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境乡

联合创作 · 2023-08-13 06:11

地名由来:“泮境”原是“半迳”,据说“半迳”是茶地、太拔、溪口等地前往上杭县城的必经之路,又是全程的中途,来往行人多在此地歇宿,翌日起程,故有半迳之称。后又因“半”和“泮”、“迳”和“境”的方言谐音,又书写为泮境。

2020年12月,福建省爱卫办命名泮境乡为福建省卫生乡镇。

201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泮境乡2012年—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泮境乡地处上杭县地理中心,分别与茶地、庐丰、临城、白砂等四个乡镇毗邻,距省道围禾线6公里,距上杭县城21公里。全乡总面积51.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81%,其中耕地面积7250亩、山林面积49850亩,人均分别为1.1亩、8亩。平均年气温19.1度,平均年降水量1780毫米,平均海拔373米,属丘陵山区乡镇。全乡辖7个行政村、12个自然村、57个村民小组,共23个姓氏。总户数1629户、总人口6340人,其中农业人口6178人、乡村劳动力3628人、外出从业人员1918人。境内侵入岩分布广,面积42平方公里,因而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已探明的矿种有萤石、高岭土、硅石、锰矿、钾长石等非金属矿产10多种,其中萤石储量达300万吨,且品位高,精选粉达国家-标准;高岭土遍布全乡7个行政村,储量达3000万吨,泮境素有“瓷土之乡”之美誉。此外,森林、水力资源也较为丰富,是上杭重点林区之一,现有电站6座,总装机1250千瓦,年发电量900万度。

2005年全乡社会总产值2.3亿元,比增11%,农业总产值3648万元,比增6.5%,企业总产值1.9亿元,比增15%,财政总收入159.6万元,比增13.8%,农民人均纯收入3533万元,比增6%,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6.4%。 全乡农业主导产业为:烤烟、生猪、青梅,共有望梅亭水电公司、高岭土开发公司、矿产加工厂、萤石精选厂等各类集体、私营企业11家。2001年7月在全县率先实现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接通省道围禾线的泮境—官将主干道拓宽改造工程2005年底全线完工,达到县道三级公路标准;通往茶地、庐丰、白砂的出境乡际公路均已全线硬化,交通条件便利。全乡已开通电信、移动、联通、小灵通等通讯设施;实施了集镇小区开发、元康革命基点村建设、乌石扶贫综合开发和村容村貌整治;新建了宣传文化中心、信用社营业大楼、卫生院门诊大楼、中学教学实验大楼、中小红鼓楼等办学、办医、办贷设施,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03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第八届文明乡”称号,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获县对乡镇目标管理考评综合二等奖,2005年被省委宣传部、省计生委评为“全省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被中宣部、国家计生委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红旗单位”,被评为县级“信用乡镇”和“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伍洪祥故居

伍洪祥故居位于泮境乡元康村红心组,坐南朝北,建于清代,二层土木结构简易楼房,占地110平方米,通进深11米,通面阔10米,平面布局呈长方形,上下层各三间,一楼西侧第一间为伍洪祥出生地,前有天

历史沿革:

处太拔、溪口往上杭县城的中途,昔名半迳,后演化为今名。

宋元时属胜运乡;明清时属胜运里;1929年土地革命时属上杭县苏北二区苏,1930年属杭武县苏第五区苏,同年命名为“三鉴乡”;民国时设半径乡联保处,辖半迳圩、镇龙村、岭背村、田背村、定达村、白石村、黄罗村、丰村、乌石村、院坑村、观音堂、祖家源、孔桥、彩霞村、扶竹村、老家村17个村庄,后与茶地乡并为“茶境乡”;1949年解放后为庐丰区(第二区)泮境村;1953年称泮境乡;1958年5月称泮境乡,同年9月并入庐丰乡政府,10月公社化,称红旗公社泮境管理区(营);1959年改称庐丰公社泮境管理区;1961年体制划小,泮境公社从庐丰公社划出;1968年称泮境公社革委会;1980年称泮境公社管委会;1984年称泮境乡。

浏览 1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