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辞 2 年后,我的一些改变

共 3418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1-07-07 02:06

两年前的今天,我从京东离职,带着对未来极强的不确定性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


当时我写了一篇文章,如今一晃两年过去,感慨颇多。


今天跟你们说说心里话,可能有些东西是第一次说。


从大厂裸辞,这个在外人看来比较冲动的决定对我来说是一次必然。要说明的是,我不是在完全没有出路的情况下选择裸辞,而是看到了一个潜在的不确定性机会。


所以,我从不鼓励你们裸辞,尤其是在没有退路情况下的裸辞。相信我,那种感觉一定是非常难受的。


过去的我有一些标签,程序员、产品经理、图书作者、创业者、自媒体主理人等。


每一个标签都代表了我的一段经历,每段经历我都死磕了很久。


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很多做技术的经验、踩过了很多做产品的坑、在创业的过程中遭受过洗礼、在持续写作的多年里体会过什么是孤独。


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无比宝贵的财富。


我说是财富,不是瞎说,而是确实可以将这些经历变成财富。


我将这些经历变成可无限复制的文字、变成对同类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变成对别人有帮助的建议。慢慢的,有人得到了帮助,逐渐的,影响力变成了财富。


很多人对我说,你是大 V,你的经历无法复制。对,这一点非常实在,我的经历无法复制,但我的方法可以借鉴。


你说我是做技术最厉害的么?不是。


你说我是做产品最厉害的么?不是。


你说我是写书最出名的么?肯定不是。


那么,为什么我被这么多读者所熟知?为什么每天都能有成千上万的读者在看我写的文章?


原因很简单,我重复在做一件利他利己的事。


利他,是我将自己的观察、思考、实践、生活、成长等毫无保留的输出分享。关于产品、职场、个人成长的话题,对他人有启发、有帮助,这是一种价值的输出。


那些关注我多年的老读者肯定是一步步看着我是如何走过来的,那种成长的感觉我们彼此都能很清晰的感知到。


「一起见证彼此成长」,我之所以用这句话作为 slogan 并不是瞎说,因为我就是这么做的。


利己,是我通过自己的输出所积累的影响力进行变现,说白了,就是流量变现。这没啥好避讳的,因为这是自媒体时代最常用的商业模式。


我赚到了钱,才有动力和心情以及空间持续输出,前面提到的价值才能被持续创造。


说句大实话,如果哪天我不写了,要么是我为生活所迫干别的去了,要么就是我没了。


说到这一点,可能有人特别不理解。他们希望的是我写的文章没有一篇广告,我写的文章一定要是对他们有用的全干货。


讲真,要做到这一点也不是不可能。只要我财富自由了,我确实可以不考虑任何商业化的成分来写作分享。


可现实是,都得吃饭,我也得吃饭。


如果我连饭都吃不饱、钱也赚不到,哪还有心思去研究和学习一些东西来做分享呢?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不理解的人依然很多。也不奇怪,同理心这种东西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要不就不会有那么多争论和不理解了。


说归说,支持我的读者还是占大多数,也是最让我欣慰的地方。


我大部分文章都是原创,偶尔发一些广告,有些广告还是只在文末出现。跟我接触过的金主知道,我一般会要求他们让我自己来写文章,一定是我先交付一篇原创,然后在后面带上他们的广告。


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我认为我写的东西对大家更有帮助,如果后面的广告你恰好需要,那就再好不过了。如果不需要,略过就好。


当然,如果碰上一些还可以的广告文案,我也会直接发。


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恰饭永远是绕不开的话题,也是矛盾的中心。但我想说,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大家都能过得更好。


做到利他利己,而且重复做,你就有机会被更多人知道。


很多人只看到了结果,看到了大 V 们风光的一面,但很多人会忽略过程,没见过他们没日没夜苦逼创作的惆怅。


正如前面所说,我肯定不是这个领域最厉害的人,但我一定是个可以持续输出和分享的人。我写的东西可能没啥文采,但一定真实。


真实,说大实话,跟你们聊身边的事,这种感觉是我认为最重要也是最能拉近我们彼此关系的。


要说裸辞 2 年来的一些改变,我认为变化最大的有这么几点。


第一,心态变了。


以前上班的时候还是打工思维,上一天班拿一天工资,每个月就算大部分时间划水,到月底还是能拿到工资。


在这种环境下,你不会有太强的危机感,哪怕工资没有太大提升,至少不会降。长此下去,就习惯了,享受着线性增长的工资也会觉得挺好。


但这 2 年来,我全然没有了这种心态。


每一天都在打仗,每个月的收入都得靠真刀真枪自己拼来。你必须时刻思考如何突破现状,必须时刻盯紧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必须时刻保持自己处于做事的状态。


没有休息、没有假期、没有放松,一切都是紧绷的。


所以,自由职业并不轻松。相反,它更紧绷。


第二,视角变了。


以前习惯盯着问题看,可能是做技术做产品带来的职业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已经固化。


现在,更倾向于盯着问题背后的原因看,这种变化源于我现在的工作内容。尤其是在星球的建设过程中,很多关于人和事的问题如果都单点解决,发现根本解决不完。


所以,需要机制。


机制不是规则,也是定义一个框架和边界,然后通过共识去搞定问题。


这种方式很省力,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很明显。最直观的例子,我用一个不到 10 人的团队运营了一个超过 3000 人的社群。


我也相信,即便变成 6000 人,这套机制同样适用。


此外,多了一些商业视角。以前看产品只看体验和设计,现在会更多的考虑业务和商业模式。


这种视角也会迁移到自己平时做事的过程中来,任何一件需要投入的事我都会提前评估产出,无利不起早,这是常态,也是现实。


第三,圈子变了。


自己单干后还有一个挺大的变化,圈子变了。


以前受制于职业圈,接触的都是程序员、产品经理、设计师等圈内人,全然不知圈外的世界,仿佛是一个围城。


现在出来后,随着读者的增多,逐渐认识了一些圈外人。他们中有老师、投资人、基金经理、生意人、创业者等等。当然,也认识了一批同为自由职业者的同行。


还真别说,圈子大了以后,自己的信息渠道、类型和质量完全不一样了。能接触到很多最新的信息,也能从不同的圈子里链接到不同的人。


有位前辈曾经跟我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职场早年靠能力,中年靠圈子,老年靠资本。


在我看来,能力是积累资本的前提,而圈子是放大资本的利器。


所以,圈子不同,人生不同。


第四,生活变了。


一直关注我的读者知道,去年我从待了 10 年的北京离开回到了长沙。结束北漂对我来说也是在计划之中,因为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不是逼着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我也不要求自己一定要留在北京。


在我看来,找到一种让自己舒服的方式度过这一生比成为别人眼中的自己要更有价值,也是应该追求的东西。


很庆幸,过去的经历让我有选择城市的资本。我不依赖于地域,所以我更自由。


选择离开北京,同时也是选择了现实,一种让自己更乐意接受的现实。


你要说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对我来说可能就是气候了,哈哈!


第五,认知变了。


决定我们能力上限的,一定是我们的认知边界。


理解了这句话,很多事情就好办了。持续学习、持续出圈、持续保持对新信息的敏感、持续拥抱不确定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认知也会随着升级。


别人的常识可能就是你的认知,这是认知边界的体现。


这两年接触了很多人,发现不同圈子的人所具备的认知是不一样的。有人觉得年薪百万是个很大的目标,但在有些人眼里,一年赚 100 万只是个小数字。


造成他们评估差异的不是数字大小,而是他们创造这个数字的方式。


如果你在公司上班,年薪百万对应的至少是中层以上的职位,按照人数比例和竞争来看,能拿到的人不多。


如果你在自主创业,年收入百万可能只是刚刚起步的一个数字,但你在众多创业者中只是一粒沙子。


认知不同,结果不同。


回看过去两年我写的文章,其实我自己也能发现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基本体现在以上 5 点里面了。


你看,2 年过去了,我还很好。


所以,不要害怕变化,勇于拥抱变化,变化会带来危机,但危机会促使你思考。


永远相信,思考和创新才是解决一切难题的出发点。


希望和你们继续「一起见证彼此成长」!


最后,祝伟大的党 100 周岁生日快乐。


················· 唐韧出品 ·················

安可时刻


今天,与 63902 位读者一起见证彼此成长
后台回复“w”,可加我个人微信


推荐阅读


「飞猪」的 bug,谁背锅?
微信红包封面这样弄,算不算坑人?


浏览 1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