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高氏墓群

共 2814字,需浏览 6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历年来,农民在打井和农田基本建设时,经常发现古代墓葬。
1973年4月,河北省博物馆和文管处获悉当地农民耕地中发现隋高六奇墓后,立即派人调查,收集到前几年出土文物多件(有墓志二方),证实这一批墓葬,确系南北朝时期渤海高氏族墓,便将有封土的墓葬作了统一编号,加以保护,并有计划的发掘三座墓。北齐高氏墓群尚存有封土墓十六座,对高氏墓群进行了调查,当年发掘三座,以后又有三座封土泯没,现在有封土者仅存十座,其中最大的封土高约30米。
北齐高氏墓群

遗址特点

北齐高氏墓群从东北至西南长约十余里,从前有墓近百座,历经沧桑,封土流失,多数泯没。墓群现存有封土墓10座,分布范围较广,总面积37万平方米,分四个保护区:隋庄保护区位于隋庄村东南约1千米处,原有墓五座,现有四座墓,分别为3、4、6、7 号墓;大高义保护区位于大高义村西约500米处,原有六座,现存四座,分别为8、10、11、12号墓。三座墓是南向砖室墓,砌法基本相同,形状大小不一,葬式不同,有的较为罕见。一座泯没,一座为1973年发掘的高雅夫妇及子女合葬;野林庄保护区位于野林庄村北约700米处,原有墓三座南北等距排列,现存一座,为2号墓;李高义保护区位于李高义村东北约400米,内原有墓两座,一座已无封土,现存一座有封土墓,为14号墓。
北齐高氏墓群

文物遗存

综述

东魏天平四年(537年)高雅夫妇及其子女合葬墓、东魏武定五年(547年)高长命墓以及隋开皇三年(583年)高谭夫妇合葬墓,共出土各类遗物三百二十七件,并且对高长命墓的壁画进行了复制。据出土文物认定,该墓群为北魏至隋渤海高氏族墓。
一为东魏天平四年(537年)高雅夫妇子女合葬墓,编号为M13。由主室、后室和东室构成。墓前有仿地面建筑的墓门,顶部楞转起脊,下砌飞檐。该墓出土器物最多,也最珍贵,共115件,制作精细,造型优美,而且排列有序,组合清楚。
二为东魏武定五年(548)高长命墓(?),编号为M1。墓室分前后两室,平面呈葫芦型,前室顶部有农民耕地时被拆除,后室顶部早年破坏。此墓在高六奇墓南,与更南的一座等距排列,从墓的位置和残存器物来看,它应当是北齐雍州刺史高长命的墓。该墓可复原的不及十分之一的陶瓷器碎片中,应有陶俑和动物模型等八十多件。
三为隋开皇三年(582年)高谭夫妇墓,编号M5。高谭夫妇墓的形式比较罕见:墓室下部呈正方形,高达1.25米后,四壁各以相邻两角为点,壁面以弧线形状向外伸张 ,连砌五层砖后,口部呈圆形,然后攒顶。高谭墓自称“不须棺椁,祭奠率尔,勿用牲牢”的节墓葬,但仍有金、铜、陶瓷器九十多件,能复原的陶器,不到三分之一。

代表文物

兽柄四耳瓷瓶
兽柄四耳瓷瓶
兽柄四耳瓷瓶在1973年于景县高雅墓出土。高46厘米,黄褐釉,颈部环纹三道,肩竖四方耳(两相对称),弧纹三道,腹部有突起莲花纹,龙首兽身柄,龙头衔器口沿,吐长舌。前肢蹲于腹部,长尾卷曲,造型优美,实属罕见。酱釉瓷碗,直径16厘米,釉色细腻光亮,腹有折纹三道,初看如三碗重叠。镇墓武士,高33厘米,戴盔披甲,高鼻朱唇,左手按盾,盔甲用红黑两色勾成鲜明斑点。
酱釉瓷碗(东魏)
酱釉瓷碗(东魏)
酱釉瓷碗(东魏)在1973年于景县高雅墓出土。圆唇,口微敛,深曲腹,饼形足内凹,底部有3支钉痕。灰白胎,较粗糙,深棕色酱釉,勻称光润。腹外壁有二道弦纹,口径14.5厘米、底径6.6厘米、高7厘米。因这件酱釉碗出自有明确纪年的墓葬,是研究北朝时期瓷器的标准器。

历史文化

氏族
景县高氏,其远祖为齐国大夫,姓姜。从北魏到北齐,高氏家族发展到鼎盛时期,从望族发展到皇族。在灭北魏,建立东魏、北齐的过程中,高氏家族特别是高欢及其子高澄、高洋等人借助鲜卑人的势力,依靠封氏等山东大姓,立下了赫赫战功。
北齐天保元年(550年),高欢的次子高洋建立了北齐,登上了皇帝宝座。他就是历史上的北齐文宣帝,年号天保。他一登基,便对灭魏建齐有功的高氏、封氏子弟大加封赏,已死者追赠追谥,活着的则封王拜相赐爵,一次封高姓为王的就有十人。
北齐天统元年(565年),高洋之侄高纬当了北齐皇帝,又对高氏子弟进行封赏,上至王公将相,下至刺史太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高姓统治集团。北齐传位六朝,高氏进爵为王者48人。
北齐承光元年(577年),北周灭了北齐,对高氏皇族大加杀戮,高氏家族一度败落。隋唐时期,高氏家族再度兴盛。丞相帮助隋文帝出谋划策,领兵打仗,灭了南陈。统一全国,执掌朝政20年。高士廉(俭)辅助唐太宗治理国家20年,在朝内外享有盛名。后来,高璩、高郢也当了宰相。高氏家族家道悠久,宗支庞大,权势显赫,为当时北方的首户。
在几百年的宗支繁衍和世事变迁过程中,高氏许多支派已迁往外地。高谧(高欢祖父)犯法后居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高顾、高抚兄弟避晋永嘉之乱于高丽;高昌(高颍之曾祖父)在北方做官而籍入辽左(今辽宁)、高宾(高颍之父)于大统六年(540年)避谗弃官投入西魏;高卿(高郢的远祖)迁往京兆(今西安)等。
景县高氏是当时北方的名门望族之一,上起于后汉,下至隋、唐。在《晋书》《三国志·魏志》《北史》《魏书》《北齐书》《隋书》《新唐书》等史书的记载中,景县高氏有官位者达一百三四十人之多。
从北魏至北齐是高氏鼎盛时期,不仅是望族,而且成了皇族,相传高氏有百余人死后葬于此。

价值意义

高氏是北朝时期的门阀大族之一,其中高谭之祖高翼、高雅之祖高佑在《北史》和《魏书》中有传。对高氏家族墓群内涵的了解,有助于对北魏至隋时期北方地区考古学文化的进一步研究。

文物保护

2001年6月15日,北齐高氏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北齐高氏墓群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景县野林庄、北屯一带。
交通路线
河北省衡水市景县→景809安大街→周亚夫路→景新大街→906县道→933乡道→809县道→北齐高氏墓群
浏览 1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