097件,增长18.8%;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2.61件,增长19.5%,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10位。

科技引擎动力强劲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5.4%。全年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56个,获评省成果转化项目2个,新增省级企业研发机构9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入选省创新型领军企业2家,获省科技创新发展奖2个、中国专利优秀奖1个,14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14名、省级人才培养工程17名。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教育水平持续提高。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学校153所,在校学生90231人,专任教师6986人。高考本一上线率达72.6%,比上年提升2.5个百分点。职教对口单招本科上线率达85.9%,超省平均74.4个百分点,蝉联南通第一。教育设施更加完善,全市所有中小学教室实现空调全覆盖,教育城域网成功升级为搭建数字音乐和数字书法教学平台的全光网。在各类中小学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际奖13项、省级奖30多项。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城市文化蓬勃向上。年末全市拥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2个,24小时城市书房5个,农家书屋264个,图书总藏量达210多万册。全年举办启吾大讲堂人文讲座11场次,“如歌的行板·全国女画家版画作品邀请展”、“镌刻百年·全国版画名家木版画作品展”、“照见美好·启东非凡十年”等展览12次,其他各类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260场次,纳凉晚会450场次。版画院30余件作品入选国际海报展。评弹小曲《张謇垦牧歌》入选第四届“走马杯”讲好中国故事曲艺节目网络展播,评歌《江海景》在新华网、学习强国等平台展示。文化馆入选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名单。

医疗保障持续提升。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49个、执业医师(助理)2706人、注册护士2909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81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3.02人,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4.4张。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提高到105元,人均预期寿命82.80岁(男80.25岁,女85.38岁)。全市标准化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建成率100%,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率达75.2%,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96.4%。开通医保事项“跨域通办”崇启专窗,“15分钟医保服务圈”实现全覆盖。建成长三角名医工作室31家,三级医院专科家庭医生团队63个,基层家庭医生团队260个。

体育事业亮点纷呈。全市拥有各类体育协会31个、体育健身俱乐部10个、体育场地108个。年内新增公共体育设施面积40.6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6平方米。主城区、主功能区建成“10分钟健身圈”,261个行政村和54个社区的体育活动室及多功能运动场全部建成,更新室外健身路径120套。成功承办CBA夏季联赛、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等重大赛事。英邦小学女子排球队在“2022年全国青少年排球夏令营暨小排球锦标赛”中以七战七胜的战绩,问鼎女子小学乙组冠军。

十二、城市面貌和生态环境

城市形象显著提升。全年新建改建镇区道路45公里,提档升级农村公路47公里,改造危桥40座。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39.9平方公里,城市道路总长276.18公里,道路总面积601.26万平方米。实施老旧小区高标准改造面积6.1万平方米。实施农村危房整治316户。滨江生态绿廊首开区建成开放,新增城市绿地15.6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41%、绿化覆盖率43.9%。新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11个。

生态环境日益改观。全年PM2.5浓度降至22.8微克/立方米,列全省第一。优良天数比率85%,位列全省前列。市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达100%。建成二、三级生态河道4条,四级生态河道200条,完成海岸带修复6公里。农村河道长效管护工作列全省第一等次。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新增省级美丽海湾示范项目1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5个。新增成片造林189亩。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注:

1、本公报发布的2022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别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4、部分数据因统计口径调整,比上年不具可比性。

5、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6、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建设项目。

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8、本公报中,就业、创业、农业、建筑、投资、旅游、开放型经济、交通、邮电、财政、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人口、社会保障、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等相关数据均来源于部门提供。

时光轴

RAG19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启东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启东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启东调查队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影响和多重超预期的困难挑战,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建设沪苏一体融合发展窗口城市”目标定位,牢牢扛起“勇挑重担、多作贡献”重大责任,坚定实施向海发展战略、接轨上海战略,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一、综合经济总量稳步攀升。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1.14亿元,比上年增长2.2%。第一产业增加值92.9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685.87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612.3亿元,增长0.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7:49.3:44.0。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5023元,增长3.1%。列全国县域基本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第16位,比上年提升1位。在2022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排名第23位,比上年跃升4位,吕四港镇、汇龙镇首次入选全国百强镇。RAG-ES2024-10-24
吸纳就业成效明显。年末全市工商登记各类在业企业28360家,累计注册资本3256.31亿元。其中国有及集体控股企业266户、私营企业26477户、其他内资企业1098户。当年新登记各类企业3676户,新登记企业注册资本279.41亿元。全市工商登记个体工商户90277户,新增6376户。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80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280人、促进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805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2363人,扶持农民自主创业1757人,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285人。职业技能鉴定取证9000人次,新增高级工以上1865人次、技师以上233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RAG-ES2024-10-24
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分类别看,交通通信类上涨5.4%,医疗保健类上涨3.1%,食品烟酒类上涨2.0%,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0%,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3%,居住类上涨1.0%,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9%,衣着类上涨0.3%。数字赋能增添动力。年末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117家,其中工业47家、建筑业33家、批零业23家、服务业14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9.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5.63亿元,占GDP比重1.8%,比上年提升0.5个百分点。RAG-ES2024-10-24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