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鬃山墓群

共 1147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2:12

历史沿革

马鬃山墓群
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调查时发现马鬃山墓群。先后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国家博物馆等单位专家学者做实地考察,初步判断是一处包含不同民族、具有浓郁北方草原民族特色的、从青铜时代一直延续到汉代的石构墓群。

遗址特点

马鬃山墓群环希日楚鲁山分布。地表可辨石堆、石板墓葬107座,分布面积达4平方千米,墓葬形制有方形、亚腰形、工字形、圆形、T字形,大小不一,是一处从青铜时代一直延续到汉代的规模宏大、分布集中、型制多样的石构墓群。

历史文化

石板墓
内蒙古青铜时代的“石板墓”“石堆墓”,其埋葬的最基本的材料就是石料,这是在北方地区非常容易获得的一种材料,石材的坚硬、持久性能成为远古先民制作墓葬的首选。因为在当时那个时代,人们受生产力水平的限制,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 需要不断地迁移才能够获得更多的生活来源,保证当时的人们能够生产、生存、繁衍。在往返迁移的过程中,不能够移动的就是埋葬。所以,他们用坚硬的石头为到另一个世界的先人、亲人制造墓葬, 并且将逝者埋葬在高高的山梁,或容易被发现的地 方,在墓上积石,成为一种标志性的建筑。这在后来北方民族的文化习俗中都有体现。如北方地区蒙古族的敖包祭祀习俗,其本身就是对天体的祭祀,向长生天“腾格里”祈求一年的平安、吉祥如意、风调雨顺。同时,敖包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在茫茫草原上 作为标志物起到醒目的作用,成为地理标志。所以, “石板墓”“石堆墓”,具有醒目的标志性地标的作用,供不断迁徙的人,能够找到他们祖先的埋葬之地。石材不是北方民族建筑房屋的首选,却是他们为到另一个世界中的逝者建造居址首选材料。

研究价值

马鬃山墓群
马鬃山墓群,对于研究从青铜时代至汉代时期在乌拉特草原地区生活的少数民族的葬俗、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习俗、社会形态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保护措施

马鬃山墓群
2014年,马鬃山墓群以“马鬃山石板墓群”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鬃山墓群
2019年10月,马鬃山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马鬃山墓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达格图嘎查北15千米的杭盖戈壁马鬃山地区希日楚鲁山一带。

交通信息

自驾:自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达格图嘎查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马鬃山墓群,路程约22.5千米,用时约26分钟。
浏览 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