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嗣堂

昭嗣堂

共 1240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0:25

历史沿革

明朝嘉靖七年(1528年),进士曹察建宅第中大厅。
明朝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曹察卸任他将全部赏赐用来修建香楠厅。
清朝乾隆十三年(1748年),曹家后人将宅改为家祠,故名昭嗣堂。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昭嗣堂祠堂的功能不复俘在,房屋产权归村里集体所有。
20世纪80年代末,为改善教学条件和确保古建筑的防火安全,小学迁出之后此地又作为村里停放拖拉机等农用机械的场所。
1983年之后,昭嗣堂经抢救性加固整修。
1997年,无锡市政府拨款10万元,对昭嗣堂进行了临时性抢修。
21世纪初,江苏省政府、无锡市政府和无锡新区管委会对昭嗣堂进行了全面大修。
昭嗣堂

建筑特点

结构

昭嗣堂坐北朝南,前后三进,中轴线上白前(南)至后(北)依序为照罐(河对岸)、门厅、大厅、大堂(昭嗣堂)、牌坊、后堂与后同,建筑面积约665平方米。该堂气势轩敞,面宽七开闸达26米,进深十一架共14米。顶高8.4米。硬山顶,居中的三间草架略高、左右两问屋顶略低——形似明代官帽。
昭嗣堂内的香楠厅,全部采用最上等的金丝楠木建成。梁柱上均施彩绘,有旋子莲花、双钱、包袱垂角等纹样,贴金仍隐约可见,金柱下置覆盖形青石柱础,檐柱下为青石桎,山柱下为木桎和柱础。厅前有院墙,墙体下置青石须弥座,中为砖墙,上首有精雕砖刻。
昭嗣堂

特点

昭嗣堂建筑呈对称布局,为“吉”宅之形,是苏式古建筑,堂内梁柱等木构有很有特色的彩画艺。
昭嗣堂

文物遗存

研究价值

昭嗣堂香楠厅建筑规格高,用材做工精细,选址布局讲究,整座建筑飞檐叠脊、磨石雕砖、画梁雕栋,是一座较完整且典型的明代建筑,对于研究古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对于发展发掘无锡地方文化遗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保护措施

1983年,昭嗣堂成为无锡县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昭嗣堂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起,硕放镇镇政府开始全面修复昭嗣堂,并将其列入硕放镇政府”十大实事工程”。
2006年5月25日,昭嗣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4月,无锡市人民政府对昭嗣堂项目规划建设要与昭嗣堂保护区及周边环境要素整体融合、统筹考虑,同时就项目整体建筑规划布局、建设设计、选材用材、环境景观设计等方面,为项目后续规划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昭嗣堂

历史文化

昭嗣堂是明嘉靖进士曹察所建的宅第,昭嗣堂的修建与“壬寅宫变”有关系。曹察有一女曹洛莹被选人宫,深得嘉靖皇帝的宠爱,立为端妃,被方皇后妒忌。宫女谋杀嘉靖帝的“壬寅宫变”发生后,方皇后趁乱把宫变前夜侍寝的端妃打成丰谋者之,并假传圣旨,将其秘密斩邕嘉靖皇帝病愈后即感到端妃冤死,为其平反并赏赐给曹察一笔抚恤金。

旅游信息

地址:昭嗣堂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硕放街道孙安路。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