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

杰克逊·波洛克

共 836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07-07 08:39

当时著名的赞助人佩姬·古根汉姆邀请波洛克在房子里的一面墙上作画,但马塞尔·杜尚说画在画布上更容易移动,佩姬听从了他的建议。欣然受命的波洛克对于要画什么完全没有头绪。他走进了艺术家的死胡同。几个月过去了,他盯着空空如也的6米长的画布,等待灵感来临。他等啊等。六个月来了又去,他光秃秃的画布上还是没有一丁点颜料的痕迹。佩姬的耐心耗尽了——她告诉波洛克,要么现在就画,要么再也不用画了。波洛克选择了前者。然后,在一整晚上疯狂的画画和激情中,他大干特干起来。第二天曙光将尽的时候,他已完成了这次创作,而且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开启了一次将被称为“抽象表现主义”的新艺术运动。《壁画》具有早期抽象表现主义的诸多特征,在这个阶段,它还是画家将颜料运用到画布上时所留下的原始物理痕迹或“姿态”。后来的风格更加清静、更加深沉,但在最初,波洛克的行动绘画奠定了此次运动的基础。一种暴烈的、本能的力量从身体深处喷发出来,以颜料的形式喷射到画布上,他的作品就这样产生了。它具有的整体感和韵律感实在让人感到吃惊。结合为整体的白色与黄色色块,如音乐酒吧里的节拍那样,被重复出现的波纹状黑色竖线所分割,均匀分布的颜色使构图呈现平衡与和谐。这不是混乱无序,而是即兴创作:原本只想来一段自由爵士,没想到最后变成了彻夜笙歌,一发不可收拾。作品的巨大尺寸也增加了它的存在感。它的面积约2.5×6米,算得上是巨幅作品,狂野而飞扬跋扈。毫无疑问,这是耗费了巨大体力的结果,有点像一个人与一只熊搏斗,最终将其扭倒在地的感觉。波洛克整夜都在和这幅画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直到它最后屈服于他的意志。

波洛克将这幅画形容为“美国西部所有动物的惊逃,牛啊马啊羚羊啊水牛啊。所有动物都从那该死的画面上冲过去”。这些动物很难被辨认出来,但它们的能量显而易见。这幅画像蒙克的《呐喊》一样充满动感,像梵高的《星空》一样富有表现力。这是波洛克从他饱受折磨的灵魂深处发出的反抗的呼喊。他说这幅画“像地狱般令人兴奋”,而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