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和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全面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全区综合实力再攀新台阶,结构转型实现新突破,发展动能彰显新优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民生福祉更有质感,为实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宁新篇章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0.5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69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659.79亿元,同比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1266.07亿元,同比下降1.7%。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2.5:55.3:42.2。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96.9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4.3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8.34%。人口自然增长率3.31‰,出生率6.42‰,死亡率3.11‰。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126.83万人,比上年增加1.59万人,增长1.3%。其中女性64.16万人,增长1.8%;暂住人口108.25万人,下降3.4%。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97万人,新增大学生就业参保4.36万人,援助困难人员就业0.53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省定标准以内,城镇失业人员就业2.56万人。全年培育自主创业1.04万人,其中农民自主创业0.18万人。
全年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4.07万户。经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10.92万户,当年新增1.20万户;内资企业(不含私营)1.39万户,当年新增2572户。外商投资企业2038户,当年新增126户。个体工商户21.19万户,当年新增2.60万户。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6.99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农业产值80.23亿元,增长3.7%;林业产值3.72亿元,增长4.3%;牧业产值5.11亿元,增长68.2%;渔业产值26.39亿元,下降2.1%;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1.55亿元,增长11.2%。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2.82万亩,同比增长1.1%,增加0.45万亩。粮食总产量22.00万吨,同比增长0.2%。其中夏粮产量3.48万吨,增长1.8%;秋粮产量18.52万吨,下降0.1%;夏熟油菜籽产量1.04万吨,增长6.1%;蔬菜及食用菌产量99.14万吨,增长0.4%;瓜果类产品产量13.83万吨,增长0.9%。
全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项目4个,建设面积10600亩,总投资3180万元。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3.2%,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累计培育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64家,全年新增23家,众彩农副物流入围全国农业龙头企业前十强。全区家庭农场总数达1228家,其中示范家庭农场315家,今年新增111家。实现休闲农业旅游年综合收入超过70亿元,农业电商年交易额达22亿元。累计建成市级以上美丽乡村453个,当年新建80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9个,当年新建4个,总数位列全省第一,美丽宜居乡村建成率100%。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03.40亿元,同比增长7.0%,占南京市总量的26.1%。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7.5%。
五大优势产业实现全面增产。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增长15.8%;新一代信息技术增长13.5%;智能电网增长9.6%;高端智能装备增长6.8%;新型节能环保增长4.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081.83亿元,同比增长6.2%。实现利润总额348.33亿元,同比增长14.0%。全区32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8个行业的利润总额实现增长,增长面近六成。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31.9%。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48.57亿元,可比价增长0.2%。列入统计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18.06亿元,增长5.8%。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055.74万平方米,增长3.7%;竣工面积620.28万平方米,增长9.7%。全年建筑业企业签订的合同总额为1104.27亿元,增长4.7%。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额900.93亿元,同比增长2.4%,基础设施投资94.08亿元,下降20.7%;工业投资223.66亿元,增长2.9%,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61.48亿元,增长7.4%;高技术制造业投资131.75亿元,增长6.1%;服务业投资676.99亿元,增长0.5%。
全年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333.31亿元,同比下降12.5%。建安投资126.37亿元,下降20.6%;土地购置费187.59亿元,下降6.7%。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68.52万平方米,下降34.4%;实现销售额359.08亿元,下降44.5%。
全区已开工城乡建设计划A类项目449个,完成投资378.13亿元。重点项目推进方面,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完成,宁句线沿线周边交通环境综合整治等9个项目正按序推进;002省道江宁段改扩建工程秦淮河大桥段等11个项目已完成;绿都大道主桥已完成,城市建成区“海绵城市”建成面积达30%;章村社区、铜井集镇等4处口袋公园已建成。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3.05亿元,同比增长0.1%,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98.88亿元,下降3.4%。限额以上贸易单位中,汽车类实现零售额349.92亿元,增长30.5%,其中新能源汽车实现零售额168.16亿元,增长127.0%。日用品类实现零售额35.33亿元,下降9.4%。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269.82亿元,增长54.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6.1%。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658.20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出口1214.10亿元,增长1.9%;进口444.10亿元,增长33.2%。完成物流业交易额1760.95亿元,增长8.0%。全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91个,同比增长2.2%;实际使用外资9.36亿美元,下降10.4%;合同利用外资12.23亿美元,增长51.9%。年末,累计引入亿元以上签约项目445个,签约项目投资总额3024.00亿元。
六、交通运输和旅游
全年公路和水路货物运输总量3102.26万吨,货物周转量625254.27万吨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227.21万人,周转量5317.05万人公里;年末城市公共汽车运营线路网长度达2782.8公里,同比增长3.1%。新辟公交线路10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2条,更新新能源公交车250辆,新建改造公交站台80座,改造出新老旧公交场站7座。区800路公交获全省“十佳城乡公交线路”。完成农路提档升级36.4公里,农桥改造38座;淳马线、西部旅游线获评省挂牌品质工程项目;农路SG3标和SG4标获评市级“平安工地”。年末机动车保有量59.44万辆,其中当年新注册6.99万辆;年末汽车保有量55.27万辆,其中当年新注册5.58万辆。
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3437.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286.10亿元。年末共有国家级旅游景区6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共有星级宾馆饭店4家,其中五星级1家。各类旅行社71家,其中具有组织出境游资质的1家。
七、财政、金融
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96亿元,同比下降23.5%,还原留抵退税后同口径下降8.9%。其中,税收收入173.65亿元,下降22.9%;非税收入29.31亿元,下降27.1%,税收占比85.6%。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1.45亿元,其中民生领域支出188.6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0%。
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95.91亿元,可比价增长6.6%。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654.30亿元,同比增长11.0%,比年初增加363.3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1780.40亿元,同比增长23.5%,比年初增加339.03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3242.16亿元,同比增长10.2%,比年初增加299.56亿元。
全年新增上市企业9家(含科创板4家),新增家数位居全省第一,创历史新高。新增拟上市储备库企业37家,拟上市企业总数已达105家。当年募集资金77.40亿元,增长91.8%。年末拥有境内外上市企业46家,较上年增加8家。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专利授权量2142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278件,发明专利授权连续三年保持增速超20%,继续位列全市第一。有效发明专利27476件,其中高维持年限有效发明专利2940件,居全省前列。全区专利质押融资203项,获质押金额28.6亿元,成功创建5家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指导企业实施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贯标备案企业138家,绩效评价企业22家,认定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0家。江宁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
全年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58.86亿元,同比增长23.0%。当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10家,全区累计达2090家,增长17.4%,总量占全市的23.5%。当年新增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22家,全区累计达169家,增长15.0%。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33家,当年新增2家。
全年新增4家国家级博站、2家省级示范博站,招收博士后34人;新增省级留创示范基地、留创园各1个,引进留学回国人员1108人,入选人社部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优秀类项目1个。
年末全区共有各类中小学98所,在校学生163854人,较上年增加11187人。其中普通中学49所,在校学生51550人,较上年增加2657人;小学48所,在校学生112003人,较上年增加8439人;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301人,较上年增加91人。各类幼儿园184所,在园儿童66946人,较上年增加1474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43.28万平方米。区内实有电影院23家,放映公益电影2230场,开展精品剧目展演、音乐季演出、文化嘉年华等高品质文化活动1600余场次。开展送戏、送展览下乡39场次,送书下乡12730册。非遗舞蹈作品《鼓娃闹春》入围第十六届全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混合室内乐《春诗佳话》荣获第十五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器乐作品《春舞》荣获首届长三角民族器乐创作大赛金奖第一名。
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79个,较上年增加4个,其中医院37个,卫生院及社区服务中心23个。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10270张,较上年增加1534张,其中医院8051张,卫生院及社区服务中心950张。各类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4266人,较上年增加49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458人,注册护士6061人。
全年累计办理生育登记13163例。完善照护服务体系,新增5家备案托育机构,8家社区亲子活动室,千人托位数达3.6个。新增3家市级以上普惠托育机构、普惠托位235个。
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4.74平方米,健身晨晚练点1710个,举办(承办)包含第十九届亚运会移动靶项目选拔赛在内国家级体育赛事3项,省级赛事2项,市级赛事2项;开展小型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300余场次。新建更新健身器材180套,持续推进建设健身步道12公里,百姓健身房2个,改造灯光球场5个,新建、改扩建体育公园2个。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优良278天,优良天数比例为76.2%。PM2.5年平均值27.1微克/立方米,较上年下降9.4%。全年降尘量均值2.79吨/平方公里·月。全年国、省、市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省考及以上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或好于Ⅲ类)100%,子汇洲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19.55万吨标煤,同比增长1.1%。其中煤炭消费量18.24万吨,基本与上年持平。全社会用电量128.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其中工业用电量58.44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45.3%。
全区共有3个国有林场、9个涉林街道,林木总面积为73.86万亩(其中易燃林约30万亩),林木覆盖率为31.9%。高标准建设各类义务植树基地5个,更新绿化造林1164亩。
全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4起,死亡6人,较上年分别下降22.2%和25.0%。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较上年下降0.08个百分点。
十一、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010元,在南京5郊区中排首位,同比增长4.4%。其中工资性收入44111元,增长4.0%;经营净收入5785元,增长4.8%;财产净收入5894元,增长3.6%;转移净收入7220元,增长7.1%。按照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786元,同比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67元,同比增长5.9%。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13∶1缩小至2.09∶1。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7468元,同比增长3.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2003元,同比增长2.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835元,同比增长5.6%。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6.1%,较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全年征收社保费81.7亿元,新增参保单位7694户,净增缴费1.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参保5.7万人,城乡居民医保缴费45.7万人;受理工伤认定和职业伤害3921件,审批退休9871人,工伤支付、医保零星报销、失业待遇领取3.7万人次、5.5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计发标准提高到535元。累计发放各类抚恤补助资金7158万余元,发放义务兵、大学生入伍和立功受奖奖励金2329万余元。
当年完成小区出新面积22万平方米。全年24个新开工保障房项目已全部启动建设工作,住宅总面积420万平方米;续建项目累计建设面积179.31万平方米。全年发放住房租赁补贴7133万元。
年末拥有养老机构58家,本年新增1家,新增床位52张,目前全区共有养老床位11325张,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51张。新增3级以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家,向街道移交新建住宅小区配建的养老服务用房19处,为全区115户失能五类老人的家庭实施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完成42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打造2个示范性社区银发助餐点,新引入餐饮企业9家,社会连锁餐饮企业助餐点达到28家。
注:
[1]地区生产总值、行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问题,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部分指标数据因统计口径调整,较上年不具可比性。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户籍人口数据来自江宁公安分局;内资企业数据来自区行政审批局;个体工商户、外资企业数据来自区市场监管局;现代农业数据来自区农业农村局;金融数据来自区金融监管局;城市建设数据来自区城建局;对外经济数据来自区商务局;交通运输业数据来自区交通运输局;旅游、部分文化数据、体育数据来自区文旅局;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科技数据来自区科技局;专利数据来自区市场监管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部分文化数据来自区委宣传部;卫生数据来自区卫健委;环保数据来自区生态环境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区应急管理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人社局;养老数据来自区民政局;住房保障数据来自区房产局;优抚补助数据来自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宁调查队。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和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全面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全区综合实力再攀新台阶,结构转型实现新突破,发展动能彰显新优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民生福祉更有质感,为实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宁新篇章目标迈出坚实步伐。一、综合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0.5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69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659.79亿元,同比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1266.07亿元,同比下降1.7%。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2.5:55.3:42.2。 | RAG-ES | 2024-10-24 |
RAG-ES | 2024-10-24 | |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96.9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4.3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8.34%。人口自然增长率3.31‰,出生率6.42‰,死亡率3.11‰。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126.83万人,比上年增加1.59万人,增长1.3%。其中女性64.16万人,增长1.8%;暂住人口108.25万人,下降3.4%。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97万人,新增大学生就业参保4.36万人,援助困难人员就业0.53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省定标准以内,城镇失业人员就业2.56万人。全年培育自主创业1.04万人,其中农民自主创业0.18万人。全年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4.07万户。经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10.92万户,当年新增1.20万户;内资企业(不含私营)1.39万户,当年新增2572户。外商投资企业2038户,当年新增126户。个体工商户21.19万户,当年新增2.60万户。 | RAG-ES | 2024-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